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昌古镇到鲁迅故里

2019-12-14 14:04应红枫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水乡百草园柜台

应红枫

在绍兴的众多古镇中,我喜欢安昌古镇和鲁迅故里的绍兴老街,那些古朴的石板路,已经被先人的足迹打磨得溜光圆滑,一路走去,甚至让人怀疑会踩出一些平平仄仄的韵律来。

去安昌古镇,已经是两年前了,由于行程匆忙,只记得那几道小桥流水,依傍着那座古朴优雅的镇子,老街河边的乌篷船里飘散出来的桨楫之声,使这座古镇弥漫了悠闲的慢生活气息。

安昌古镇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由绍兴当地的青石板铺成,古镇现保存有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依旧。依河而建的老街,南为民居,北为商市,两岸之间,每隔一段距离有古桥相连。河之南侧有顶棚沿河而筑,遮阳挡雨,蔽之以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河岸上铺筑的石板小路、旧貌古朴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无不展示岁月的悠长。那条沿河而筑的长长廊檐下,排列着颇具民俗特色的手工作坊,现做现卖一些姜糖米糕或者龙须酥之类,而那些商铺,则镶嵌在鳞次栉比的檐瓦下,沉默不語,似乎已经被遗忘在了时间深处。分散在河岸小街上的深宅大院,尤其婚俗馆、师爷馆、钱币馆等,足可使入内的游客沉浸在浓浓的民俗风情之中。

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淳朴水乡的一方风情,你可以看到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船等等,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于安昌古镇,那条飘溢着浓酽酒香的绍兴老街,因为去过多次,对我而言则更熟悉一些。从“鲁迅故里”的街头,步行到有孔乙己做“迎宾”的咸亨酒店,也不过三五百米的距离,而踩在并不宽敞但被岁月打磨得珠润玉圆的石板路面,感觉小街两侧那些低矮的民居,竟然都吮吸和凝固着厚重的江南文化,每一缕色彩,都和鲁迅这位文化大家息息相关,让我难以自禁地回头搜寻,那些从锯锯齿齿的檐瓦间泻漏下来的阳光,以及在人群中流动的闪闪烁烁的语言,是否都包含有“鲁迅”的文化韵味?

鲁迅故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富丽,也不似我以前参观过的一些深宅大院那样堂皇,但就这么普通简朴的民居里却诞生了这么一位文化泰斗。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是在绍兴故居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鲁迅故居的后园即是百草园,童年时代的鲁迅常在这里玩耍,这一方小园成为鲁迅先生童年时的精神方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走近百草园,似乎让人看到鲁迅先生的童年,那些自由快乐的日子,细细碎碎地堆叠在蟋蟀蝉鸣之中。

穿过鲁迅故居门前的绍兴老街,中段便是咸亨酒店,绍兴的黄酒文化,在这里发挥到淋漓尽致。咸亨酒店的格局,设置得和鲁迅笔下《孔乙己》文中所描述的旧时绍兴小酒馆完全一样,店门内侧放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台下放着绍兴名酒花雕、善酿、状元红等黄酒坛,坛旁搁着酒吊、漏斗和窜筒等舀酒、温酒工具,临街横柜台上置有栅栏,栏内摆着用来下酒的菜肴,俗称“过酒坯”,如茴香豆、鸡肫豆、花生、豆腐干之类。每逢入冬季节,柜台里还预备有热水,用马口铁制成的窜筒温酒,店内放有几张板桌条凳,供顾客坐下歇着喝酒。曲尺形的柜台,朴拙的陶制酒坛,马口铁制的窜筒,醇香的加饭酒,入味的茴香豆……这一切,让我们重新体验一回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时代。

坐拥水乡,倾听桨楫,我陶醉在这片水乡里……

责任编辑:崔家妹

猜你喜欢
水乡百草园柜台
水乡情
游百草园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寻找百草园
新水乡歌
兽医之死
完形填空
水乡安徽
快乐辞典
我的“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