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效应研究

2019-12-16 02:59候杰
对外经贸实务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议建设

候杰

摘 要: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其在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增长上有着可以有效降低贸易成本、释放市场需求潜力、降低企业预期风险等现实基础。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在密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关系、优化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以及通过沿线国家基础投资建设等方面,会产生积极的贸易效应。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安全互信、扩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发挥人民币在沿线国家项目中使用、推动“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等措施,不断释放和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贸易效应;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先后有65个沿线国家加入进来,既有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中亚五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有巴基斯坦、缅甸这样的欠发达国家,总的来说,沿线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地缘政治相对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投资环境欠优的特点比较突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和谐推进。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贸易的互补性和益处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我国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其中,中亚五国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国内的开采业、采掘业发展很快,重工业和资源加工业是其主导产业。西亚各国主要以原油、天然气出口为主,轻工业、原材料以及机械制造几乎空白,全部依赖进口,这与我国原油外贸依存度高,制造业部门齐全,产能丰沛有着很好的互补性。非洲国家的对外贸易同样是以出口原材料、资源为主,其它基本上要靠进口。与沿线国家相比,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且完成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初步积累,相应的产能更是非常充沛,沿线国家的这些对外贸易特点,与我国正好互补。我们不仅可以向沿线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的非矿物燃料初级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等都是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迫切需要的。

(二)“一带一路”助力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增长条件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不仅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金融合作、贸易合作、投资往来以及技术创新都是重要内容,沿线国家经济可以在其中获得共同发展。一是可以有效降低贸易成本。“一带一路”建设,从基础设施入手,通过经贸合作谈判,可以大幅度提高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降低关税壁垒,创造更加便利化自由化的贸易环境。比如,2015年达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贸易双方可以根据需求就近选择申报口岸和检验检疫地点,让各国区域通关一体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通关成本大幅降低,无疑大大有利于贸易开展。二是可以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潜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通过增加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往来和金融合作,可以有效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而扩大贸易市场需求。比如,2018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3万亿美元、非金融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6.3%、8.9%和4.4%。来自于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资金支持,以及工程项目,不仅可以培育当地市场,还可以拉动国内相关上下游产品的出口增长。还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成为促进沿线国家间装备制造合作和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先后立项的7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了我国企业的集群式走出去,为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新的动力。三是可以降低企业预期风险。“一带一路”建设,大大提高了沿线国家的对话水平,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方面相继出台的合作协议,中国政府出台的出口信用保险等优惠扶持政策,以及在通关便利化、口岸建设方面的努力,也为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中国和沿线各国企业对“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更有信心,为各国贸易往来的增长提供更大可能。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效应分析

(一)“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带来的影响

1.对东盟和亚洲有关国家贸易关系的影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亚洲各国与我国本来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东盟各国还是日韩,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东盟10+3、中日韩自贸区等区域合作下,区域制度整合和发展战略的对接都远远走在其它沿线国家的前列。以东盟为例,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从11%上升到2018年的12.9%,自東盟进口占比则从10.2%上升到12.6%,显示出中国东盟贸易受益程度。在“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的政治和经贸易对话更加频繁,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中泰铁路、中老铁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也将中国与亚洲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开展贸易往来有着更大的便利条件。当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日韩两国的贸易往来效应还受到两国政治态度以及域外势力的影响。考虑到中国快速崛起和影响力的提升,日本、印度等亚洲大国出于政治考虑,不认同不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这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商品输入。

2.对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影响。中国的“一带一路”主要方向是向西,欧盟提出的投资计划和东向战略主要方向是向东,双方的战略有着很好的对接与合作空间。德国、英国、法国等欧盟国家也都积极积极加入了亚投行,表现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会给中欧的贸易关系带来积极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贸易均出现了上涨,其中对欧盟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增长了1.3%,进口则增长了1.6%。不仅仅是进出口贸易数据得到了提升,而且双方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当于全球两大经济体战略互信和合作共赢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这在中欧双方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推进WTO改革等事情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1.“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方式的影响。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陆路、海路两个丝绸之路的重建,为对外贸易增长和国内转型升级拓展更大的市场。一是“一带一路”建设直接带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2019年上半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直接投资68亿美元,对沿线国家进出口超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9.7%,高出同期进出口贸易增长5.8个百分点。很显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发展势头十分良好。二是“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对外贸易方式的变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中占比过重是我国外贸转型升级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日益扩大的非金融直接投资,以及在沿线国家获得的众多工程承包项目,显著地增加了我国一般贸易占比,从2013年的49.2%上升到2018年的57.8%(如表1所示)。三是“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了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份额。2013年以来,民营企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占比稳步上升,从41.5%提升到2018年的48%(如表2所示)。特别是在沿线国家设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超过7成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总的来看,“一带一路”对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初级产品贸易的影响。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我国每年初级产品进口贸易逆差保持在4000亿美元左右,而2015年以后,在“一带一路”合作日益深入开展的情况下,我国初级产品贸易逆差又进一步上升到5000亿美元以上。具体来看,矿物燃料、非食用原料和食品及活动物是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主要初级产品。三者中食品和活动物贸易可以保持较小的贸易顺差,但顺差金额已从以前超过百亿美元的规模缩小到2018年不足50亿美元的规模。而在矿物燃料和非食用原料贸易上,我国基本上是净进口国,这也表明当前阶段我国对此类产品依然有着巨大的需求。考虑到沿线国家多为资源禀赋突出国家的特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资源贸易提供了更加安全和便捷的保障,将大大有利于我们的贸易安全特别是能源安全。

3.“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工业制成品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8年占比超过95%,“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了机会,加之“六大经济走廊”等具体措施,为我国工业制成品创造了新的出口市场。具体来看,在机械运输设备、中间制成品、化学制品以及杂项制品这四个主要工业制成品贸易中,我国都有着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以机械运输贸易为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打头阵的重要工程,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率先取得合作成果的重要领域,随着有着“基建狂魔”称号的中国基建企业在沿线国家每年数百上千亿美元的合同签订,大大推动了中国高铁、工程机械等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机械运输设备出口。2018年我国机械运输设备出口份额达48%,比2013年高出3个百分点,每年可以为我国创造超过3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同样的,在杂项制品贸易中,随着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更多的以产业产能合作方式进行产能输出,杂项制品贸易领域的整体顺差却保持在40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同时还稳步提升了中国产品在沿线国家市场的占有率。

(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贸易效应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逐年快速上升,2008年仅有45.3亿美元,到2013年已上升到133.3亿美元,2018年更是进一步上升到156.4亿美元。从投资存量来看,2003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占比仅为4%,但到了2018年,存量占比已超过10%,显示出“一带一路”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日益重要的位置。在投资区域上,东盟地区、西亚地区、中亚地区是我国在沿线国家投资排名前三的区域,与此相对应的,我国与东盟、西亚、中亚五国2018年的贸易额分别为5787亿美元、2443亿美元和407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4.1%、28%和15.2,高于同期中国外贸增长速度。特别是在东盟和中亚地区的一些重要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如表3所示),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进一步扩大贸易效应的建议

(一)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安全互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历史文化不同,地缘政治比较复杂,而且受到大国博弈的深刻影响,要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必须实现沿线国家的政治安全互信,有更加稳定的政治环境。重点是利用好“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欧盟”“海湾国家组织”“东盟”等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彼此间的对话与往来,在实现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扫清沿线各国经济贸易领域、货币金融领域等的合作障碍,以政治的互联互信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从而为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

(二)持续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

加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以巩固和拓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当前,持续扩大直接投资规模,一方面,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谈判,构建更加友好的双边关系,通过投资协定等的谈判,保持彼此间政治政策的稳定性,为我国资金更大规模的走出去营造稳定的投资环境,保障企业投资利益。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可以采取通关手续简化、关税减免等手段,协调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通关程序,为投资提供更多优惠条件,为贸易往来提供更便捷条件,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中来,使其更好发挥贸易创造效应。

(三)注重发挥人民币在沿线国家项目中使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已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之一,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一方面,发挥人民币在沿线国家项目融资的作用,扩大贸易往来。无论是亚投行还是丝路基金,我国出资最多,占股最多,两个金融平台的融资都是以人民币为融资货币的。可以借助为沿线国家相关工程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的契机,提高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接受度,扩大人民币的影响,从而也方便我国企业与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贸易往来,帮助不断扩大贸易规模。另一方面,逐步推广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工程中的结算功能,方便中国企业和当地企业从中国进口各类运输制造设备和其它产品,从而为扩大贸易规模奠定基础。总的来说,要通过扩大人民币的使用,为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走入沿线国家提供便利条件。

(四)推动“六大经济走廊”建设

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规划的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更为具体的抓手,应加快谈判和推进步伐。一方面,坚持重点突破。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牵涉面广,谈判和建设的过程中更加困难,可以将重点突破的重点放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上,为其它经济走廊的建设树立标杆,提供借鉴。中巴是传统友好国家,有着建设经济走廊的深厚政治基础,且瓜达尔港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可以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加快“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提供远超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广阔空间,更好地联系起国内和沿线国家两个市场,大大拓展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市场容量。加之经济走廊建设本身也会带来数量众多的工程项目,最大限度地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

参考文献:

[1]郑兴峰,王玲,刘崇獻.“一带一路”倡议下潜在贸易效应分析[J].时代经贸,2019(17):43-45.

[2]章秀琴,余长婧.“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贸易效应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1):72-83.

[3]李军,蔡春林.“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贸易效应评述与展望[J].改革与战略,2016(7):150-154.

[4]龚静,尹忠明.铁路建设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视角的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2):14-25.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建议建设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