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传播2019年1-6期(总127-132期)总目录

2019-12-16 06:31
未来传播 2019年6期
关键词:媒介研究

·高端连线·

杨保军 论新闻规律的形式构成(1)

刘经南 5G时代新兴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变革性影响(2)

吴朝晖 人工智能的过去、现状和未来(3)

廖湘科 人工智能与超算技术牵领下的人机协同、跨媒体感知与生活服务赋能(4)

尹 鸿 从新中国电影、新时期电影到新时代电影——论新中国70年电影的历史发展(6)

·网络文化·

曾静平 中国网络文化:从2G到5G(1)

牛 静 徐天宜 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伦理困境及抉择路径探讨——基于波特模式对危险动作类视频的传播伦理分析(1)

刘略昌 中国特色外国文学批评的生产及其国际传播路径探索——以《丹·布朗现象诠释》的海外出版为例(1)

赵红勋 赖黎捷 意义协调管理理论:人际传播研究的一个理论面向(1)

沈 珉 麻振斌 城市传播视阀下“唐诗之路”视觉符号建构(2)

谢清果 道家内向传播的观念、路径及其目标(2)

徐 坤 王 琪 可惧与可爱:美国动画中的亡灵文化(2)

张玲玲 浅析互联网混剪短视频的形构与变迁——基于“融合文化”与“混合文化”视角的比较研究(2)

刘君荣 间性思维下的地方特色文化对外传播主体建构和路径分析(2)

胡智锋 邓秋实 弹幕: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延伸(3)

李 娟 西方记者非虚构写作中的中国城市书写研究(3)

王淑华 “后舌尖时代”城市饮食文化的空间转向及其传播特点研究(3)

周 飞 沈 莹 网络流行语“确认过眼神”模因现象研究(3)

钟 静 李天珍 文本盗猎:主体视域下青年亚文化生成动因的游戏性转向(3)

张宝仪 王汀若 跨媒介摄影之美学探究——从伽达默尔与姚斯的理论切入(4)

傅懿瑾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传播范式的解构与重塑(4)

曾耀农 徐脉沐 湖南省博物馆新媒体推广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分析(4)

戴运财 姚 争 智能化时代的播音主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来自英国播音专业教育的启发(6)

张 媛 社交媒体时代的少数民族网络社群建构(6)

陈婉姬 李 莹 人格、孤独感与错失焦虑感对微信朋友圈使用的影响(6)

潘红霞 赵立英 智媒时代青年学生意见表达及舆论引导(6)

·影视艺术·

陈旭光 论艺术批评暨电影批评的维度和方法(1)

李玥阳 当下电影文化批评述评(1)

石小溪 论中国电影产业批评的建构(1)

李建强 高科技时代电影娱乐价值意义的确认及其尺度(1)

肖怀德 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问题初探(2)

陶 冶 “丝绸之路影视桥”的平等传播姿态——一种电视节目模式“共造”的机遇(2)

唐克龙 视角、情节与结构: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地域文化表现策略(2)

陆佳佳 早期电影批评的价值建构与理论实践——以《影戏春秋》为例(2)

濮 波 泛表演剧场的发生、谱系和哲学基础(3)

钟丽茜 徐晓霞 虚实化境——今敏动画电影的时空转场研究(3)

林晓华 邱艳萍 女性意识与市场逻辑的离合——电视剧《都挺好》的女性形象分析(3)

崔 颖 朱丹华 从王室纪录片到有声电影的繁荣:20世纪上半叶泰国电影发展概述(3)

韩德星 中国大陆舞台上的阿瑟·密勒戏剧演出研究(4)

张 雷 王牧耕 英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及经验借鉴(4)

戴 哲 国产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及其呈现(4)

朱 熠 当代城市电影声音景观的书写探讨(4)

聂欣如 关于“先锋纪录片”的四个问题(5)

刘 爽 高辛凡 论电视问政节目的娱乐场景、娱乐效应与娱乐新潮(5)

苏东晓 共同文化与本土经验中的科幻审美——基于电影《流浪地球》的情感结构分析(5)

刘晓珍 “剧界游侠”俞振庭与新潮演剧(5)

骆艺娴 郭小平 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和颁奖直播中镜头的情感表现(5)

程 波 袁道武 “大象无形”:对《大象席地而坐》的存在主义观照(6)

邵 鹏 童禹婷 再谈华莱坞影视产业发展的“胡焕庸线”——中国影视基地的媒介地理学探析(6)

吴鑫丰 国产喜剧电影的类型化与文化表征(6)

·媒介社会·

王 薇 中国传媒产业40年发展历程及动因(1)

赵新利 张 驰 中国特色品牌40年发展路径探析(1)

宋红梅 尹丽斌 赵 青 谭梦涵 中国广告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变迁(1)

韦 路 姜加林 胡雨濛 中国形象研究在中国——“中国形象”研究论文的主题元分析(2000-2018)(2)

陶建杰 张 秋 传媒学子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2)

苏 晨 许永超 媒介事件的本土化:中国内地媒介事件研究再回顾(2)

汪 旭 回顾与反思:国内英尼斯传播思想研究评述(2)

赵晓明 张 媛 亦真亦幻:传播游戏理论下的新闻反转现象分析(2)

邓元兵 李 慧 CIS视角下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以重庆市为例(2)

宋红岩 基于形象传播的中国演艺明星网络素养研究(3)

倪 月 高票房电影间的海报之别——基于DIMT模式的符号学分析(3)

陈物华 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路径及戏曲元素运用(3)

吴 锋 王学敏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竞争力评估——基于1987-2018年新闻传播学SSCI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4)

王 润 广义“媒介环境学”:“媒介环境”观的演变与整合(4)

杨忠贵 外宣纪录片创作的多维向度与传播策略(4)

李 娟 新闻文体“文学范式”的生成与型构——基于对“散文式新闻”的历时性考察(4)

牛 静 刘翠红 社交媒体使用中印象管理与公众的自尊、自我监控之实证研究(5)

韩有业 魏海岩 传播仪式观的“胜利”:基于互联网空间仪式现象的考察(5)

程德兴 “新杭州人”媒体形象及其变迁——兼论“新杭州人”概念的适用性和恰当性(5)

许丽霞 张 华 媒介生态视域下媒介演化现象研究——论人、媒介技术的“浮士德”式交易(5)

·媒介融合·

王 勇 王 磊 孟光升 论机器人新闻对数据新闻的超越及其局限(1)

曾耀农 李萌萌 论网络综艺节目中广告的植入技巧(1)

金小丽 概念史视域下community概念的演化(1)

杨 超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高校校标的新视觉探索——以浙江传媒学院校标更新设计为例(1)

李文玲 视觉文化语境下移动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3)

陈中雨 自然媒介、技术媒介与“媒介即基础设施”——以彼得斯的《奇云:基础媒介哲学》为例(3)

董秀成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媒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3)

李泓江 关于新闻游戏的冷思考(4)

邵 静 微信“夸夸群”的传播机制探析(4)

·智能传播·

别君华 施 旭 周俐含 变革与重构:人工智能介入话语实践(4)

曾 薇 重塑边界:移动媒体中介下的空间实践(4)

李 武 艾鹏亚 杨韫卿 智媒时代“信息茧房”再论:概念界定和效应探讨(6)

凌羽乔 处理信息的信息:数字化社会的技术范式——基于卡斯特的技术范式视角(6)

唐志荣 康 锋 陈丽琼 大数据时代高校科技期刊全程数字化出版及其知识服务转型(6)

曾静平 卫 玎 5G赋能短视频在中国科学传播体系中的内容重构与价值体现(6)

·编辑出版·

崔 波 李 琛 姚凯波 中国传播学SSCI高被引论文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5)

丛 挺 钱心怡 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商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5)

王翎子 庆海涛 “媒介进化”与读者选择——大学生微信阅读与纸质阅读对比实证研究(5)

·建国70周年电影研究·

陈旭光 刘祎祎 中国电影观念流变70年(5)

周 强 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批评:理论建构与实践历程(5)

郝 哲 原型批评在新世纪华语电影研究中的实践概观(5)

李黎明 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批评中的“作者论批评”(5)

·媒介与社会·

李炜炜 袁 军 转换与融合:全媒体时代对外传播素养研究(6)

方建移 传播学研究的科学取向与“人”学迷失(6)

侯亚丁 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基础与实践选择(6)

郭 静 媒介·文艺·社会:副刊属性再探析(6)

猜你喜欢
媒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