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角下小学德育的“无中生有”

2019-12-16 02:58
名师在线 2019年34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德育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走进了“全媒体”时代,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从破除时空限制、拓宽德育资源、升级德育模式、提高媒体技能及增强媒体监控五个方面来探究全媒体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从而实现小学德育的“无中生有”。教师如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能根据时代变化下的教育需要及时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升级德育模式,就无法提高自身的品德教育能力,也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下德育环境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品德教育也难以发挥成效,这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一、破除时空限制,无时无处不德育

在全媒体时代,德育已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只有破除时空的限制,德育才能无时无处不存在,从而促进德育由知向行转化。“化知为行”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什么都不懂”,因而在德育中一味向学生灌输观念,却不注重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使德育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即使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效,也难以真正促进小学生形成优良品德,难以真正做到“化知为行”。破除时空限制要求品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品德课堂、班会或书面上,而是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如校讯通、蓝墨云平台、微信、QQ、微博等,时刻促进品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加强“生成性”德育。教师应在细节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意识与思辨能力的培养,从而避免学生出现“知识”与“行为”分离的状况,以便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化知为行。

二、拓宽德育资源,无事无物不德育

品德教育要依托于多种资源,教师只有善于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类资源,而不局限于教材,才能将德育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无事无物不德育”。

首先,教师应开展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类活动,为学生搭建德育平台。例如,在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实地种菜、采茶、养蚕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种植、养殖的乐趣,引导学生深切感悟农耕文化的内涵。在亲手收获了劳动成果后,教师还组织学生将自己亲手种的菜、采的茶制作成可口的饭菜和茶点,分享给教师、同学及家人。这既能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又能通过与同伴合作分享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将活动内容以照片的形式分享到校园微信公众号或班级QQ群等媒体平台,鼓励学生之间、亲子之间积极交流、互动,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想法。再如,在组织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将学生的优秀剪纸作品捐赠给养老院的老人,和老人分享学习剪纸和传统节日的乐趣。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小学生的作品,拍摄活动现场的视频,使小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其他小学生的建议和老人的心愿与祝福,以便让家长通过网站、微信、QQ群等平台加强亲子互动。

其次,“全媒体”视角下的德育要与学科教学充分结合。例如,在语文教学《将相和》中,教师要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尊重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在树榜样时,教师应避免过于“黑白分明”,既要使学生在蔺相如多次躲避廉颇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不计个人得失”的优良品格,又能让学生明白廉颇知错就改的良好品德。在理解人物形象时,教师不要误导学生将廉颇的个人形象树立为“反面”的,而要使学生感受他作为一名大将军对蔺相如的忌妒,在知错之后又能做出“负荆请罪”这一行为的可贵之处。

三、升级德育模式,无法无形不德育

在全媒体时代,灌输式的小学德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只有升级德育模式,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解决当前小学生德育的“形式化”问题,将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地,实现“无法无形不德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对社会的好奇程度逐步加深,对了解社会环境、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要求德育的形式更具有开放性、交往性且呈现多样化和社会化。教师要带领小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互动,使学生感悟道德之美,使道德教育借助全媒体的作用渗透到现实情境当中。例如,针对小学生中常见的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问题,以及网瘾、网游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辩论赛,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将辩论赛的现场拍摄成视频发布到公众号上,小学生还可以在公众号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此外,在教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谈一谈自己住的村子、社区、街道上有哪些劳动者。有的学生会提起售货员、小商贩、清洁工、保安、快递员,还有的学生会谈起警察、教师、医生等。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些劳动者都是从事什么工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帮助?这一问题可以调动学生思考不同职业劳动者的工作职能,以及与他们的交集。例如,有的学生会说自己常去面包店买面包,售货员会把自己选好的面包包装好递给自己;有的学生会说小区看门的老大爷每天四点钟就起来开大门,晚上十一点后负责关大门,还负责打扫小区的卫生、看管快递等。学生的观察非常仔细,教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采访这些劳动者,使学生更全面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教师还可以提问:你的父母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有的学生能够答出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内容,有的学生只能答出父母的职业却不了解父母的具体工作内容,而有的学生则完全不知道。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布置课后作业,让小学生采访父母,完成采访笔记。在这一德育活动中,教师不仅加强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而且加深了小学生与家庭、社区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升级了德育模式。

四、提高媒体技能,无人无知不德育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技术正在不断更新,因此,提高媒体技能是加强品德教育的技术基础。小学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媒体技术,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应用媒体技术服务于品德教育之中。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学习媒体技能,提高对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实现“无人无知不德育”。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相关主题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利用多媒体工具自行查阅和编辑农耕工具档案。有些小组通过图片对比和注释说明的形式整理了打谷机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有些小组访问了村子里仍在使用织布机的老人,并用手机录制了老人用织布机织布的视频。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媒体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情感互动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再如,有一次,一位小学生的书包拉链忘记拉上,一本教科书从里面掉了出来,一位路过的小学生捡起来把书还给了他,还帮他拉上了拉链。这名小学生当时没来得及感谢他,于是班主任在学校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帖子,帮助学生向助人者表达了感谢之情。借助这封感谢信,教师还在校园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了“感谢有你”的感恩教育活动,鼓励小学生向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五、增强媒体监控,无缝无孔不德育

学校要加强对媒体的实时监控,借助新型的监控工具,及时发现危害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和因素。在全媒体时代,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因此,极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媒体监控有利于避免媒体中的“有害信息”诱惑、腐蚀小学生。因此,学校要加强媒体监控,为小学生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环境,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实现“无缝无孔不德育”。教师应借助校讯通、微信等工具,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支持、帮助、引导“问题学生”,充分发挥媒体监控这一“空气净化器”的作用,扫清小学生成长路上的“雾霾”。

在全媒体视角下,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偏爱、不纵容部分优等生,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平等、公正的校园文化。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风气,积极表扬具有优良品德的学生,使学生以品德优秀的人作为榜样,发挥榜样作用。在全媒体视角下,小学品德教育要打破传统德育模式中形式大于实质、空有形而无神的弊端。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情感特点,借助多种新媒体平台和工具,优化德育的内容和形式,从细节和个体出发,传递品德的真谛。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