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博物馆展陈金墓浅析

2019-12-16 02:12张淑平
文物季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前室浮雕双手

□ 张淑平

一、墓葬形制

郝匠金墓2013年发现于晋城城区郝匠村。为仿木构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过洞、后室五部分组成。墓葬墙壁用条砖叠砌,条砖规格为长165、宽55、厚6.5 厘米,地面为方砖错缝平铺,方砖规格为边长31、厚40 厘米,墙壁施有彩绘,但是剥落严重,很多图案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墓道 陈展时受空间限制未能展示。

墓门 门洞宽1.08、高148 米,上圆下方。发掘时为条砖垒砌,为了参观方便,取掉了封砖。

前室 平面呈方形,南北长1.91、东西宽2.01、高3.18 米。南北壁底部均砌有须弥座,高61厘米,通接于甬道下部,须弥座束腰部分饰有祥瑞图案。须弥座上是东西对称的三开间房屋,立柱由绰幕枋拉接上托普拍枋。普拍枋上施斗栱,形制为单抄四铺作,铺作上承替垫板一周,向上依次一匝檐椽、仰覆瓦。墓顶以19 层条砖逐层叠涩收拢,形状如覆斗,斗高1、长1.77、宽1.59 米,斗顶最后以整块方砖封顶。东壁房屋为四柱三门结构,柱高1.09 米、宽10 厘米,共设三组四抹隔扇门,隔扇宽22、高77 厘米,窗花图案为“回纹”和“双交四椀花纹”,绦环板为素面,裙板上设有对称的如意图案。柱头和转角均设斗栱,斗栱高31 厘米,栱眼壁施有彩绘图案。西壁结构与东壁相同,柱高98、宽9厘米,柱下有方形柱础边长12、高6 厘米。明间设四抹隔扇门,窗花为双交四抹花形和钱纹,裙板刻有如意图案。次间设有对称的直棂窗。

过洞 前室北壁为通往后室的过洞,长1.1、宽1.09、高1.52 米,两侧以顺砖错缝平砌15 层,顶部纵面用方砖券成拱券顶,门框刻有精美的莲花图案,门簪共有四个图案设计左右对称。

后室 南北长2.51、东西宽2.62,高3.85 米。地面北侧置有棺床,长2.62、宽1.13 米、高43.5 厘米。棺床上方28 厘米处东、西、北三面均设有基座,基座顶部和底部是高6 厘米缠枝花纹,中部装饰有花卉、飞禽、走兽图案,基座上方嵌有10 组二十四孝砖雕图案,墓壁遍施彩绘,墓顶形制同前室,以26 层条砖逐层叠涩收拢,覆斗高1.28、长2.53、宽2.42 米。南壁中间为过洞,东西两侧设有供龛,供龛宽35、高60 厘米,龛内为一男一女的砖雕侍佣。东壁正中为四扇四抹隔扇门,每扇门宽25、高71 厘米,窗花图案为龟背纹,门两侧立柱高87.5、直径14 厘米,采用移柱造,立柱形制及斗栱规格同前室。西壁正中设槛门,门高76、宽68 厘米,门槛高7 厘米,门枕石高7、宽15 厘米,每扇门有25 个门钉,门钉饰以莲花图案。

二、文化浅析

1.迦陵频伽鸟

在基座的祥瑞图案中有三幅是迦陵频伽鸟,迦陵频伽鸟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进入中国,译作好声鸟、美音鸟、妙声鸟,本来自雪山和山谷旷野。此鸟色黑似雀,羽毛甚美,喙部呈赤色,在卵壳中即能鸣,音声清婉,和雅微妙,为天、人、紧那罗、一切鸟声所不能及。在佛教中,常以其鸣声来代指佛菩萨之妙音。墓葬中频繁出现迦陵频伽鸟的图案,其一反映了佛教在金代晋城地区十分盛行,其二说明墓主人极有可能是一个佛教信徒。

2.供养人

前室过洞供养人为彩绘,部分斑驳脱落,但基本能辨认。东侧供养人手捧花束,性别特征不明显,根据推断应为女性;西侧是一男子身着袍服,高大魁梧,手捧香瓜。

后室西龛侍女体态端庄,面相丰腴,头梳髻,内着抹胸,下着百褶裙,外穿对襟褙子,领子饰有花边,手罩巾帕,双手捧一瓜型器物,裙下露双脚,供龛下方施有砖雕卷草图案。东侧龛内是一男性侍佣,头包头巾,身着圆领窄袖袍服,双手相握,束有腰带,供龛底部饰有花卉图案。

这两组供养人的形象与以前晋城地区出土的金墓基本类似,为研究金代的服饰和丧葬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3.孝子图

郝匠金墓关于孝文化的砖雕图案,顺时针依次为“刘殷行孝”“扼虎救父”“芦衣顺母”“田真哭荆”“怀橘遗亲”“啮指痛心”“戏彩娱亲”“郭巨埋儿”“刻木事亲”“鹿乳奉亲”,每幅图案宽40、高44厘米。下面对这些图案进行简要描述。

“刘殷行孝”浮雕,画面上共有二人,隔河相望,水面波纹呈渔网状。其中左上角站立一武士,束发、着盔甲,脚踏祥云,左手指着地上的堇菜,右手握拳,双目有神,嘴巴微张;右下角一男子,双膝跪地,头扎布巾,双手伸出,仰望着左上角的仙人。

“扼虎救父”浮雕,左下角为一长者,头戴帽冠,身穿袍衣,向身体右侧躲避;右侧有一只猛虎,四肢有力,猛虎身上骑着一位少年,在少年的奋力搏击下,猛虎伏地,骑虎少年衣带飘飘,动感极强。

“芦衣顺母”浮雕,画面上共有四个人,左侧站立二人,最左侧的人左手抬起,右侧的人双手握着前方最左侧的人;身后是母子三人,母亲站立,右臂指向前方,左臂抱一幼子,腋下站立一子。

“田真哭荆”浮雕,画面正中间有一棵树,树的左侧有一男子面向右侧,着官服,掩面而泣;右侧树下兄弟二人,一人右手扶着紫荆树,左手掩面而泣;一人注视右侧两位兄弟,双手扶着旁边的哥哥。

“怀橘遗亲”浮雕,画面共有三人,左侧长者坐在凳子上,身体微微向前倾,右手指着前面站立的幼子;幼子双手相合,身体前倾,捧着一个圆圆的橘子,注视着前方长者;幼者身后站立一位侍者,双手相握,表情持重。

“啮指痛心”浮雕,画面共有三人,左侧凳子上坐一老者,头顶束发,身着长衫,右手持杖,左手食指和中指相合指着面前站立的曾参;老者身旁有位年长的侍者,上身着长褂,下身穿百褶裙,双手合于体前;右侧的曾参站在老者面前,毕恭毕敬;画面周围点缀有围廊。

“戏彩娱亲”浮雕,画面共有三人,左侧两位老者端坐在凳子上,双手置于膝盖之上;地上跪着一位男子,身旁摆放着若干玩具。

“郭巨埋儿”浮雕,画面上共有三人,中间一堆黄金闪闪发光;左侧站立一妇女,怀抱幼儿;对面男子左手扶着铁锹,右臂高举过头。

“刻木事亲”浮雕,画面上共有三人,中间用一张桌子隔开,桌上三个贡品贡具;桌子后面有一长者;桌子旁边是个供龛,龛门挂一帷幔;桌前站立一男一女,男子面向供桌,一脸虔诚。

“鹿乳奉亲”浮雕,画面共有四人,左侧地上坐一男子,头戴鹿冠;右侧一匹骏马上面坐一男子,手持缰绳,男子旁边站立两位侍者,一位右手持箭,一位右手托着箭囊。

展陈的郝匠金墓没有出土带有明确纪年的文字资料,也没有任何墨书的痕迹,因此只能从墓葬的形制、装饰手法、承载的文化信息来判定墓葬的年代。从墓室结构采用的斗栱形制、绰幕枋、四抹隔扇门等构件和使用的移柱造法来看具有典型的金代特征。后室周壁呈现的二十四孝文化与山西阳泉古城金墓、山西沁县上庄金墓相似,人物服饰与汾阳金墓、长子小关村金墓具有相同风格,因此,此墓的年代应为金代。

郝匠金墓墓室制作考究,尤其是人物的绘制、雕刻十分传神,为我们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内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猜你喜欢
前室浮雕双手
浮雕圆圈
洗好双手七步走
向上帝借一双手
“双手”挽留
消防电梯的设置及防火要求研究
出错的浮雕
浅谈暖通消防设计施工要点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高层建筑消防配套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研究
浅谈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