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来历及其含义

2019-12-15 05:36□张
华夏文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亡国顾炎武梁启超

□张 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针对这句名言的产生及其真实含义,在国内有多部专著及多篇研究论文涉及,本文试稍加概括。

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提出者

众所周知,顾炎武最早提出这层意思,他在《日知录·正始》篇中明确提到:“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仅仅提出保国与保天下的责任应该由不同的人承担这层意思,概括成现行此八字者却是后人。以前一直认为是梁启超加以概括而成,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的《变法通议·论幼学》中曾提到顾炎武此语:“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在此文中,梁启超虽然已有概括,但和顾炎武原话差别不大。真正概括成现在通行的这八个字则是在《饮冰室文集》的《痛定罪言》中,梁启超明确说到:“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这八个字至此真正成形,其时间为1915年。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古代名句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却提出这八个字出自近代著名小说家吴趼人的小说《痛史》第十回,《痛史》第十回文天祥的誓师言词中确曾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但吴和梁年纪相仿,无法确证谁言之最早,所以此说证据不足。

张锡勤在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考》(《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6期)一文中则认为,最早提出这八字者并不是梁启超,而是其好友麦孟华。他认为麦孟华在1897年即提出:“顾炎武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1900年又道:“顾炎武之言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今中国内忧鱼烂,外惧瓜分,此固天下兴亡之时,我四万万人皆当身任其事,固无一人能免其责者也。”几乎在同时,麦孟华又明确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所以,张锡勤认为应该将这八个字表述为:“是近代维新派思想家麦孟华对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一语所作的新的概括和提炼。”应该说,张锡勤的观点有理有据,所以此后陆续有人接受这种观点,21世纪初,《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一书即提出,梁启超好友麦孟华于1900年就提出这句名言。

但近年又有人提出不同的见解,1998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清初空空主人所著的《岂有此理》一书,其中提到:“亭林先生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以为至论。”此后多家出版社均出版了该书,而根据该书前言所述,空空主人是乾隆中期人,该书写好后因为惹怒了乾隆帝,一直到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去世才得以出版,于是,很多人以为清初的空空主人才是最早提出者。但是此书有很明显的漏洞,所以陈福康撰文指出此书“必伪无疑”,因为其内容大多抄袭自清初多部类书和笔记,其中,“抄袭《两般秋雨盦随笔》达十六处之多,而且大多是一字不改的。”而《两般秋雨盦随笔》的出版不可能早于1837年,所以此书不可能是清人所作,而是今人蓄意伪造无疑(《一本拙劣伪书骗过了众多出版社与学者》,《中华读书报》2016年2月3日)。

综上所述,极有可能是麦孟华最早提出这八字,但麦孟华的文章影响力不大,而他的朋友梁启超也提到这八字后,因为其在学界和政界的巨大影响力,才使这八字产生了极大影响。所以我们说这八字由顾炎武最早提出,而由麦孟华、梁启超概括而成应是正确的,尽管后者的意思已经和顾炎武截然不同。

二、有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含义的争论

今人提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底是何含义?《汉语大词典》解释得非常清楚:“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迄今,这已成为一个定论。

现今如此评价这句话自然正确,但这是经过麦孟华、梁启超等人在国难当头引申、概括后的含义,而顾炎武提出这句话时并不含有这层意思。

众所周知,顾炎武是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所以前辈学者都把这句话和顾炎武的民族情绪联系在一起,认为这句话体现了顾炎武的民族感情。

杨荣国在其《简明中国思想史》中就说道:“顾炎武具有高度的民族气节。他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所说的‘亡天下’是指民族的沦亡,所说的‘亡国’是指朝代的更换。他认为民族兴亡是大事,任何人都有责任。而朝代的更换却是小事,只是有职守的人去负责就可以了。”

任继愈也道:“顾炎武……所谓‘亡国’就是改朝换代,统治者的政权转手,这只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事,因此说:‘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这同广大人民没有什么关系的。‘亡天下’就是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所以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是说,民族的存亡比封建的国家和君臣的关系都更为重要。”(《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册第33页)

侯外庐对顾炎武评价更高,认为此言论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爱国主义,而且是近代启蒙思想的体现:“炎武与清初哲人相同,都有程度不等的近代思想,都富有民主主义的启蒙精神。” “他的‘匹夫有责’的权利与义务的观点,乃是对于封建制的抗议。”(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36页)侯先生的观点有较大影响,张岂之也持相似观点:“他摆脱了易姓改号和朝代兴亡的旧观念的束缚,提出了与‘朕即国家’的君主专制主义相对立的进步命题‘保天下’。这一命题,不仅透露出顾炎武思想中的民主色彩,而且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学说史》明清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33页)

上述两种观点尽管有区别,但对此语的进步性都加以肯定,然而近年有学者提出截然不同的见解。蔡仲德认为:“《正始》所说的‘亡天下’既不是指民族或国家的沦亡,也不是泛指一般中国文化的沦亡,而是特指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儒家倡导的纲常伦理的沦亡。”“所谓‘保天下’,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不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国家民族,使之免于灭亡,而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忠孝大义、纲常伦理,使之免于沦丧。”“顾炎武其人根本不是什么启蒙者,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卫道士。”(蔡仲德:《从顾炎武说到王国维——兼论中国文化的特质》上,《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直接将顾炎武定性为封建文化的守护者。

应该说上述三种观点都能自圆其说,但都没有从顾炎武的语境即国家和天下的区别联系加以说明。

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

既然顾炎武明确将国与天下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我们了解这句话就必须从这两个词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孟子·梁惠王上》道:“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可见,古人对国与天下有不同的认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侯的领地为国,而天子的领地为天下,国遭其他诸侯或外敌入侵即亡,而天下则是普天之下,既然所有地方都属于天子,天下自然也是没法灭亡的,所谓灭亡只能是文明、文化的灭亡。《荀子·正论》中也道:“故可以有夺人国,不可以有夺人天下;可以有窃国,不可以有窃天下也。可以夺之者可以有国,而不可以有天下;窃可以得国,而不可以得天下。是何也?曰: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国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同样认为国可以夺,既然可以夺,当然也可以亡;而天下是无法夺的,当然也就无法亡,所谓亡天下自然只能是文明的沦丧。

理解这句话还必须联系古人对各地区文明程度的不同判断。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覆盖之地即为天下,土地边缘有四海,而在天下中最核心的中心地区文明程度最高,即为中国。中国附近文明程度相近或略逊于中国者即为各分封小国,此即封建制。而此类小国之外即是野蛮之地,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换言之,文明程度由中心向周围逐渐减低。各分封小国互相争斗,直至被其他国灭亡即为亡国;而整个天下的文明程度倒退甚至沦丧即为亡天下。

到了明末清初,我国早已由封建制转为中央集权制,但中原华夏文化为优越文化、周边之地为落后的蛮夷之地等观点依然存在。满清是明朝的属国,满清代替明朝也是朝廷更替即国家兴亡,但顾炎武认为满清会将华夏文明中断,所以是亡天下。

众所周知的是,顾炎武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绪,清兵入关南下,顾炎武即投入抗清斗争之中;后抗清失败,家乡沦亡,顾炎武也家破人亡,特别是嗣母绝食多日,以身殉明,临死留下“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祖先遗训”的嘱托,更激发了顾炎武的民族大义。所以明亡之后,顾炎武坚持与反清力量保持联系,并坚决拒绝清廷的征召,明确说:“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他的《精卫》一诗,更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晚年,多位大臣欲举荐他为“博学鸿儒”,他也坚决拒绝,声明:“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与叶讱菴书》)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顾炎武将明亡定性为文明的灭亡,首先是因为他的反清思想。

孟子曾说:“人之别于禽兽者几希。”文明即是唯一区别,“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担心此种情况下,人与动物已无区别,社会已倒退回野蛮社会。顾炎武也将文明的灭亡联系到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富贵人家的家畜饮食竟然好于贫苦人家百姓,而且社会上人吃人的情况出现。顾炎武是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有多次抗清举动。将他的行为和此言论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发现顾炎武认为满清会将中华带入野蛮社会,而“夫亡有迭代之时,而中华无不复之日”,所以他在此时鼓励百姓挺身而出,光复中华。

总之,顾炎武认为满清会将天下的文明毁灭,所以是亡天下;但他痛恨满清,又是由于有很强的民族情绪。顾炎武的这番话具有多层含义,但其具有强烈的进步性则是不言而喻的,将之理解为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捍卫则明显是错误的。

猜你喜欢
亡国顾炎武梁启超
顾炎武谢鼠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亡国”与“亡天下”的金石学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顾炎武“拜师”
陈后主亡国
梁启超的开场白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和蕴
性格决定命运
顾炎武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