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创新 精益求精
——读《修文县志》有感

2019-12-15 04:01周远德
广西地方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修文县修文志书

周远德

(遵义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贵州 遵义 563000)

15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在人生长河中却占据了一个人五分之一的时间。《修文县志》全体编纂人员经过15年的艰辛努力,精雕细琢,编纂出一部278万字的志书,在修志界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看完新编《修文县志》,有耳目一新之感。全志设六大篇,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39章181节。以改革开放为主线,记述了1978—2010年33年间修文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地理、人物等状况,既记述取得的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具有非常大的存史价值,对资政、教化有借鉴、参考作用。

一、篇目设计大胆创新,新颖别致

长期以来,县级志书多采用小编体结构,把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分割,分布到一二十篇中。新编《修文县志》采用大编体结构,把270多万字的内容纳入地理篇、政治建设篇、经济建设篇、文化建设篇、社会建设篇、人物篇中,并把“综述”“县情数据”“大事记”“附录”“编纂始末”“索引”与篇并列。设置大编体是不容易操作的事情,《修文县志》却拿捏得很好,在地理篇设置了政区、环境、自然资源、人口4章,政治建设篇设置了政治体制改革、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群众团体、法治、军事8章,经济建设篇设置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城乡建设、商业、旅游、金融、招商引资、经济管理10章,文化建设篇设置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传媒出版、体育、精神文明建设、志鉴档案7章,社会建设篇设置了民族宗教、社会事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民生活、方言习俗6章,人物篇设置了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表、人物名录4章。用六大篇把修文县1978年以来的方方面面内容全部反映出来,设置合理,记载内容一目了然。

在篇目顺序上,把“政治建设篇”放在“地理篇”之后、“经济建设篇”之前,打破了传统的自然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排列顺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中,首先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人们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人们的活动必须要有主导意识,而通常是以政治意识作主导,在政治主导之下,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社会活动。所以笔者认为新编《修文县志》在篇目顺序的处理上是正确的,比此前的惯常排列逻辑性更强。

新编《修文县志》每一篇的标题,都增加“建设”二字,比如用“经济建设篇”,而不是“经济篇”,具有其深刻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建设”条的基本解释是“建立,设置”,“(国家或集体)创立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改革”就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东西,所以在社会发展中必须对不适应甚至阻碍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进行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建设”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有利于从篇目上把“改革”贯穿于整部志书。

按照志书篇目设置“事以类聚”的要求,一些县级志书把“体制改革”单独设置为一章,集中反映改革开放的情况,而《修文县志》则根据篇目设置,把各类改革放入相应篇章中,与记述的事物一起反映出来。笔者认为改革开放涉及方方面面,事物的改革与事物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将两者一并反映出来,可窥见事物的全貌,这应该是处理篇目和记述事物比较好的方式,《修文县志》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篇目设置中,没有设“建置”篇,而是将建置与自然环境、人口的内容合在一起,放在“地理篇”中。这是大编体的处理方式。在地方志中,“建置”被约定俗成为记载一地的行政设置和历史变化,包括政区名称、设置年代、治所、归属等,而这些内容在首轮《修文县志》中已有详细记载,而在新编《修文县志》中变化不大,在章下无题小序及第二节“政区沿革”中已做了记载,所以没有单独设置“建置”的必要。

在“政治建设篇”中,专门设置“政治体制改革”一章,章下设置了“民主政治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司法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节。这一章特别不好写,一般人不知道怎么着手。在篇目设置时,往往绕过,不设置这一章,而把具体内容融入相关章节中记述。根据本章中节的设置,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打破旧的桎梏,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政治体系,显得有血有肉,内容饱满。

一般的志书设有“法制”或“政法”章,即把“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章。而本志书除了设置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还增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节,将上述内容设置为“法治”章,其意义与“法制”“政法”远远不同。“政法”是政治和法律的合称,本志书将政法工作的内容纳入“政治建设篇”进行专门记载,显然设置“政法”章不妥;“法制”是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而对于一个县来说,根据《宪法》的规定,是没有法律法规制定权的,故用“法制”不妥;“法治”是根据法律进行治理,作为一个县来说,更多的是执行权,是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进行社会治理。所以笔者更倾向于设置“法治”一章,并将党委政法部门管理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此章,以体现“法治”精神。

通常在县级志书中设置“经济综合管理”一章,放在经济部类之前,涉及计划、统计、物资、物价、工商行政、技术监督、审计、安全监督、国土资源管理等内容。新编《修文县志》设置了“经济管理”章,内容包括计划、财政、税务、审计、统计、物价、工商行政、质量技术监督、土地、物资、劳动工资管理等,增加了财政、税务、劳动工资等内容。在顺序编排上,放在了经济部类的最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过“文革”,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开放各类市场。改革开放初期,市场还不很完善,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国家再有序地进行管理,所以把“经济管理”放在经济部类的最后,是符合经济发展状况的,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二、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记述方式新颖得体

一部县级综合志一般控制在100万字左右,新编《修文县志》却达到了270多万字,资料非常翔实,内容相当丰富。

综述有1.1万字,全面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修文县所取得的成绩,实现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既记载成绩,也敢于直视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有差距,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需要救助;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节能减排力度不够,生态建设尚需努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待加强;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作风不正,工作漂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拜金主义突出,奢侈浪费严重,消极腐败多发,群众对此极为不满。”记载这些问题,对从政者来说,才能明确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以及知道该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起到了资政的作用,达到了编纂志书的目的。

“县情数据”的设置是一个创新之举,包括“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和“修文县1978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图”。“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有21个表,包括“2010年行政区划、土地面积、人口及人口密度”,1978—2010年公安年报的人口户数、人口数及人口“三率”情况,生产总值及构成情况,县及县以下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农业总产值及构成情况,1978—2010年年末耕地、人均面积、农作物总面积及复种指数情况,农业物耗及生产条件主要指标,主要农产品产量,乡镇企业基本情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公路运输及邮政、电信业务情况,财政收入、支出情况,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及现金收支情况,学校数量、教职工及在校学生人数,卫生机构、病床及人员配备情况,年末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情况,农民、城镇居民、职工年收入及城乡居民储蓄情况,农村居民小康综合评价情况等内容;“修文县1978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图”有29个图,包括地方生产总值及年均递增速度、地方生产总值产业构成变化走势、农业总产值及年均递增速度、1978年和2010年农业总产值对照表、工业总产值及年均递增速度、工业总产值构成、粮食总产量及定基发展速度、肉类总产量及定基发展速度、代表性年份养殖业主要产品产量、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年均递增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年均递增速度、小学数量、中学数量、教职工及在校学生数、卫生机构、临床及医疗技术人员、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普查6岁及以上人口文化结构等内容。通过图表形式,直观反映变化发展情况。“县情数据”内容丰富,图表的运用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可谓独具匠心、别致新颖,为以后修志做出了榜样和表率。

“地理篇”对“境域”的记载,详细记述了修文与毗邻的息烽、开阳、白云、乌当、金沙、黔西、清镇等县(区、市)的交界情况,记录了界桩号、高程点等内容,在其他志书中很少有这样的记载,这些内容是今后查找、研究边界和境域的依据。该志还对行政村和社区作了记载,而不是像一般县志那样简单地做图表列出村及社区名称。

新编《修文县志》的几种记述方式值得借鉴。一是随文专记。对一些特别重要,但又无法纳入志书的内容,在相应章节中作专记处理,这样既不丢失内容,又突出了其重要性,弥补了正文内容不全的遗憾。如在“气候”中专记了《2008年年初的凝冻灾害》,在“人口控制”中专记了《计划生育真抓实干,全县少生26万》,在“职业构成”中专记了《元庆村民外出务工潮》,这些记载既有史料价值,又使内容丰满,非常有意义。二是随文附录。如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干部录用”条,原汁原味地附上《修文县2004年县、乡机关统一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公告》,既是对志书内容的补充,又作为重要资料收录。三是记和附录相结合。如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民主选举”,除了专记《龙王村村民投票罢免村干部》,还附上《“我们满意得很”——直击蜈蚣桥村“海选”》的通讯,把村官海选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史料的真实性。四是条目体的运用,如“中共修文县委”一节的“会议”目,在“县委全会”子目中将历次会议设为条目,共有45次会议;在“县委工作机构”“县委直属党委”“县委派出机构”3个目中,设置条目39条,其中县委各工作部门设置27条,县委直属党委设置10条,县委派出机构设置2条。运用条目弥补记述方式的不足。五是条目体和专记互为补充,史实互相印证。如“决策与活动”下面的子目设置了多个条目,一些还在条目后又列专记和附录。“产业结构优化”条目后列有专记《种植金秋梨,富了折溪村》,“群众文化活动和繁荣文艺”条目后列有专记《大红春联迎新春》,“《修文之歌》传唱”条目下附有徐克伦的文章《孙儿教我唱〈修文之歌〉》,既互相印证志书的内容,又具有收藏价值。

在“县城建设”中,专门记载了“阳明文化建筑”和“仿古步行桥”。“阳明文化建筑”中的“王阳明纪念馆”和“阳明精舍”,都是修文县的标志性建筑,对弘扬阳明文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此种记述彰显了修文县委、县政府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开展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记述内容凸显修文境域特色。在“旅游”一章,“景区景点”分“人文景观”“康乐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游”“红色旅游”进行记载。“人文景观”记载了阳明遗迹、古驿文化、宗教寺庙、科普观光、特色食品、历史人文、知青故居等内容;“康乐旅游”记载了“贵阳高尔夫度假中心”“珍珠岛避暑中心”“岩鹰山湖游憩区”“桃源河魔幻漂流”“六广河码头乐园”;“生态旅游”记载了贵州绿色石林、六广河七峡景观、景阳森林公园、苏格兰风情牧场、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生态电站博览馆、农业生态旅游园、多缤洞岩溶艺术等内容;“民族风情游”记载了“大屯布依风情园”“独山布依山寨”“下堡苗族跳花场”“高脚仓苗族古堡”“石安古院落”;“红色旅游”记载了中央红军长征遗迹、红二六军团转战修文遗迹。这些内容详尽记载了修文县境内的景观景点,翻开志书,文字和插图相配,图文并茂,修文县的景观景点尽收眼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修文县文艺创作繁荣,涌现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出现了“修文文化”现象。这一大批文艺作品如何选,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志书编纂者充分围绕时代特色,精选每一个阶段的文艺精品,让读者品尝了丰盛的文学艺术大餐。在“文学创作”中,“文学作品选录”共选作品56篇(首),其中小说4篇,散文13篇,诗词12首,楹联24首,小品1篇,纪实文学2篇;在“艺术创作”中,有书法、美术、摄影、篆刻、音乐等作品,其中精选书法作品10幅,美术作品10幅,摄影作品7幅,篆刻作品12帧,音乐作品4首。这些作品,整体反映了修文县的文艺创作水平和实力。

在“文化建设篇”设置“精神文明建设”一章,这是本志的创举。在其他县级志书中,很少有单列为章进行记载的,多数是在“县委机构”中设置一目,个别在“县委工作”中设为一节,但纳入文化建设中进行记载,本志是独有的一部。笔者认为《修文县志》的编纂者如此处理是非常正确的,一是精神文明建设本来就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广泛,必须要有专门的篇幅记载,在其他部类中记载都不足以完全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而且容易人为造成内容和资料不完整、不丰满的缺憾。

在“人物”篇,设立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表、人物名录,丰富了人物资料,打破了一些人物不能记、不敢记的禁忌。所记人物,既有为修文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也有比较典型、有特色的普通人,同时还记载了首恶的犯罪分子,给后人以警示。

本志对于一些数据,大量运用表格作为记载方式,弥补了文字记述的不足。表格是文字记述的重要补充,让读者一目了然,直观表达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本志还运用随文插图,图随文走,直观反映了历史面貌,也弥补了文字记述的不足。特别是在“乡镇”一节中,每记载一个乡镇,就配一幅乡镇政区图,可及时了解乡镇的情况。在“工商类税”中插有“工商各税演变示意图”,把1978年至2010年各个税种以图表的形式列出,有利于反映各税种的产生及变化,一目了然。在志书中穿插运用坐标、柱状图、饼状图、联线图等各种形式,既直白又便于理解,对志书记述是非常好的补充形式。“新城区建设”中的“贯穿全城东西骨架翠屏路示意图”和“河滨大道交通骨架示意图”,直观醒目,通过看图就知道城市的情况。

在志书末尾的附录中,为了资料的完整,还把下限后的大事、要事和人物作了记录,这也是本志的一个大胆创新。

志书是宣传本地域的一个窗口。本志在综述之后配有英文翻译,这又是一个创举,在对外宣传修文、展示修文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这是其他志书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装帧设计美观大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全志分上、下两卷出版,第一卷开篇有总篇目,可以窥志书全貌,第二卷没有照搬重复设置总篇目,而是根据内容设置目录,便于查阅,这是其他志书不曾考虑到的问题。

全志采用全彩印刷,可谓独具匠心,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加色,使标题明显,便于区分。插图分布合理,每页1张或2张,图片清爽、不繁杂。书眉线采用红色,比较醒目,体现了设计者的精心设计。

卷首图片不是大量图片的堆积,而是注重资料性和典型性。采用随文插图之后,卷首图片的选择就很精炼,编排美观大方。图片共34幅,设置3个板块。一是“王学圣地”,介绍修文特色文化,有图片10幅;二是“秀美修文”,展示修文秀美风光,有图片13幅;三是“县城新貌”,有图片8幅;此外还有1幅修文县政区图和2幅修志人员集体合影照片。

本志印装质量好,字体清爽,编排合理,阅读时不刺眼、不费力。两册共1558页,上册771页,下册787页,分布均匀。16针锁线,书籍装订牢固,没有松垮脱落现象。

当然,金无足赤,该志也存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一是内容缺失。在卷前缺地形图、水文水资源分布图等。二是内容设置不尽合理。“人口”章放入地理篇似乎不妥,“体育”章放入“社会建设篇”似乎更合适。三是部分内容存在交叉重复。比如“文化艺术”章第一节“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目为“文化市场”,记述内容与第五节“文化市场”重复,其实这两处内容完全可以合并,不妨删除“文化体制改革”中“文化市场”的内容,统一到“文化市场”一节进行记述。又如在“县城建设”中记述了王阳明纪念馆、阳明精舍、王学圣地牌坊、阳明书院,在“阳明文化”的“阳明文化设施”中又重复记载上述内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互见法、记述的侧重点不一样来解决,如在县城建设中重点记载建设过程、建筑结构、建筑参数等内容,在阳明文化中主要记载文化内容、陈列布展情况、图书收藏情况、书画布置情况、开展文化活动情况等;在旅游中主要记述旅游设施、参观人次、导游情况等,这样各有侧重。四是采用总结式记述的不足。如“人口控制”从标题到内容均属于总结式,不符合志书的体例。

但是瑕不掩瑜,本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记述诸体裁运用合理,叙述完整,是一部高质量的志书,其编纂经验值得修志者借鉴和参考,也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

更正启事

本刊2019年第1期第13页清康熙十一年(1167)的公元纪年应为(1672),特此更正,并致歉意。

猜你喜欢
修文县修文志书
新时代下《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珍爱地球 修复矿山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丰收的秋天
修文县开展少年儿童走进检察机关活动
修文县道德讲堂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分堂开讲
情系志书藏古今
修文县企业关工委关爱孤独老人
狼心叵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