飞鹤:从孤独的产业建设者,到国产奶粉的领头羊

2019-12-14 08:28陈思廷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飞鹤国产品牌奶源

文/ 陈思廷 彭 克

编辑:一凡 微信zyf1317098875

婴幼儿奶粉的江湖,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平静过。

几乎没有哪一个产业,在过去十几年里,经历过像中国婴幼儿奶粉业这样巨大的跌宕起伏。如果从2000年开始算起,近20年里,国产奶粉大概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0年到2008年,量价齐升,高速增长。近10年里,婴幼儿奶粉行业增长超过5 倍,涌现了大量10 亿元级品牌,当时的龙头品牌三鹿已经超过百亿。高价高投入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市场打法。

所有的盛世幻象,随着2008年三聚氰胺行业事件的爆发,全部幻灭,国产奶粉的高歌猛进戛然而止。

第二阶段,从2009年到2016年左右,国内奶粉品牌万马齐喑。失去了消费者信心的支持,国产奶粉几乎全线退守三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完全沦为各种进口品牌的主场。退守三线市场后,国产品牌打起价格大战,虽然拼掉了利润,但也阻截了进口品牌的下沉攻击。

第三阶段,从2017年开始,国家行业政策层出不穷,对奶粉行业的监管一直上溯到源头,行业大整合时代到来。随着配方注册制实施,整个行业门槛提升,中小企业和品牌,包括一些进口品牌,都是被整合的对象。

一些优秀的国产品牌,也打响了向一二线城市反攻的战役,这是一个新的大时代的启幕。

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产业里,如果你要去关注和研究,那么“飞鹤”一定是你无法绕开的一个民族品牌。

婴幼儿奶粉的江湖,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平静过。而飞鹤却选择了一条最为任重道远,也最为荆棘丛生的专属产业集群的道路。

一、飞鹤走出的发展曲线个性而独特

如果我们回头认真梳理一下,你会发现,飞鹤的发展路径,几乎与同行格格不入,某种意义上几乎是完全反着来的。

2003年,所有同行都在营销和品牌上高举高打攻城略地时,飞鹤却拿着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融来的资金,开始了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种草养牛”产业集群建设。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几乎使行业全军覆没,飞鹤却是少数独善其身的品牌之一。不仅如此,历次奶粉安全事件,飞鹤都安然无恙,同时保持了50 多年零质量事故的记录。

就在所有国产品牌退守三线市场时,飞鹤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先梳理品牌战略,后提升产品结构,开始向一线市场反攻。据数据,2018年,飞鹤成为国产奶粉第一家突破百亿的品牌。

一个原本只能算是二线阵营的品牌,又处在一个消费者信任危机深重的行业,飞鹤为何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走出这样一条奇特而具个性的轨迹?飞鹤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飞鹤始建于1962年,前身叫赵光农场乳品厂,隶属于黑龙江农垦总局。飞鹤从丹顶鹤故乡齐齐哈尔起步,是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

2001年,飞鹤改制,时任厂长冷友斌重组创立了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飞鹤是一家建设了专属产业集群的中国奶粉企业,实现了从源头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到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专属产业集群的全程可控、可追溯。

飞鹤推出了“星飞帆”“超级飞帆”等系列高端产品,并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战略定位在近几年快速占领市场。

2017年飞鹤奶粉高端销售增长超200%。

2018年飞鹤成为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历史上首个突破100 亿的企业,一年售出超7000 万罐,获得国产婴幼儿奶粉第一品牌。

飞鹤旗下“星飞帆”从2015年到2019年,连续五年摘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连续三年入围世界乳制品创新大奖“最佳乳制品成分奖”及“最佳创新制法大奖”。

二、飞鹤死磕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属产业集群

“2005年,我们开始筹建自己的牧场,行业内都觉得我们疯了。”飞鹤乳业副总裁魏静回忆当初的情况时这样说道。

的确,2005年的中国奶粉市场,正是国产品牌高举高打,一片高歌猛进的景象。三鹿贝贝、圣元优博、雅士利金装等中高端产品营收大幅增长,跑出“火箭速度”的蒙牛也打着“三年百亿”的战略目标将战火烧进奶粉领域。

而这个时候的飞鹤,居然不去火热的市场淘金,反而将大笔融资投向前途未卜的上游牧场建设。

众所周知,专属产业集群建设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本和精力,且回报周期长。尤其养殖业,更是风险巨大。业内朋友无法理解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的初衷,都好心劝说他应该把钱投到市场里。在他们看来,养牛不是飞鹤的本行,应该交给第三方去养,飞鹤要发挥的是其擅长的生产加工。

不仅行业觉得飞鹤疯了,就连飞鹤团队内部,也几乎全不能理解。

1.冷友斌“一意孤行” 建专属产业集群

“奶源问题将会成为中国乳业问题之源”,冷友斌是基于这个判断才下定决心自建牧场的。

走遍全球乳业市场的冷友斌发现,无论是采用小牧场还是大牧场,没有任何一个先进国家的奶源供应是中国的奶源供应模式。

中国奶源产业结构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乳企使用的是以下两个传统模式下的奶源:

首先是向农户收奶,即奶农自己养牛、自己挤奶,然后将鲜奶上交企业。由于养殖条件差,有时鲜奶质量无法达标,一些奶农便在挤奶时添加化学物质以使得鲜奶合格,导致奶源在农民挤奶时就被污染。

其次是集中榨奶,即奶农养牛,到企业指定奶站集中榨奶。这种模式由于企业现场集中挤奶和监管,能够杜绝前者模式中暴露出的挤奶时违规添加的问题,但奶农无法实现科学化、标准化饲养,因此奶牛在饲养环节、防疫环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仍无法控制。

如果上游有成熟的、规范的、体系化的奶源供应,飞鹤确实用不着自建牧场,但中国的奶源供应恰恰不是这样。

冷友斌知道,以向农民散户收奶为主的奶源模式,已经在中国乳业埋下了巨大的定时炸弹。只是炸弹何时引发、破坏力有多大未知而已。

要想获得最优质、长期持续、稳定可控的奶源,必须且只能自建牧场,在内外不解的情况下,冷友斌只有“一意孤行”地决定飞鹤的自建牧场战略。

与此同时,“建世界上最好的牧场,用世界上最好的牛奶,做世界上最好的奶粉”成了冷友斌只能存于内心却不能宣之于口的誓言。

2.专属产业集群的十年孤独

冷友斌认为,做企业、做品牌绝不能有“时不我待”的心态,不能有“三五年干完一百年”的思想。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食品品牌,能在三五年间便达到伟大。

尽管飞鹤做了足够的准备,但自建牧场的难度还是远远超越了飞鹤人的想象。用冷友斌的话说,“十年的建设期,想到的没想到的,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都让飞鹤碰上了。”

首先,是巨大资金的投入。当时飞鹤的销售规模很小,但在牧场建设和专属产业集群上的投入,飞鹤却是惊人的慷慨!也许对于今天已过百亿的飞鹤,这笔钱压力没那么大。但在十几年前,这笔钱几乎让飞鹤在生死边缘徘徊了多次。这十年里,“资金绷得再紧,都得不断去找钱、投钱,因为自建牧场是动起来就停不下的事儿。”

其次,是牧场建设本身的困难。飞鹤自身并没有建设牧场的经验,国内也没有大型牧场,当然也没有相关人才和团队。“牛这东西还不会说话,以至于产奶量低也找不到原因”,飞鹤全世界找人,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才渐渐搭起了专业养牛团队。

第三,在困难中,团队的质疑声不绝于耳。眼看着业内兄弟企业翻筋斗式地增长,团队中出现了其他声音,尤其是市场人员:能不能放慢一点牧场建设?能不能对奶源不要那么苛刻?能不能多投点钱在市场上?能不能多做一些营销?

让冷友斌欣慰的是,飞鹤高管团队多是专业技术出身,对牧场建设意志坚定,对品质要求一致的苛刻,因为他们坚信牧场建设的战略是正确的。

3.十年专属产业集群建设给飞鹤打下的坚实基础

北纬47 度,是一条“世界黄金奶源带”。飞鹤在这里,用了十年时间,建成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属产业集群。实现了从源头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到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乃至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程可控、可追溯。

迄今为止,飞鹤有8 座大型专属牧场;存栏6 万头奶牛,30 万亩飞鹤专属农场;5 座现代化的世界一流工厂。飞鹤实现了原奶100%由专属牧场供应。

飞鹤在产业集群建设上的坚韧,承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寂寞,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代价,甚至错过了几年黄金的发展时光。

但坚守后的收获也是巨大的,飞鹤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不仅在多次行业质量事故中独善其身,也借此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任,为后来的百亿腾飞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2017年,中国奶业20 强(D20)峰会在齐齐哈尔由飞鹤乳业承办召开。在这次峰会上,飞鹤齐齐哈尔甘南专属农场、专属牧场、工厂向100 多名记者开放参观,并将所有生产流程全部开放,让媒体记者和观众记录、提问。飞鹤称,“我们欢迎媒体监督,也愿意向全社会公开生产流程,让更多消费者放心买,放心喝。” 早在2008年开始,飞鹤便持续不断地向媒体、行业、社会公众开放产业集群参观或考察,飞鹤有实力也有信心,接受公众的检阅和建议。

终于,飞鹤的专属产业集群建设可以称得上大功告成。飞鹤人也可以自信地说,飞鹤的奶源是世界上最好的奶源之一。

冷友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论述企业的战略:“一个好的战略者或者说一个好的定位,第一要有基础,没有好的品质没有专属产业集群做保证,有再好的定位也不行;第二就是团队,尤其是核心高管团队对战略坚定不移地执行;第三就是综合实力,比如研发、专属产业集群、奶源设备、资金等,缺一不可。”

但事实上,当飞鹤产业集群建设初步完成时,飞鹤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三、飞鹤的品牌战略之困

或许我们会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中独善其身的飞鹤,将会迎来腾飞的高光时刻。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一开始,三鹿等一大批品牌产品因涉三聚氰胺事件纷纷下架、退货,为飞鹤等腾出了一大片市场。飞鹤迅速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在2009年斩获了大片市场份额,从此前的2.7%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到2009年的7.3%,成为了黄河以北除北京、天津之外的第一品牌。其强势市场包括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东北等省份和地区。

但随后,飞鹤也陷入了增长和利润的困境。

首先,恐惧中的一线市场消费者,不信任任何国产品牌。

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被三聚氰胺事件彻底摧毁。一直以安全著称的飞鹤奶粉也遭受池鱼之殃。

冷友斌一直都有一个进军一线城市的梦想。“飞鹤就算做到100 亿、150 亿,只要拿不下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中拿不下北上广,你还是个二线品牌。”冷友斌说,“我和我们团队真正的梦想,就是彻底打赢和外资品牌这一场战役,把飞鹤做到真正的第一品牌,中国宝宝的奶瓶子必须要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2009年,其他国产奶粉品牌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在一线市场与外资品牌抗衡,纷纷撤到三四线市场。此时,飞鹤计划长驱直入,拿下一线市场。但事实上,一线市场已经被雅培、美赞臣、惠氏等外资品牌迅速占领了高地,成为“安全”的代名词。陷入恐慌的一线城市妈妈们,在全世界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进口奶粉,却对国产奶粉不敢给予一丝信任。

在2009年一季度,飞鹤大举进入了一线城市,但年底之前又悄然将主力撤回二三线城市的大本营。“重建消费者心智太难了,这是一场艰难而持久的战役。”冷友斌不禁感叹。

在已拥有过硬品质的前提下,飞鹤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机会,让消费者愿意去了解飞鹤的品质?”

其次,国产品牌在二三线市场白刃战中流失鲜血,丧失了向高端进军的勇气和动能。

虽然在2008年之后的几年中,飞鹤的销量都在逐年增长,但其发展瓶颈也愈发凸显。

在进军一线市场收效甚微之后,飞鹤不得不回到二三线市场与国产品牌展开大战。但重新恢复销售的国产品牌们,几乎全部都在二三线市场扎堆血战,且不约而同地祭出了价格促销利器。

一时间,整个二三线市场充斥着三赠一、二赠一的大力度促销活动,不搞活动不做促销就卖不动产品。虽然促销大战直接成功阻截了进口品牌的下沉战略,但整个国产奶粉产业的利润都被消耗殆尽,很多品牌都是微利甚至亏损。

在终端拼杀中,飞鹤的利润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到了2014年,飞鹤的增长已经出现了极其乏力的现象。

冷友斌认为:“这种不促不销的情况是不对的,中国应该有一两个品牌能站出来和外资抗衡,把中国市场的未来交给外国奶粉,这是中国乳企的耻辱。”

而要想走出价格战的沼泽,代表国产品牌与外资正面抗衡,飞鹤产品必须向高端升级,市场必须向一线进军。这就需要重塑飞鹤的品牌战略。有了专属产业集群,做出了好产品,飞鹤还需要一个更适合的品牌战略来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品牌重塑,飞鹤在产业集群基础上起飞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飞鹤在专属产业集群建设上投入了十多年的时间和数十亿资金,终于在北纬47 度奶源黄金地带上,建成了婴幼儿奶粉专属产业集群。

2011年,飞鹤根据中国母乳“黄金标准”进行研发,打造了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母乳化高端配方奶粉 “星飞帆”系列。同时,飞鹤联合中国科学院,对数百名中国宝宝进行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临床喂养试验,成为国内首家完成临床喂养试验验证的奶粉品牌。

黄金产地,专属产业集群,以及孜孜不倦地专注于婴幼儿奶粉研发,优质的产品让飞鹤收获了无数乳品行业奖项。2015年至2019年,飞鹤获得素有食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五连冠,连续三年入围“世界乳制品创新大奖”的“最佳乳制品成分奖”及“最佳创新制法大奖”。飞鹤奶粉,成为中国乳业的品质代表,创造了中国乳业的历史性成绩。

有了品质卓越的好产品,飞鹤在品牌上仍然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对飞鹤的品牌和产品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市场调研中发现,即使在很多飞鹤市场占有率极高的区域市场,消费者对飞鹤的认知却仍然是模糊的。“一贯好奶粉”的飞鹤品牌slogan,显然没有太好的辨识度和记忆点。

飞鹤重新全面审视了中国乳业市场的竞争环境,结合飞鹤自身产品的品质优势,最后找到了一把开启消费者心智的钥匙:“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一差异化定位,切割了飞鹤与进口品牌奶粉的不同之处。其潜台词是,进口品牌奶粉配方是给其他人种吃的,飞鹤是给中国人吃的。

在中国消费者心智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概念的认可度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饮食习惯、膳食结构不一样,中外体质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中国人比较容易缺铁、缺锌、缺钙。拿铁的含量说,中国标准和美国的标准明显不同,这是中外体质差异最有力的证明。

始建于1962年的飞鹤奶粉,地处黄金奶源带,数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奶粉的研发和生产,加上飞鹤打造了婴幼儿奶粉专属产业集群,正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个概念最好的承载者和实现者。

“适合”这一价值点的确立,找到了对手的薄弱环节,攻其不可守。相对外资奶粉的“安全”,“适合”这一定位也是整个国产奶粉阵营共同的价值点,是国产奶粉区隔于外资奶粉的核心竞争力。它为飞鹤的品牌升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能够顺应消费升级,振兴国产奶粉力量,提升消费者信心。

此后,飞鹤品牌战略全线围绕“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核心来开展,不论是研发、采购、生产,还是市场销售端,全线聚焦,并在产品结构上锁定产品和品质的高端化,让消费者对飞鹤品牌有了高端安全产品的定义。

飞鹤在产业集群建设和产品品质提升上的巨大成就,吸引了众多主流媒体多次深入实地调研。飞鹤多次作为行业样本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因为卓越的产品品质和领先的产业集群建设,吸引了央视等全国主流权威媒体与飞鹤展开了持续、深入的合作和报道,助力了飞鹤在消费者心中的可信赖品牌形象。

2015年后,飞鹤通过代言人营销、娱乐营销,还在影视IP 剧和热门综艺投放广告,增加了与消费者沟通的内容。除了营销费用外,飞鹤还增没电商渠道铺设、400 电话、面对面育儿讲座、亲子活动等消费者沟通平台。提升了新定位的知名度,成功重建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到最后主流渠道“不得不卖”。

另外,飞鹤打造了产品可视化、可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全面、便捷的追溯服务。同时,打通线上和线下平台资源,通过在线课堂、关爱热线、微信客服等互动方式,以及累计30 万场各类亲子主题活动,帮助中国准妈妈和妈妈们提供科学的喂养解决方案。

飞鹤不断尝试新方式、探索新渠道,与爱奇艺跨界台网合作、冠名儿童体育成长真人秀《小骑手!冲啊》,等等,大大贴近了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

从产品升级来看,这几年飞鹤的调整极为成功。超高端奶粉星飞帆单品超过50 亿元规模。飞鹤集团营收也在2018年顺利成为第一家过百亿的国产品牌奶粉,稳稳坐上了国产奶粉第一名的宝座。

与此同时,飞鹤奶粉的跨越式增长,也带动了国产品牌的复兴。君乐宝等品牌近年来也增长迅猛,规模也突破了50 亿元规模。国产奶粉渐有整体复兴之象,不得不说其中领头羊飞鹤居功甚伟。

飞鹤向高端产品的升级已大见成效,但其向一线市场的进攻序幕才刚刚开始,飞鹤即将作为国产奶粉代表品牌展开与进口品牌的正面交锋。

五、飞鹤:国产奶粉领头羊的任务与使命

综观目前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一线市场仍被外资品牌牢牢把控。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进口婴幼儿奶粉数量从4 万吨增长到29.6 万吨,涨幅超过7 倍。而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65%以上一路暴跌至30%以下,一线城市只有15%。

目前,绝大多数国产品牌仍然盘踞在三线市场及以下,一线市场除了目前飞鹤能斩获一些份额,其他品牌短期内表现均无法期待。

其次,三四线市场,国产与外资仍然大战胶着。

从2008年后,三四线市场就是国产品牌的根据地和大本营,但多年以来战况胶着。近年来,飞鹤等国产品牌在三四线市场的优势正在不断上升。

据尼尔森数据,2018年国产奶粉在低线市场的市场份额已达51.6%,增速达20.2%,高于外资奶粉的6.6%。这种优势是与飞鹤达3000 多人的销售团队分不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品牌虽然无法以人海战术下沉,但近年来依然通过电商平台不断尝试下沉。如美赞臣就通过与京东深度合作,依靠京东的销售平台和物流能力将奶粉卖到三四线城市。这种线上下沉的打法也使得战况仍将继续胶着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变化,还受配方注册的实施、市场品牌整合、出生人口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而已经坐稳了国产奶粉“一哥”位置的飞鹤奶粉,接下来的几年里,“反攻”一线市场,甚至与外资品牌正面对抗,已经成了飞鹤必须要面对的任务和使命了。飞鹤又将打出怎样的一手牌呢?

首先,飞鹤会继续不断强化“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产品定位。这一定位天然与外资品牌对抗,且目前已经深入人心了。无论外资品牌如何高端,都没有飞鹤更了解中国宝宝体质。这种差异化让飞鹤与外资品牌之间形成了天然的防护与壁垒,外资品牌几乎没有可能突破。

只要继续强化这一定位,不断升级传播,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一定会越来越接受飞鹤这一心智概念。这就是打开一二线城市大门的钥匙,也是飞鹤持续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飞鹤的这种“差异化”定位的强化,绝非停留在战略概念上,而是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投入做支撑的。

多年来,飞鹤积极整合全球资源,搭建了 “两国四地”联合科研平台,与哈佛医学院合作建立了飞鹤—哈佛BIDMC 营养实验室,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集突破性、引领性、平台化于一体的创新能力。

同时,飞鹤积极参加国家级母乳化研究项目,入选国家863 计划,主持科技部“十二五”项目,并打造了专业、深入、广泛的母乳数据库,与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建“婴幼儿配方奶粉全产业链创新中心”。

2018年11月飞鹤成立行业首家乳品工程院士工作站,致力于打破行业科研技术壁垒,实现科研成果行业共享。

其次,飞鹤在强化“更适合”的同时,还提出了“更新鲜”的产品理念。更新鲜的理念依靠两个时间数字来体现,一个是“2 小时”,一个是“28 天”。

“2 小时”是指新挤的鲜奶与生产线之间的时间距离,“28 天”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间距离。

从早上7 点奶牛走向挤奶厅开始,经过验奶、药浴、擦干、挤奶、药浴后,新鲜牛奶直接被采集进银色的真空管道,10 分钟内被降至4℃存进贮奶罐,紧接着,经严格消毒的全封闭低温安全运输车驶向奶粉加工车间,全程约2 小时。

牧场与工厂之间的“2 小时生态圈”,是飞鹤的得意之作。这样能最大程度降低奶粉生产中出现污染的可能性,缩短产品制作周期,保证奶粉的新鲜度。

另外,通过飞鹤快速反应的物流体系,将奶粉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市场终端及消费者。飞鹤目前打造的是消费者拿到产品时,生产日期才过去28 天,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速。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概念让外资品牌无处着力。而“更新鲜”理念的提出,更让外资品牌无法反击。当飞鹤提出“更新鲜”时,其完全可控的整个专属产业集群高效运转,完全可以支撑“2小时”和“28天”这一时间数字。但外资品牌呢?根本无法做到。

在产品效期关注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消费者普遍接受“越新鲜”就等于品质越好的理念。而外资品牌在产品时间上是有天然缺陷的,原装进口产品,到市场上怎么也得三个月的周期以上。

外资品牌能怎么办呢?既不能在国内建厂,也不能说“新鲜”不好。飞鹤的“更适合”和“更新鲜”,无一不是直接击中外资品牌天然的缺陷所在,让其既无法反击,也无从反击。

案例后记:

在2008年之前的奶粉黄金岁月里,当时只能算行业二线品牌的飞鹤,规模很小,却选择了一条最为任重道远,也最为荆棘丛生的专属产业集群道路。

选择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难点不在选择那一刻,在于选择之后的坚持。在选择产业链建设这条道路时,飞鹤人就知道迎面而来的是怎样的艰辛,但“要让中国宝宝喝上最适合自己体质的好奶粉”这样的梦想驱动了飞鹤人过去多年来踽踽独行。

这条不同寻常的道路,飞鹤坚持了下来。这证明了飞鹤是一家梦想极其坚定、性格极其坚韧的企业。这种坚定和坚韧,如同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先生的独有特质。

正因这种坚定坚韧,飞鹤放弃了黄金岁月的发展,挺过了生死徘徊的产业集群建设期,打造了最为优质的奶粉产品。也因这种坚定坚韧,才让飞鹤不断通过重塑品牌、模式调整、产品升级,突破百亿,走到了行业第一。

中国奶粉的过去十年,是国产品牌在行业地震的废墟残垣中艰难复苏的十年;未来十年,可能将是国产奶粉收复失地的十年。

在与外资的历史一战中,国产奶粉需要飞鹤的带领,也需要飞鹤去和外资品牌正面对抗和交锋,为民族品牌蹚出前进的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也应是飞鹤的使命。

猜你喜欢
飞鹤国产品牌奶源
飞鹤加快品质创新推动品牌价值发展
业绩增速放缓飞鹤能否维持高毛利率
68%中国消费者偏好国产品牌
红旗汽车:国产品牌“扛把子”能否再度崛起?
中国乳业的飞鹤样本
国产品牌植入美国热播影视剧利弊分析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业转型提质前提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