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馆藏档案 传播红色文化

2019-12-16 08:23文/高
陕西档案 2019年6期
关键词:旬阳老祖纪念馆

文/高 静

“今后政府坚决为人民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及统治人民的保甲制度,铲除压榨人民的一切封建反动地主恶霸,实行耕者有其田,为达到人人翻身、有吃有穿的目的而奋斗到底!”

“除此,现规定以下几项,望我军民遵照执行:一、凡我革命军人应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无事不得入民房,公买公卖,帮助人民翻身。二、农工商人应各安其所,如逃外者,应速回家,加紧春耕,自由贸易,繁荣市场,但不得抬高市价。三、在蒋匪帮政府机关等服务人员,应立即向政府声明,悔过自新,为人民办事,政府决以宽大;如执迷不悟,继续与人民为敌者,人民绝不宽待。四、凡隐藏蒋匪人员、武器弹药及其军用品者,应自动向政府报告决予奖励,否则一经查出要受处罚。”

这是旬阳县档案史志馆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资料时,发现的1948 年4 月15日解放旬阳县时发布的《鄂陕第四专署旬阳县民主县政府布告》,这一重大发现,见证了旬阳的解放,为我们了解旬阳县历史起了重要作用。

在解放战争时期,旬阳县属豫鄂陕边区的一部分。根据中原局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纵十二旅在发展了东部根据地之后,集中了 34 团、35 团和郧白、上关两个独立团的部队,在山阳、镇安、商县大队配合下,于 1948 年 4 月 2 日,一举解放了白河县城。部队在稍事休整后,兵分两路乘胜西进,开始了解放旬阳的战斗。十二旅34团和郧白独立团担任左翼,沿汉江两岸直指旬阳城。35 团和上关独立营担任右翼,经郧西一、二天门,迂回旬阳的双河,翻越南羊山之后,插向旬阳城北的赵家湾、甘溪、白柳一带。左翼部队于9日解放了旬阳东蜀河地区,接着消灭了棕溪地区澄明乡长任明智的带子会反动武装。12 日晚,34 团先锋已抵达旬阳城周围。盘踞在旬阳城的陕保八团和国民党旬阳县自卫团及县府人员,逃往城西30 里之南、北黑山一带。13 日,旬阳县城第一次获得解放。与此同时,十二旅35团右翼部队在解放了双河之后,又解放了城北赵家湾、甘溪以下地区。这时,除吕河、神河、赤岩、小河地区未解放外,全县其他6个地区已获得解放。15 日,宣布中共旬阳县委、旬阳县民主政府成立,解放军第12 旅组织科长姜含勋任县长,华北干部宋静卿任县委书记兼县农会主席,并很快配齐了区政府干部,在县城张贴《布告》。20 日,《新华日报》第二版“天下大事”栏目报道:“豫陕鄂地方武装解放陕南旬阳县”,对旬阳县解放情况进行了报道。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宽南窄,南北长 82 公里、东西宽 79 公里(水平距离),周长约390公里,故明代就有“八百里旬阳”之称,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旬阳地下党组织,依靠和发动群众,同敌对势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旬阳的解放是许多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1932 年12 月初,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途经旬阳,杀土豪,赈贫民,进行革命宣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34 年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长征至鄂豫陕边界地区,创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旬阳汉江以北大部地区属之。1935 年10 月,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第六路游击师特务队指导员高中宽和一尚姓班长在丰积乡(今红军镇)佛爷庙战斗中牺牲,葬于该地,被群众尊为“红军老祖”,闻名于世。1938年上半年,在中共陕西东南工委指导下,旬阳进步青年罗长勤、李兆众等在旬阳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第二年3月,成立中共旬阳县工作委员会,有党员28 名,工委以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宣传党的主张、争取小学教员、夺取乡村政权为方针,秘密开展工作。至1941 年初,全县党员发展到90 多人,并先后选送12 人到延安学习。1941 年2 月初,工委组织委员李兆众组织进步青年在县城酝酿暴动,因被县政府奸细侦知,2 月10 日至3 月18日,国民党旬阳县党部、县政府指示县国民兵团对旬阳地下党进行大屠杀,先后杀害李兆众等5 名党员和王昌民等12 名进步青年,数十名地下党员及进步青年遭通缉,被迫背井离乡。隐蔽下来的党员,并没有被敌人的屠刀吓倒,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继续斗争。在1948 年至1949 年长达两年的国共“拉锯战”中,有数十名解放军战士在旬阳牺牲,县内解放区200 多名区乡村干部、农会会员惨遭杀害。1949年5 月中旬,中共旬阳县委、旬阳县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郧西县漫川关成立。7 月初,随解放军第十九军西进,中旬解放蜀河、双河、棕溪、神河、赤岩、闾河(部分)等地,县机关驻蜀河镇。11 月25 日,人民解放军由蜀河向旬阳县城挺进,国民党旬阳县自卫团在团长段西屏率领下投诚起义。26日,旬阳县全境解放。27 日,中共旬阳县委、旬阳县人民政府移驻县城。从此,旬阳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致力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期间,红三军、红二十五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转战旬阳,贺龙、徐海东、李先念、程子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浴血战斗。

现红军镇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镇,是陕西省首批划定的革命老区,“红军老祖”的故事众口相传,红军精神影响深远。为了更好地征集、收藏和保护好红军时代的革命文物,县委政府于1976 年在红军镇筹建“旬阳县红军纪念馆”。纪念馆兴建于1977 年,1979 年完成了第一期基建工程,1983 年10 月举办红军革命活动展览,正式对外开放,是一所地方性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红军纪念馆建设用地358 亩,划分六大区,即入口服务区,包括入口广场、红星餐馆、叠水景观、停车场等;传统教育区,包括英雄纪念碑、纪念墙、土炮台、纪念馆、幻影成像室等;先烈祭奠区,包括爱心救民苦、军民鱼水情、青山埋忠骨、红军老祖像、祭祀广场、红军老祖墓等组雕与建筑;宗教探秘区,包括佛爷庙战斗遗址、仙姑亭、仙姑庙、老祖神药园等园林建筑;长征体验区,主要是2.5 公里长征路,沿途设置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浮雕、爬雪山浮雕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遗址和战斗遗址;深化教育区,开设“红军精神大讲堂”和旬阳红军纪念馆公众号,配备了专职教师1名,兼职教师2名,现有管理人员3人。教育基地可一次性接纳100名学员接受培训,解决300余人同时就餐,100余人住宿,同时邻近的双河镇也可接纳500 余人食宿。红军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级廉政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首批市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等称号,是陕南首屈一指的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红军老祖故事”为原型的电影《红军乡》于2015 年11 月19 日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红军纪念馆由此走向全国;2016 年,红军纪念馆成功入选“世界因你而美丽——魅力中国”邮票推选活动,邮册面向全球发行,红军纪念馆享誉全球,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旬阳老祖纪念馆
萧军纪念馆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旬阳民歌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旬阳民歌大家唱活动正式上线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传承保护民间文艺 塑造动感美丽旬阳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我的家
老街口
游老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