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展陈布置方式对展览呈现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9-12-16 22:35李宇菲岭南画院
艺术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观者展品艺术作品

□李宇菲 岭南画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公众文化艺术追求不断提高,作为珍藏和展出艺术品的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成为汇聚高雅艺术的圣殿,社会文化艺术软实力发展的标志,公众享受艺术熏陶的精神家园,广大社区人民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桥梁。在艺术品展览陈列中,展陈布置是对展品的二次创作,不同展览方式对展览所呈现的整体艺术效果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一、展陈布置原则

(一)突出主题原则

展陈布置设计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形式服从于内容。展品就是内容,文物是其核心。形式多样的展陈布置方式要真正做到遵从馆内展品内容,尊重艺术品的特征,为突出展览的主题而设计,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炫耀高技。主题,顾名思义就是展览的核心部分,是整个展览的聚焦点,它决定着展览本身传达给观者的第一感觉和整体印象,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言而喻。设计者应通过位置、布置、灯光等手段突出重点展品,可以通过单独陈列,也可以利用射灯等手段;另外,设计设应选择恰如其分的布设方式,使整体展览效果既符合主题又充分考虑参展者的特征,达到和谐统一的基调。例如,对于抽象类作品,展陈布置要呈现的风格是不拘一格,色彩上更要丰富、鲜明,富有张力,以表现出抽象派的源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独到之处;对于中国精粹的山水画、人物画、书法等主题的展览,布置方式就要结合具有古韵味的事物,呈现出气韵生动、唯美细腻的艺术效果;对于面向青少年的展览时,色彩上就要鲜艳、欢快,整体风格要积极向上、阳光活力,展陈布置还可以加入更多创新的元素,甚至可以脑洞大开,策划倾向于怪、奇、偏、僻等方向。

(二)和谐统一,以人为本原则

展陈布置在满足主题展览功能的同时,各元素之间要交相辉映,各层次方面要协调一致,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展览是为大众而设计展出的,所以以人为本是首要原则。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就是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进而进行空间构造、展品布设、展线设计等各个层面的设置,让观者确实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空间重新设计后的无限趣味,从而提高观者的整体观展体验。例如,在布置时,设计者一般都会在作品旁附上作者、作品的简介,如果展览有出现大篇幅相关文字的区域,展陈布置就要充分考虑观者驻足停留阅读这些大批量文字所需时间长的实际问题,在空间构造要根据客流量保证其流动性,在布展设计线路方面要尽可能做到文字性展区交错出现,从而避免出现观者过于集中拥挤的状况。对于这些文字性的展区,若彼此关联性大需要集中展陈,展陈布置就可以考虑在展区入口处列出整体的框架,同时精简作品相关文字介绍。再者,展陈布置在灯光的使用上要尽可能做到保护观者视力,避免忽亮忽暗,利用作品展陈布设给参观者一定的视觉缓冲区,降低视觉疲劳;此外,要根据整体展览布局结合观者需求,设置相应的休息区、交流区、礼品区等,使观者能够在精神上得到陶冶的同时,整体身心体验也都得到满足。

(三)多学科融合原则

展览内容、展览布局、文物保护、照明系统、安防设施、艺术形式、教育服务、运行管理等多种学科结合是展馆展览陈列设计必备的要素。展览布置实质上是一门空间和场地的规划艺术,是在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创造出一个彼此融会贯通的整体独特的超维度空间,通过相关学科的融合和各种途径的整合,有计划、有目的、有逻辑地向观者传递可视、可听、可触摸的展示内容和展览主题,并以文字的和视觉的形式进行表达,使人们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二、展厅空间布置对展览呈现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展厅空间布置会产生不同的空间落差和空间层次结构,进而影响展览整体构架和观众感知。展厅空间布置起伏变化的同时,也要避免重复单调变化,关键是把握展厅空间布置的连续性。正如梁思成所言,空间连续性不单单指空间转换的连续性,还包括时间上的持续性,它追求的整体效果是时间、空间综合整体的连续性,最终达到欣赏者无论是从展览的一个空间到另一个展览空间,还是从一个展览主题到另一个展览风格都不感到突兀的目的。

(一)展现展出意向

巧妙地布置展厅空间,将已有空间创造性地分割成若干个新的空间,可以使不同的空间更为准确地表达形式各异的艺术内涵,在空间上成为观者错落有致的参展向导。移动展墙是近年艺术展览行业新型研发与面世使用的新产品,其超越了以往展板形式的展示效果,带来了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移动展墙大小高低可随意调节,并可根据每次展览需求的不同随意改变组合造型,跟随空间展示需求移动,内带刹车定位功能,可反复使用。移动展墙表面材质和颜色还可根据展览作品的色调需求进行多样化处理,在达到国际化、快捷性、环保型标准的同时,在有限空间中更好地设计改造空间,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展现展出意向。

(二)强化视觉冲击力

展览的意义在于给予观者视觉上的享受,进而使观者达到精神和灵魂的感知,而这些意义都需要通过在艺术作品与观众的无形交流中得到升华。特定空间、特定环境、特定情境的布设安排,能够强化观者的视觉体验,从而由视觉的冲击达到心灵的震撼,以很好地解读展品所承载的意蕴、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次的底蕴意义。例如,根据展品规格、尺幅的大小安排,设计者会利用展线将大尺寸的作品放置在一定的位置上,不仅仅在核心位置,还要根据黄金分割等原则第一时间捕获观者的注意,吸引观者的眼球,强化视觉冲击力,突出展厅视觉效果。

三、灯光布置对展览呈现效果的影响

美术类展馆展厅的布置方式是每个作品的展位上面都由单独设立一个灯光来照射,其他多余的区域都不用,或者用映射的方式来提供亮度。声光电的使用很重要,而且一般的美术展厅布置都要求不让有自然光的存在。“光”可以很好地塑造出美术作品的色彩、细节、层次、线条和轮廓等本体形态,所呈现出的画面中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真实与虚幻、对比与协调等各种造型关系,使个体的视觉元素逐一融合,从而形成了统一的整体,为观者创造了视觉的连贯性,同时提升了美术作品在展陈体系中的整体艺术效果[1]。

(一)为观者提供合适的观赏环境

光是在展览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其首要作用就是提供合适的观赏环境。一方面,展品一般都是在光环境下更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根据展品的不同而精心设计的光环境能够更好地突出其独具一格的特色,更好地为展览主题服务;光环境的营造能够增强视觉效果,更好地传达作者的设计要点和艺术情感,达到观者与创作者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从这一层面来讲,光其实是连接着作品与观者间的一种特殊艺术语言;通过光亮、光色、光温等的设计调控营造出的光环境,能够减轻参观者的视觉疲劳,提高观者的整体艺术体验。

(二)真实表达艺术作品的本质

灯光的布设能够增强艺术作品的层次感,光线的设计能够调控展品的清晰度,光营造的氛围能够诠释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因此,利用灯光色调、亮度等布置不仅能还原作品本色,还能增强艺术作品本质的真实度。光能够增强展览时间、空间的持续性,使展览空间的转换、展品布设的转变整体上都不会显得突兀,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此外,光线投射的角度、强弱和光源之间的相互配合所营造出的光环境将大大增加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能烘托出整个展览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格调,当观者置身其中时,可以更好地体会和感悟到艺术作品中的内涵。展览主题是核心,展览主题需要展品来传达,展品意蕴需要光环境来衔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灯光对展览呈现的本质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提升美术馆内光环境的质量

光源的颜色质量由色温和显色性决定,色温可以营造色彩氛围,丰富视觉呈现感;显色性代表光源对色源的还原程度,高品质的显色性光源能还原艺术家的创作本意[2]。利用光源色温和显色性的特点,经过匠心独特的展厅灯光设计,能够使整个展览光环境强弱有度、错落有致,呈现出与展览主题融会贯通的光环境,营造出适合观者参观的艺术氛围,更加凸显艺术作品的本质。

四、展线布置对展览呈现效果的影响分析

展线是由展览空间中无数个元素点串联起来的无形线,是观众参观的动向流线,其整体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个展览呈现效果的好坏。

(一)增强观者在展馆内的体验感

艺术源于人类精神沟通的需要,其传播本质是思想的交流。展览中的展线是展览策划者综合考量展品数量和展品特性专门设计的。策划者应根据展览性质和展品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不同的观者参展路线,例如,按展览性质将展线设置为传统书法、水墨画展览、当代素描、雕塑展览等,按展品性质分为纸质裱轴、画面装框、台面展示等。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集中体现艺术作品所呈现的人文意境和艺术效果,营造观众置身其中的氛围,形成审美想象的空间,达到艺术作品与观者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的更为深入的情感交流。

(二)引领观者走进美学世界

展线是观者参观艺术作品的向导,扮演着“无形导游”的角色。展墙、展柜和展台等错落有致的布局,将会产生特有的一条或多条虚拟观展线路,观者也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自己该去哪里参观或者已经去过哪里。展线作为观者与艺术品的媒介,能有层次、有逻辑地带领观者更好地领略展厅的艺术世界,体验缤纷多彩的美学世界。

(三)增强空间流动性

展馆空间流动性是影响展览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因为策划者只有保证空间流动性,才能使展览有序高效地进行。展线可根据展览的形式、作品的体量、文字板块的划分在空间设置上规划展陈的动线,处理上做到抑扬顿挫、分明有致,手法上做到灵活巧妙,使展览形式线路的走向更合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观者在欣赏展品时的流动性,避免出现拥挤、碰撞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强观众和展品安全。如在流动路线布置上不单一地采用全路线的模式,而是增加局部参观路线、折返路线、VIP通道、小孩老人专门通道、残疾人通道等,从而呈现灵活多变的展线布设。

五、多媒体布置对展览呈现效果的影响分析

在数字化时代下,多媒体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全球美术馆、博物馆的展陈布置方式。多媒体手段的引入,更扩充了展陈内容与形式,使展览更加丰富立体。

(一)增加展览吸引力

在传统大屏幕、全景影像、流动画布的基础上,2D与3D技术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链接功能,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于真实物理空间的沉浸式体验,有很强的交互性[3]。4D剧场、矩阵投影、互动投影等综合性新媒体形式的发展,使观众不再单一地有视觉体验,而增加了逼真形象的五官和肢体的全方位真实体验,这些模拟技术将观者从实体展品带入虚拟环境,使其在超现实时空切身经历感受艺术作品,更进一步地解读展品,领略更为震撼的展览体验。例如,在《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3.0》期间,展区内的屏幕上利用3D动画技术,将印象派作品沉浸式展出,整体空间通过类似早期无声黑白电影的方式,将观众带入17世纪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感受莫奈生活时期的社会环境。3D技术让内容呈现更立体、更丰富,科技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二)展陈效果多元化

在展陈布置中采用跨界组合的多媒体数字化设计,如彩色浮雕、动态壁画、翱翔的鹰、动感龙飞凤舞等,能够赋予静态展品项目更多的活力,可以使艺术作品本身动起来,呈现给观众多元化的展陈效果。在与教育活动融合上,多媒体数字化可以使教育更加接近寓教于乐的目的,利用虚拟动画人物换装、虚拟画境体验等多媒体互动小游戏可以使参观者积极参与其中,在提高参与性的同时,更为深刻地学习知识。

(三)完善展品保护

对展品的保护是展馆顺利展出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的关注点。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在保证观众安全、舒适参观体验的同时,强化对展品的保护力度。上海博物馆的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作为“智慧上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博物馆对馆内所有状况做出准确有效的反应,尤其是在展馆流动性方面。这一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场馆的各个时间的客流量,在观者量达到上线时第一时间发出警告,以供工作人员及时开展相关疏通、限流等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展品和对观者。

六、科技布置对展览呈现效果的影响分析

科技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媒介,在改变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为艺术机构、艺术家和观众带来了艺术领域的一次革新。当代艺术展览科技方面的加入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方面。

(一)提高参展服务水平

当前,展览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功能,统计展馆每年的观众数量、每个展览的观众数量、每个展区的观众数量、每个时段的观众数量、人均停留时间等,在丛中细化出年龄构成、地域构成等,为特定人群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展区,仿照邮政投递系统,记录访客的参观路线,在每件展品前的驻足时间,购买文创产品的相关性等,了解特定访客群体的参观偏好和行为习惯等,并制订特定的浏览路线,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其他展品等,达到展品的陈列及推荐参观路线最优化,以求为特定观众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增设人工智能“导游”,让参观者轻松与艺术品“对话”;引入智能机器人,为各国观者提供在线导览翻译的同时,在线答疑,在线介绍展品相关故事信息等,给予观者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4]。

(二)提高展览吸引力

当下比较热门的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馆展陈布置方面的应用提高了展览的吸引力,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激发了观众对艺术、文物学习的兴趣。

结 语

展陈是对设计作品的展览和陈列,是将作品运用独特的手法展现出来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展览的目的是给观者带来一场盛大的视觉宴会,独到的展陈布置方式能够给予观者独到的视觉享受,无疑在影响展览呈现的效果中占着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猜你喜欢
观者展品艺术作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端午节观龙舟赛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气象科普展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国宝展品被盗案
光影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