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儿童舞蹈创编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以《小鸟落落》教学开展为例

2019-12-16 15:55赵晓丽
黄河之声 2019年13期
关键词:舞姿表演者小节

赵晓丽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儿童舞蹈创编要素的教学开展是为了传授给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动植物中、儿童故事中以及其它艺术形式中选取幼儿舞蹈创编素材的思路与方法。而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之基础的微课,就能帮助儿童舞蹈创编要素的教学顺利展开并收获圆满的效果。在这里,就将以儿童舞蹈《小鸟落落》的创编教学为例,来展现“微课”法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童舞蹈创编要素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小鸟落落》舞蹈创编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展示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是采取微课教学法,依托《小鸟落落》这一舞蹈作品的创编教学来展开的。以下展现其概况:首先展示教学所需道具:手腕花20个;大树和小鸟的图片各一张;小鸟指偶35个。接下来,完整地呈现《小鸟落落》的舞蹈动作流程:前奏:扮演大树的表演者围成一圈,背对圆心手拉手向上举呈拱门状,组成内圈;扮演小鸟的表演者与扮演大树的表演者一一对应,将双手搭在对方肩膀上,另外围成一圈,组成外圈。

第1小节:扮演小鸟的表演者沿顺时针方向钻入扮演大树的表演者围成的内圈中,模拟小鸟钻进树林的动作。而扮演大树的表演者原地不动。第2小节:扮演小鸟的表演者沿顺时针方向钻出扮演大树的表演者围成的内圈以外,模拟小鸟飞出树林的动作。而扮演大树的表演者原地不动。第3—4小节:扮演大树的表演者摆造型,扮演小鸟的表演者搭着前者的肩膀轻轻摇晃两下。第5—6小节:重复第1—2小节的动作。第7—8小节:基本重复第3—4小节的动作,变换造型。第9—10小节:重复第1—2小节的动作。第11—12小节:基本重复第3—4小节的动作,再次变换造型。第13—14小节:重复第1—2小节的动作。第15—16小节:扮演大树的表演者与扮演小鸟的表演者两两合作造型亮相。由于《小鸟落落》这个作品只设定了表演的队形和程式,而并未具体规定细节化的舞姿造型,这就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充分的余地,也为教学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较多的选择。

二、微课暨翻转课堂在《小鸟落落》创编教学中的开展流程

在课前,笔者首先将《小鸟落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校园舞蹈网络教育资源站,并在上节课下课时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下载并观看该视频,并在原有舞姿造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习过的各种舞姿动作,依托网络来搜索、选定其它舞姿造型来尝试予以替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借助投影仪在投影幕上多次放大展播《小鸟落落》的微课视频。在播放时,仅让学生欣赏、观看视频,以期再次深化其对于舞蹈中队形变换和动作连接的记忆程度。而在播放到第3遍时,则要求学生跟随视频,排成微课中所展示的既定队形来实时演练《小鸟落落》的舞蹈动作流程。之后,则要求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所发展、掌握的新技能来替换视频中所展示的大树方面的各种舞姿造型,以新的舞姿造型来对舞蹈进行改编。

在《小鸟落落》的微课中,第3—4小节扮演大树的表演者们所摆的造型是俯式垂手,即取中丁字位站立,右腿为支撑腿,左腿微弯,松胯,垂肩,右手背于身侧后,左手下垂于小腹前。头右倒对8三点,眼看8四点。而后第7—8小节所变换的造型为左拧式垂手,即在俯式垂手的基础上变为双腿重心,同时上身向左后侧方仰拧,头、眼对6四点。在第11—12小节再次变换造型时,采用右拧式垂手,即在左拧式垂手的基础上,上身向右后侧方仰拧,头、眼对4四点。第15—16小节扮演大树的表演者与扮演小鸟的表演者两两合作造型亮相时,“大树”方面和小鸟方面为并肩举手的拱门状造型。

通过课前依托网际“微课”视频的预先自主学习之后,学生们基本都已找到了合适的造型,所以,在实际的“微课”演练阶段,也都能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舞姿造型。比如,第3—4小节扮演大树时,学生们就展现出了“微课”视频范例之外的多样化舞姿造型。其中有:仰式垂手,即在俯式垂手的动作规格基础上,加入向左微微提肋的造型动作,同时将“头右倒对8三点,眼看8四点”的上体舞姿微调改为“头眼对8四点”的姿态,这就在无形中表现出了大树挺拔、昂扬的内在精神;俯式担山,即取中丁字位站立,右腿为支撑腿,左腿微弯,上身微向前俯,双臂取担山式,头、眼对3三点方位;这样一来,则又使得“大树”和“小鸟”之间的距离变得相对更近了一些,能够更为有效地彰显出“大树”的亲和力,从而塑造一个平易可亲的“大树”形象;另有学生做出大八字步位置上的顶天立地舞姿造型,即:左脚向六点和七点之间的中间位置撤步成大八字,上身挺直向八点方向,头、眼对两点上方,举左臂托掌亮相。这样,就非常形象地展现出了大树挺拔、伟岸的姿态,也非常契合《小鸟落落》这一舞蹈的语境。

而后第7—8小节变换造型时,扮演大树的学生们又做出了召唤式、仰式担山等造型。召唤式,即左脚向八点方向迈出呈点步步伐,重心相应移至左腿,右脚微绷点地,右臂向上做托举状。这种舞姿造型,同样逼真地表现出了大树的挺拔之感;仰式担山,即取中八字位站立,双腿均衡支持重心,腆左胸,双臂取担山式,头对8四点方位,眼看8三点方位。这样的舞姿造型表现出的情态,就仿佛是大树在主动迎接小鸟一般,巧妙地流露出了大树对于小鸟的欢迎之意。

在第11—12小节再次变换造型时,扮演大树的学生们还摆出了弯式担山、弯式垂手的舞姿造型。弯式担山,即取大丁字位站立,双腿均衡支持重心,微向左折腰,双臂取担山式,头对3四点方位,眼看3五点方位。这种舞姿造型,就仿佛刻画出了大树随风摇曳,同栖居于其上的小鸟互相交流的场景;弯式垂手,即在仰式垂手动作规格基础上,改为双腿重心,同时向左侧微折腰,头、眼改为对向3四点方位。这样的舞姿造型,同样可以展现大树和小鸟之间的互动倾向。

在最后的第15—16小节扮演大树的表演者与扮演小鸟的表演者两两合作造型亮相时,“大树”方面和“小鸟”方面都展现了多样化的舞姿造型变换与配合形态。比如,当“大树”方面摆出俯式垂手的造型时,“小鸟”方面即摆出俯式担山的造型。两相搭配,就好像“小鸟”在探寻静立着的大树树冠中的奥秘一般;当“大树”方面摆出弯式垂手的造型时,“小鸟”方面即摆出仰式担山的造型。两相映照,就好像“小鸟”欲降落时望着“大树”,而“大树”同时也欢迎“小鸟”一样,可谓相映成趣;当“大树”方面摆出召唤式的造型时,“小鸟”方面即摆出左拧式垂手的造型。两相配合,就好像是“小鸟”听到了“大树”的召唤,而要转回头去降落到树枝上一般,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大树”和“小鸟”之间心有灵犀般的亲密状态;当“大树”方面摆出弯式担山的造型时,“小鸟”方面即摆出仰式担山的造型。两相匹配,就好像“小鸟”围绕“大树”来回飞翔嬉戏,而“大树”同时也用自己的树冠展开婀娜的舞姿来逗引小鸟一般,生动地刻画出了“小鸟”与“大树”相互嬉戏时妙趣横生的情态。

而上述这些富有意趣的舞姿造型,则完全是在笔者的引导之下,由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发展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环节,笔者只需对学生们在舞蹈创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优势予以点评,对每个学生的不足及舞姿动作跑法儿、失范之处予以个性化的点拨和纠正,就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舞蹈创编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习和训练的主体地位交还给了学生,有效地激发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将传统的课堂组织模式转化为了学生个性化发挥、教师个性化指导的以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特征的新型课堂组织模式,从而保障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舞姿表演者小节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看看,春的舞姿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石头也会舞
风中的舞姿
手称扑克
领略游戏中的平行线
节节草的秘密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