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检阅台纪事(续)

2019-12-16 14:44陈学明
云南档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宫昆明市昆明

■ 陈学明

“文革”时期改建检阅台

1966年,正值检阅台建成10 周年之际,政治风云突变,文化大革命不期而至。当年昆明国庆17 周年集会游行,照例在检阅台举行。天公不作美,10月1日的游行活动冒雨进行。此后,文化大革命运动迅速“升级”,造反派经常在检阅台召开大会,连续批斗省、市级领导干部,扩音器彻夜喧嚣,场面十分混乱。

1967年1月26日,昆明地区造反派在检阅台召开“夺权誓师大会”,此后社会更加动荡。到了下半年,昆明很多地方发生“武斗”,工厂停产,学校停课,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因局势动乱不已,昆明未举行国庆18 周年集会游行。

1968年8月28日,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和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同时宣告成立。10月1日,省、市革委会在检阅台组织了国庆19 周年集会游行。这是第一代检阅台最后一次举行的国庆游行活动。在这之后不久,省革委决定拆除工人文化宫所有建筑设施,腾出地盘,修建“红太阳展览馆”和“红太阳广场”,同时拆除1956年修建的检阅台,另行建造新检阅台。

1968年9月,全国(除台湾省外)29 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建立了革命委员会,称之为“全国山河一片红”。与此同时,为庆贺党的“九大”即将召开,一些省会城市,纷纷在市中心规划建设“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又称红太阳展览馆)。云南省革委匆匆追赶这股潮流,拟建的展览馆主体建筑,气势宏大,有点类似人民大会堂,展览馆前面是宽阔的广场,中间建造雄伟的毛主席塑像,而震庄检阅台则变身“小天安门”。

“红太阳工程”示意图,在百货大楼前一经展示,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很多人在惊喜之余,也为失去文化宫而感到惋惜。但在彼时政治氛围下,此举属于献礼工程,不容置疑。1968年岁末,在宏大的工人文化宫场地上,数千名施工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拆毁一幢又一幢文化殿堂。怎奈大礼堂、大跃进电影院、东风露天剧场等,还有检阅台,建造得非常坚固,只得爆破拆除。为加快项目进度,还沿着东风东路铺设米轨便道,抢运残砖瓦砾废弃物。正当文化宫、检阅台被夷为平地,中央叫停云南的“红太阳”工程。

为迎接国庆20 周年庆典,建设者在文化宫废墟上加紧平整场地,铺装水泥预制块,占地广达6 万平方米的“红太阳广场”(后更名为东风广场)建成。昆明市中心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广场,可容纳10 万人集会。至于重建的检阅台,只是一个阶梯式平台设施,台上竖起毛主席画像,主席像两边是长方形标语栏。改建的检阅台,建筑面积900 多平方米,两侧是坡状花坛,主席台高3米,台下阶梯作为观礼台,可安排1500 人观礼。

1969年10月1日,昆明地区20 万军民在新建成的检阅台、红太阳广场集会游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成立20 周年。国庆之夜,红太阳广场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从全市四面八方赶来的数万群众,聚集在宽阔的广场上,驻足观赏节日夜景。广场上华灯高擎,标语林立,红旗飘扬,从远处投射过来的聚光灯,不停地摇弋,划破了夜空。真可谓“今夕复何夕,火树迎风旗。白日羞光景,明月掩重帷。”此时此刻,许多市民不禁感叹世事多变,仅仅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座花园式的文化宫殿,如今却变成一处空旷而又喧闹的广场……从这一天开始,东风广场与检阅台连成了一体,成为群众集会中心和市民活动中心。

第二代检阅台风云巡礼

第二代昆明检阅台从1969年改建落成,到1998年归于消失,经历三十春秋,见证风云激荡。在此期间,国家先是处于“文革”岁月,继而结束十年动乱,踏上改革开放新征程,神州一片新气象,昆滇迎来沧桑巨变。

记得1969年岁末,10 万军民汇聚东风广场,省、市革委会在检阅台召开“围海造田”誓师大会,掀起一场“向滇池进军,向滇池要粮”的群众运动。劳民伤财之后,滇池草海被填平10 多平方公里,而造出来的田地却不适宜耕种。此举严重破坏了滇池的生态平衡,至今昆明仍在承受母亲湖遭到污染的后果。

1970年7月1日,昆明地区10 万群众在东风广场集会,热烈庆贺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当年,因“三线”建设和成昆铁路属于保密项目,中央决定不予对外宣传报道,所以昆明庆祝大会的新闻,未在广播电台和报纸媒体上披露。直到1974年3月,新华社才首次公开报道成昆铁路通车的新闻。《人民日报》于3月22日刊登长篇通讯:《英雄修建成昆路,万水千山只等闲》。

1970年10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庆祝国庆21 周年集会游行,按惯例在东风广场举行。这是第二代检阅台最后一次举办国庆游行活动。1971年国庆节前,因突发“九一三”事件,北京及全国取消当年预定的国庆群众集会游行。“九一三”事件后,昆明检阅台毛主席像两侧的林彪手书:“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随之不见,改为两幅红旗。

1976年,是中国人民大悲大喜的年月。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终身,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噩耗传来,成千上万的昆明市民,不顾“四人帮”设置的重重阻力,自发来到东风广场,深切缅怀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革命精神。从东郊、西郊和北郊各大厂矿企业赶来的职工群众,佩戴白花,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肃立在周总理遗像前默哀致敬。各界群众敬献的花圈,摆满了东风广场,寄托着边疆各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尽哀思。7月6日德高望重的朱德委员长逝世,东风广场下半旗志哀。

9月9日,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八亿神州无限悲痛。9月18日,云南省、昆明市暨昆明部队25 万军民,在检阅台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毛主席逝世。大会在收听了北京天安门的追悼大会实况后开始。这次追悼大会,充分表达了云南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革命遗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脍炙人口的《祝酒歌》,唱出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十月里,响惊雷,人人胸中春风吹,胜利的十月永难忘,锦绣前程党指引,万里山河尽朝晖!”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我们党胜利了,全国人民胜利了!10月24日,昆明地区50 万军民聚集检阅台、东风广场,排列于东风东路、北京路十里长街,举行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热烈拥护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一天,春城秋高气爽,阳光灿烂,东风广场红旗如林,锣鼓喧天,鞭炮齐放响彻云霄。忆往昔,“四人帮”横行十年,国无宁日;看今朝,害人虫束手就擒,“四化”可期!各族军民喜气洋洋,欢呼雀跃,载歌载舞,共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衷心祝愿国家走上康庄大道,从今更加繁荣昌盛,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之后的检阅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驱散阴霾,拨乱反正,吹响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军号,指引全国人民跨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党全国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轨道。

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改建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检阅台,逐渐失去原先的集会功能,开始出现诸多变化。根据形势需要,主席台被赋予各种艺术造型,例如孔雀开屏,巨龙腾飞,山茶吐艳,等等。观礼台被打造成为大型花台,四季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两翼雪松参天,苍翠浓郁。检阅台成为昆明地标,前往游览、摄影留念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距第一代工人文化宫被拆毁整整17年之后,1985年12月,第二代工人文化宫落成,重新成为闹市区的文化娱乐中心。这幢雄峙于东风广场南面的文化殿堂,外形犹如三塔簇拥,主楼有19 层,高70 米,为当年昆明第一高楼。与此同时,改造东风广场,将场地铺砌为平整的石块地盘。广场四围的草坪,绿茵如毡,鲜花盛开,春意盎然。广场中心位置设声控彩色喷泉,十分壮观。喷水池北面建有升旗台,庄严的国旗在广场上空迎风招展。

以展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文艺盛会——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主办,云南省政府和昆明市政府承办,于1992年2月在昆明举行。这是第一次在首都以外举办的国家级艺术节。检阅台将作为艺术节开幕式的主会场,为此,特在检阅台上方搭建通红的屋顶,高悬大红灯笼,极富喜庆气氛。春城洋溢着各民族团结、繁荣、进步的气氛。

2月18日,昆明风和日丽,上午9 时30 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等领导登上检阅台,宣布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此时,鼓乐齐鸣,两万个彩色气球腾空而起,两万羽信鸽直飞蓝天,象征着56 个兄弟民族团结一心的56 响礼炮响彻晴空。紧接着,行进式的大型文艺展演《神州彩虹》拉开帷幕,56 个兄弟民族的代表穿戴着华丽的民族服饰,高举本民族最崇敬的吉祥物欢歌起舞,56 朵民族艺术之花在检阅台前逐一绽放,精彩纷呈,这是检阅台史上最为荣耀的一页。数十万昆明市民,聚集在东风路两廊,观赏美不胜收的民族歌舞展演,欢度盛况空前的艺术节。

世博会前夕拆除检阅台

世纪之交,盛会空前。以“人与自然——迈向21 世纪”为主题的“99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于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昆明举行。此前,为筹办世博会,把昆明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园林城市,迎接海内外嘉宾和游客到访,昆明市展开大规模的环境整治行动。

在此期间,省、市政府决定拆除1969年改建的检阅台及其两侧围墙,对震庄迎宾馆和园林绿地进行改扩建,着力提升震庄传统景观,保持震庄开敞的空间环境,增强其通透性,使震庄与东风广场连成一片。因城市发展需要,坐拥春城繁华地段40 多年的检阅台,从此消失于公众视野。然而,检阅台作为留在几代昆明人心中的鲜明印记,是难以抹去的。

据《昆明市志》(1999年版)记载,震庄原系民国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公馆,称临江里震庄,他的另外一处公馆位于威远街。震庄占地面积约3 公顷,按传统园林式布局。内修人工湖,湖心有亭,湖滨叠石为假山,修建重檐亭阁于花木之间。震庄主体建筑乾楼、坤楼,由华盖设计事务所于1941年完成设计,始建于1942年。抗战胜利伊始,蒋介石以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龙云被迫于1945年10月离昆赴重庆履任新职,未及入住震庄。昆明和平解放后,震庄交由省人民政府,作为贵宾接待场所。

震庄迎宾馆此次改扩建,翻修内庭乾楼、坤楼,修旧如旧,流光溢彩。改建盘龙江畔的瑾楼,中西合璧,大气雅致。南面水池添建大型彩光音乐喷泉,园林、水域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一倍,不愧为昆明市中心的绿宝石。检阅台拆除后,震庄风貌由此撩开神秘的面纱,完整的崭露在世人眼前。

检阅台遗址经过修葺,东起北京路,西至盘龙江,形成萦绕在震庄南缘的绿化带和游园,令人流连驻足。凭栏眺望震庄园林风光,但见楼台亭阁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错落有致,影影绰绰,清澈的池水泛起层层涟漪,景致玲珑而又幽雅,与东风路上的车水马龙,东风广场的热闹场景相对应,别有一番情趣。笔者漫步于这方昔日的风云际会场所,不禁思绪万千,检阅台往事历历在目……

东风广场新蓝图

笔者想起一句名言:一成不变是短暂的,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这句话用来指称东风广场和检阅台的变迁,颇为贴切。

新世纪,新追求,新景象。为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未来的东风广场片区,将构建中央商务区(CBD)和中央公园。在此规划设想指导下,东风广场CBD 建设蓝图相继出台,并付诸实施。

于是,有关部门决定易地建设新的工人文化宫,拆除1985年重建的文化宫。2013年9月7日,作为东风广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高19 层的文化宫大楼被爆破拆除,轰然倒下,此时距大楼落成投用为时27年。其原址,将规划建设未来昆明市第一高楼——“春之眼”。该项目拟建一幢77 层的主塔(高407 米),一幢71 层的副塔(高308米),以及地上8 层的商业裙楼,地下设施为5 层。

据传媒报道,“春之眼”项目的定位是:昆明市的重点标志性设施,昆明市中心现代化的高端综合发展项目,将为昆明市民和外地游客打造一个集商业、工作、休闲和聚会为一体的首选之地。项目共分三期开发建设,第一期工程正在推进,整个项目预计到2029年建成。该工程堪称恢宏,工期长达10 多年,将注定成为昆明有史以来建设周期最长的建筑设施。

与此同时,东风广场地块被昆明轨道交通公司占用,以便于从地面实施明挖,修建地铁2 号线、3 号线地下车站。据规划部门公示,昆明轨道交通公司将结合地铁东风广场站,规划建设地面设施和大型地下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规划用地面积44600 平方米,修建商业、停车库、仓库、设备用房等设施,总建筑面积超过10 平方米,共分为五层结构,建筑埋深20 余米,与既有的地铁站工程及南面在建的“春之眼”项目相连接。

地上部分的定位是:集纪念、交通聚散、景观绿化及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城市开放空间。项目占地面积1 万多平方米,绿地率40%,主要设施包括集散广场、升旗台、时光灯带、护国纪念碑、护国运动始末碑刻、名人雕像、地面浮雕、城市发展碑刻等。

东风广场改建项目,立足于城市中心广场功能以及地铁枢纽站的区位优势,将东风广场地面景观打造成主题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纪念广场和市民广场,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文化休闲空间,为游客提供参观、游览的场所。

昆明地铁2 号线、3 号线及东风广场站点,先后于2014年、2017年开通投用,昆明进入地铁时代。轨道交通公司东风广场地面改建项目,原先预计2018年8月竣工投用的目标却未能实现,何时建成遥遥无期。昆明市中心广场被占用6年之久,对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这在全国31 个省会城市当中绝无仅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久负盛名的昆明东风广场,因改建项目滞后,不能开展群众性的庆典活动,确实令人感到遗憾!

猜你喜欢
文化宫昆明市昆明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巧进文化宫
昆明市延安医院
记忆里,憧憬中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情深似海(女声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