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四中全会《决定》的价值意义与深刻内涵

2019-12-16 02:20李忠杰
人民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体制现代化体系

李忠杰

中国素有“抛砖引玉”之说,安排我作开题演讲,我想,就是要为大家搬一块砖、垫一下脚。所以,我演讲的题目是“深入理解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价值意义与深刻内涵”。这应该算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就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极大的注意力抓了制度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原来我们说制度,一般都笼统地说“社会主义制度”。但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所以,我们今天的制度,既继承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又对原来的制度作了很大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为了更加准确地界定我们现在制度的内涵外延,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逐一列举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各方面体制等具体制度,但还没有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治理是抓手。良好的制度要转化为治理的成效。任何制度的长短优劣,归根结底都要看治理的效果。因此,在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实施治理。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又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改革开放40多年了,成果很多。但要把这些成果最终固化下来,还必须见诸于一整套完善、严密的制度甚至制度体系。

1992年,邓小平同志设想,用30年的时间,即到建党100周年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现在是2019年,距离2021年不到两年了。我们的制度建设进展如何?面向未来,我们还要下什么样的功夫?建成什么样的制度?再从国家治理问题的提出和任务来看,由于国家治理是一个非常广泛而重大的问题,因此,也有必要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一起来,进行专门的研究,明确回答如何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大课题。

所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四中全会《决定》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画出了蓝图,规划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深层次的制度化任务,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新航程、更好地治国理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指明了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是一个历史性的提升扩展和系统集成,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制度、中国治理这条道路上迈出的新的巨大步伐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明,决定稿由15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显著优势,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安排了13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提出要求。

我们注意到,在《决定》全文中,“制度”一词出现了222次,“治理”一词出现了83次,显然,这是《决定》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与此相关的,“制度体系”出现了16次,“治理体系”出现了29次,“体制”出现了43次,“机制”出现了76次。

进一步展开,按照我的大致梳理和统计,全文大大小小一共提出了13个“制度体系”、150多项制度、70多个“体系”、将近40个“体制”或“体制机制”以及50个“机制”,这么多的制度、治理、体制、机制、体系,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它们意味着什么?表明了什么?

它们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进一步走向了系统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高度;意味着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作的大量探索、创新和成果,都纳入了这种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之中;同样,我们未来奋斗、努力、改革、创新的一个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就是要按照《决定》的部署,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会决定稿作说明时强调:“各方面认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一个最权威的评价。所以,有关方面明确称这次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未来中国怎么发展进步,当今世界怎么读懂中国,很大程度上要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内容,看这些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落实和推进的情况。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我们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

猜你喜欢
体制现代化体系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我的女巫朋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