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学子考上“北大”遭羞辱

2019-12-15 00:47
文史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半生光绪皇帝圣旨

如今考上北大是十分可喜之事,但在晚清,考上“北大”可不是什么光荣事儿。

当然,那会儿还不叫“北大”,而是叫京师大学堂,1898年维新变法时创立。可在创立的过程中,就颇受非议。一方面,朝中守旧大臣极力阻拦;另一方面,天下学子也多以此为耻。长久以来,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文人认为学“四书”“五经”,才是正统的入仕之道,而对“西学”弃如敝屣。所以,京师大学堂创立后,第一届招生就备受冷遇。

为了鼓励士子们的积极性,光绪皇帝只好下一道圣旨,说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就可以等同于科举及第的待遇,授予实缺。

这道圣旨在学子中引发了轩然大波。但依旧是看热闹的多,动心的少。

但有个叫王长益的贫困学子,几经挣扎,最后还是按捺不住报了名,成为京师大学堂首届学生。王长益此举也挺无奈的——屡考屡落第,无颜见乡亲父老,只能长期流连于京城,过着半饥不饱的日子。所谓人穷志短,自然容易受到“诱惑”。

从全国各地赶赴京城的学子们一听说王长益考上了“北大”,讥笑怒骂纷至沓来,认为他为五斗米折腰,丢尽了文人的脸面。

有一晚,同旅馆的学子们喝了点酒,又开始拿王长益说事儿。后来,学子们更是在王长益的床头写了一副对联,骂他是“无耻王八”。

王长益受了气,夜阑人静之际,一个人在被窝里辗转难眠,回想自己大半生的悲苦遭遇,如今又遭人羞辱至此,一时想不开,竟在旅店里悬梁自尽了。

如此结局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数年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民国时,北大可是赴京考生们必报的高校。

猜你喜欢
大半生光绪皇帝圣旨
时 光
古代为什么不假造圣旨?
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是为保护?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撕碎时间
大半生(外一首)
皇帝的圣旨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清朝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