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

2019-12-16 01:22刘佳伟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李大钊当代价值

【摘要】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中,李大钊的文化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现代社会也有重要启示。本文参考相关文献,从李大钊文化观的基本内涵、发展演变及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就李大钊传统文化观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李大钊;传统文化观;发展演变;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创始人之一,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文化著作、文化观也为中国文化事业、社会思想价值观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同时又具有先进性,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又具有典型性。李大钊的文化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先进知识分析如何认识以及评判中国传统文化[1]。下面首先就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做简要分析。

一、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

按照李大钊的文化观点,文化具有发展性、进步性、变动性、整体性和联系性,正如“一切过去,都是供我们利用的材料。我们的将来,是我们凭借过去的材料、现在的劳作创造出来的”[2]。若进行细分,可将李大钊传统文化观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文化具有发展性、变化性,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文化。对于这一观点,李大钊用其对孔子主义、儒家文化的态度做了说明,李大钊认为:“孔子主义并不是永久不变的真理”。孔子学说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当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动,那么文化也将产生变化。从这一层面讲,我们可以将文化的变动性、发展性看作是必然也是必须,即文化要想生存、想发展、想永葆生命力,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及相关要求作出相应改变。李大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因而其能站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文化具有整体性,文化各个部分并非分散、独立存在,而是有着相互结附的关系。实际上,这一观点不仅可用于说明文化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能用其阐述与解释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经济等其他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这一文化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了解一种文化,就必须从整体入手,避免人为分割,要将其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方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文化的整体性观点同样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3]。

第三,文化具有连续性,即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前者文化、后者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这一观点说明,文化可继承、可传承。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线贯下来的”,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后,我国文化大花园中群花争奇斗艳,但也必可避免得地遗留了一些残枝败叶。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也深受影响,但李大钊从辩证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批判以及继承,其去除了糟粕、吸收了精华,因而对当时社会乃至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巨大启示。

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元性,难以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但经过上述分析,可得出李大钊的文化观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上,同时其也积极吸收了西方一些先进的文化观点、思想观点,并在革命实践中进行了充盈、丰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共产主义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文化深受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点的影响,而在十月革命后,李大釗也将社会主义思想带入中国,并在中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二、李大钊文化观的发展演变

所谓“任何思想的形成,总要受某一思想形成时所凭借历史条件之影响。历史的特殊性,即成为某一思想的特殊性”[4]。因此,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萌芽、产生都与社会政治形态、经济形态以及人文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入分析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可得出李大钊传统文化观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由批判封建文化转向借鉴西方文化

李大钊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结构变革、国家动荡、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同时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西方文化开始交汇。在这一客观形势下,李大钊开始立足不同角度,广泛学习各国文化、接触多样化思想,并持辩证态度对各种文化进行分析、审视,其主要目的在于探寻出与中国国情相符的、适合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李大钊是时代先锋人物,其思想、文化观点具有先进性,而这一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其是中国共产主义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还表现在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制度等的先进认识。其立足于常人之前,正确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专制文化带给国民的限制与禁锢,因而大胆提出反对思想禁锢、要求人人平等等先进口号。李大钊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身患重症,急需良医良药救治[5]。李大钊曾指出,中国封建专制文化压抑了国民个性,限制了国民精神、思想的发展,在长期的封建制度统治与封建文化影响下,人民“不识不知,安之若命”,在此种文化环境下,中国文化学术难以发展、思想政治难以发展,国力得不到增强。为此,中国文化必须寻找正确的发展方向,应当积极借鉴、引进西方“民主科学”文化,以此解放大众思想,促进文化发展。从以上观点中看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李大钊集中对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探讨,其主要目的在于唤醒民众的民主意识,促进新政治、新文化的建立。在这一文化观点形成时期,李大钊积极主张“吸收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且在长期研究过程中,李大钊深刻认识到政治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识到,西方文化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及深刻的影响力,与西方发达的政治存在紧密联系。

(二)从借鉴西方文化转向主张东西方文化调和

西方的先进文化正是当前解救中国文化发展困境的“解药”。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李大钊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即西方文化强调动态发展,而东洋文明、东方文化则主静;西方文化比较注重物质层面,东方文化却侧重于精神层面。基于以上分析,李大钊认识到东西方文化调和的重要性。在这一立场上,李大钊并为未对中国文化做完全的否定,其立足多个角度,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正确认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取之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国内外进行了宣传和发扬。但李大钊对于西洋文明的认识也并非完全正确,受历史因素限制,李大钊并未深入、全面地获得对西洋文明中部分腐朽、消极因素的认识,因而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对西方文化从反暴力角度提出的相关批判具有一定局限性。

(三)从主张东西方文化调和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点形成初期,其提倡调和论,提出促进东西方文化调和,但后经实践证实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行得通,之后,李大钊在日留学期间得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深受其文化观点影响,之后以十月革命为契机,彻底实现了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之后,李大钊连续发表了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文章,如《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从一定层面上,这三篇文章是李大钊文化观点转变的标志。

三、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基石,是推动国家发展壮大、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花园中的瑰宝,在历经时间的磨砺后仍旧闪烁着耀眼光辉。而在中国文化百花园中,李大钊的文化观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先进性,即使是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新时期背景下,我们也能从其文化观中获得重要启示:

第一,立足时代前沿,从战略高度认识传统文化。在国家动荡、民族安全受到威胁的社会背景下,李大钊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弊端,并从辩证的角度对西洋文明中的民主文化做了学习与吸收。之后,在新的社会思潮影响下,李大钊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点与思想观点,成为一名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因此,在国家安定、国际局势相对和平稳定的现代化背景下,我们更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立足于时代前沿积极学习、吸收正确的、科学的新思想、新文化,并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给予肯定。

第二,立足本民族文化,妥善处理东西方文化关系。民族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壮大的不竭动力,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我国在国际上才有自信、有底气可言。因此,在世界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现代化背景下,我们更应坚定民族文化立场,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优缺点,并坚持补长取短、兼收并蓄,构建起自己新的文化基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李大钊的文化观为中国文化事业、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即使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今天,其思想、文化观点也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煜煜生辉,值得深入挖掘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燕平.浅谈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68-69.

[2]安保国.李大钊传统文化观探析[D].温州:温州大学,2018.

[3]王安然.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7.

[4]孙泽海.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发展与当代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17,30(5):35-40.

[5]李燕.李大釗的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3):56-60.

作者简介:刘佳伟(1994-),男,吉林省磐石人,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李大钊当代价值
革命先驱李大钊(下)
李大钊和他的北大好友们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