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数据化生存与发展

2019-12-16 08:13宋建武冯雯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容用户信息

宋建武 冯雯璐

[摘 要]基于互联网连接的媒体平台,正在成为各类原生数据的源发地和汇聚中心,对大数据进行整合及应用的能力,将成为未来媒体平台运营的核心能力。建构在互联网平台之上的主流媒体必然要经历从信息总汇向数据总汇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媒体的业态、社会功能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伴随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容量海量化;传播方式交互化;传播手段多维化;传播时效全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应不断进行数据化的探索和创新,基于5G网络,通过大数据技术运用,强化数据库建设,以此为基础,运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改变内容生产和分发方式,并以之作为内容监管的有力武器。未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综合业务推动自身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主流媒体;数据总汇;5G网络;数据化;平台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19)06—0153—08

Abstract:Big data technology is making Internet-based media platform a source and convergence center for all types of native data. The core competence of future media platform operations is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he mainstream media built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must undergo a transition from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to data aggreg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format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 media will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ll the media era,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present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For example, the disseminator becomes more commo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s huge.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presents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comes diversified. Information is instantly disseminated.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ainstream media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based on big data and 5G network.It changes the way that content is produced and distributed through database construction. Mainstream media should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powerful weapon for content regulation. In the future, mainstream medias integrated business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will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mainstream media; data aggregation; 5G network; digitization; platformization

一 引 言

互聯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及第五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了互联网应用平台对个人信息的采集能力。伴随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5G的来临必将带来传媒产业的新一轮变革,进一步加速内容消费及主流媒体的数据化转型。5G时代,视频流将成为重要的信息表达方式,为全民参与化的自媒体的爆发和直播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5G将解决VR技术的延迟性所导致的低用户体验,使虚拟技术能够更加成熟地辅助新闻传播的立体化,实现“超视频化”,增强内容的感染力。

全媒体时代,5G将进一步实现人与物的连接和物与物的连接。互联网平台上产生的不同场景和用户的活动记录,生成了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形成了关于人的大数据。而物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的应用,正在使关于自然环境和人们使用设备状态的数据能够被采集,形成基于物的大数据。来自于人与物的大数据聚合进入社会的大数据中心,生产成为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基本讯息,通过对不同领域大数据的分析、匹配与应用,使之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这将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从发展趋势看,主流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聚合平台,有条件和有必要通过媒体融合,使自身互联网化。主流媒体的数据化转型,既是媒体融合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方向,也是“互联网+媒体”的必然趋势。

二 主流媒体进行数据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一)演变历程:模拟时代向全媒体时代的更迭

人类不断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物理学家从最初的分子开始研究物质,到原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等更微小微粒的发现,不断揭开了微观物质世界的面纱。而人类对外部环境的认知也从信息层面发展到数据层面,更接近了“信息”的本质。信息处理与传播经历了从模拟时代向全媒体时代的转变,使主流媒体平台逐渐具备了从信息总汇向社会数据总汇的条件。

模拟时代,信息以附着在纸质或其他介质上的图文形式和模拟信号的方式传递,报纸、广播、电视的广泛普及,共同成就了大众传播模式的辉煌。这一时期,“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1]111信息生产和处理方式呈现工业化生产特征。大众媒体机构通过收集大量外部讯息并经过加工处理(主要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及人脑)形成结构化的信息后,进行大规模复制分发,信息带有更多传播者的主观价值判断,大众媒体机构是信息总汇的载体,掌握了整合和传播信息的绝对优势。

数字时代,信息传输高速便捷,大众传播的传播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代替了传统的模拟信号,改变了过去传播资源短缺的状况,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被重视,受众市场趋于更细分化。互联网的普及促使信息由单向传播转变为交互式传播,信息发布不再是集中化模式,信息流通更为自由,形成了海量信息源。互联网媒体成为了整合来自传统媒体及用户所发布的信息的平台,海量信息得以快速聚合和传播。

全媒体时代,传播资源极大丰富,5G实现了“万物万联”,将互联网延伸到各个领域当中,使用户成为关系网络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节点。在技术与市场的驱动下,传统媒体通过媒体融合过程实现技术迭代,媒体与其他行业的边界进一步消融,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聚合,使个人化的精准传播成为可能。我国主流媒体有条件通过政务服务平台的搭建,整合政务数据,同时借助物联网,使标志人类生存状态的环境数据和社会生产及交易数据得以汇聚,形成数据库资源,通过建立内容数据库生产和传播信息,并与用户数据库相匹配,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新闻资讯与多元化的服务。

(二)政策导向:国家大数据战略扶持

从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国家大数据战略”,“数据兴国”和“数据治国”为主流媒体成为社会数据总汇提供了政策导向。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建立大数据智能理论体系,鼓励建设涵盖地理位置、网络媒体和城市基础数据等跨媒体大数据平台”。[2]2018年5月,习近平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致贺信中,再次强调了要“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对于5G产业的发展,2018年以来,发改委发布公文,要求降低涵盖5G全部频段的占用费。工信部和发改委印发《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确保2020年5G网络的部署和商用。

5G的快速發展,是主流媒体数据化生存的技术支撑,而国家政策推动下的大数据产业的强势增长,则为主流媒体的数据化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技术进步:借助新技术实现数据汇聚

数字化推动了社会普遍信息化,互联网的普及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建立起普遍的信息网络。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传输手段和智能便携式终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首先,传感器和存储器的普遍使用,使海量数据被收集和存储。传感器如同人类五官的延伸,能够准确地感知到被测量的数据,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存储器作为保存信息的记忆设备,能够保证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储,由此实现了海量数据的获取及汇聚。其次,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互联网连接得以汇聚和打通,并为其注入了新的发展力量和再生的能力。虚拟与现实的世界,通过内容源、设备和人的连接,实现了互联互动,两者边界变得越发模糊。第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数据的易得性和数量级。通过人工智能,人们能够在大量的非结构化的情景数据中,有效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第四,移动数据流量爆发式的增长,必然导致4G时代通信管道的堵塞,更加高速、强大的5G网络无疑为庞大数量的数据收集提供了更好解决方案。

在生产领域,互联网成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经济模式进一步转变,行业数据价值能够有效转换成实际生产力。在生产形态上,“工业4.0”将大规模生产转变为智能化和定制化生产,海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数据将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此,马云曾表示,“未来的制造业是以数据驱动、智慧驱动、智能制造驱动,是C2B的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数据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3]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逻辑起点是用户个性需求的凸显,在传播领域,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日益转变,使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个人化服务的基本形式,这不仅是信息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打破了被动服务的模式。在产品和服务领域,无论是生产流程数据化的智能化生产,还是基于用户和企业数据的定制化生产,都需要社会化的大数据平台。因此,主流媒体有必要成为社会数据总汇平台的搭建主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主流媒体实现数据汇聚提供了条件。

(四)行业特性:信息中枢转向数据中枢

主流媒体是社会信息传播的中枢之一,居于社会信息总汇的地位。毛泽东曾指出,“新华社应发出自己的消息,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4]226成为“消息总汇”。过去,传统媒体掌握的信息是新闻工作者及信息提供者经过大脑模拟化和情感化处理后的结构化的信息。而数据时代,基于互联网连接的媒体平台应通过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依托多元化的服务,发挥运营优势,加快融合步伐,生产对公共决策和个人决策产生价值的信息,从而转型成为社会的“数据总汇”。

首先,我国主流媒体是联系社会方方面面的桥梁,能够聚合各种社会信息。主流媒体与党政部门联系频繁,与社会各行业联系广泛,与不同层级的社会成员联系紧密,是连接社会的综合平台,具备打通社会多样化资源的能力,能够实现社会信息的广泛聚合。其次,我国主流媒体有党和政府的背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与互联网的乱象相比,真实性、公信力、社会责任感是传统媒体的安身立命之道,其所聚合的信息更具客观性。第三,在我国社会具有公信力的各类机构中,主流媒体集团作为市场运营的主体,自身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从未来数据使用的角度考虑,需要有具备数据挖掘和应用能力的机构对大数据进行管理和运营,以促进社会生产水平和信息交互水平的提升。

三 中国主流媒体数据化发展现状及困境

不断迭代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了媒体业态的转变。现阶段,中国主流媒体数据化应用探索主要集中在内容生产、分发及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由于體制机制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性,主流媒体的数据化转型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发展困境。

(一)内容生产:“原创+聚合”实现内容整合

1.原创:“环境监测”数据化、内容采编智能化

主流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在全媒体时代发生了转变。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其中,“环境监测”被认为是媒体的主要功能。数据新闻的出现,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叙事形式,使其逐渐向数据驱动型的深度报道和预测性报道转变。在此基础上的原创内容生产,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变化,预测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在突发事件中及时预警,主流媒体能够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环境监测”功能得以更大程度体现。

人工智能在原创内容生产中的应用,推动了内容采编的智能化发展。基于5G技术的物联网络环境下,智能传感设备进一步应用于新闻素材的采集及传输过程中,使信息及数据的智能化采编变得更加迅速、多样和便捷,随之也带动了新闻生产及传播的智能化。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到南方报业推出的“小南”,机器人写作改变了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生成新闻稿件。其优势在于超快的计算与搜集能力,能够进行全天候的新闻热点监测,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客观性。新华社的“媒体大脑”是内容采编智能化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功能是向媒体机构提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闻生产、分发和检测的产品,使海量数据有效转化为最有价值的新闻资源,对于生产的内容,则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新闻内容的版权保护。此外,可穿戴设备和不同场景应用将更加广泛地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2.聚合:众筹方式整合海量内容

社会普遍信息化使部分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内容聚合平台的冲击下,降维成为了内容生产商。为了赢得新的发展契机,我国主流媒体不断尝试改变传统内容生产的局限性,以众筹的形式聚合更大数量级的信息来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其中,浙报集团的“媒立方”大数据平台具有较为完备的内容数据库搭建的技术架构,能够实现内容数据、用户数据和流程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关联。其内容数据库包含了国内千余家数字报刊数据、异构化资源数据、互联网新闻数据、微视频库、社交平台信息等十余类数据源,[5]98通过与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的数据资源相互打通,聚合了更多的政府门户数据和其他行业数据。

由于我国传统主流媒体技术条件的限制,内容生产的智能化探索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写作机器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人类情感,致使报道类型仅局限于部分新闻题材,适用面窄,难以完成深度报道与分析。而“媒立方”和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工作的模式,也很难复制到每一个媒体机构中,因为其日常运营及升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更多趋向于掌握在主流媒体之外的互联网平台,如何更好地实现跨界合作,做到真正的资源整合,是主流媒体数据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内容分发:探索个性化精准推送

算法与人工智能在非结构化数据数量级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以最低成本为更大范围的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成为可能。为了解决海量信息发布与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个性化的信息精准推送是必然趋势。“今日头条”一直走在推荐引擎时代的前端,为众多主流媒体,在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分发方式的转变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实现内容精准分发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环节:内容排序、标签体系的建立和算法推荐。对内容数据库中的信息,按照“优先链接机制”进行排序,排序后的信息,需要进行消重、分类、标签化等处理。[6]49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与海量信息的匹配效率取决于标签系统的搭建,主要依据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建立相应标签,再根据用户喜好进行标签化处理。构建推荐系统则通过构造相似性矩阵,基于内容的协同过滤算法,根据用户行为数据,生成相应的推荐列表,建立“冷启动”机制,对于新用户,通过账号注册和关联社交账号登录的方式,实现用户基本数据的抓取,进行前期的内容推荐,后期根据不断完善的用户画像,形成个人兴趣图谱,引入A/B测试和双盲交叉验证机制,持续优化相似性矩阵,使推荐越来越精准。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封面新闻”在产品基础性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始终探索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推荐;根据用户行为和内容选择进行关键词推荐;根据地理位置,为用户推送身边的新闻趣事;通过兴趣标签,用户可以调整智能推荐的内容类型。同时,“封面新闻”通过构建知识库和图谱挖掘,进行可视化的图谱展示,从而为内容传播带来更大的冲击力,有效吸附用户。

个性化精准推送在变革了媒体内容分发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信息茧房”效应一直备受争议,对用户造成的信息阻隔,似乎是算法时代的“议程设置”。尚不完善的算法推荐机制,即将成为用户兴趣结构单一,知识窄化的幕后推手,通过算法审核、信息操控与平台偏向,从而影响受众态度。[7]12同时,偏重基于用户“趣味性”要素制定的算法规则,缺乏了其他维度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加之大量自媒体内容的涌入,使低质量内容不断积累,高质量内容逐渐被边缘化,受众在不良信息的侵扰下,容易造成价值取向偏颇,社会价值关注不足等问题。

2.智能化分发:融入新闻价值要素,修正算法

新闻价值要素是传统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内容生产的标准,新闻选择需要遵循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的原则。而个性化精准分发的方式,是以算法推荐的价值评价标准为核心,依据用户画像和流量来进行信息推送,更多关注的是内容的趣味性和显著性,从而获取更高的点击率,以此实现内容聚合平台效益的最大化。事实证明,算法推荐背后的价值逻辑,并非是对新闻价值的重新定义,更多体现的是新闻价值与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将传统的新闻价值要素融入到算法当中,对其进行修正,能够帮助主流媒体更好地探索智能化分发方式。

尼古拉·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用户不仅需要个性化的“我的日报”,还需要具有公共性特征的“我们的日报”。信息的共享化在某种层面可以理解为新闻价值要素中的重要性。用户不仅需要定制化的新闻服务,也需要了解社会整体关注的重大事件。智能化时代,不同领域的信息能够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相互连通,主流媒体有能力成为承载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平台,在分发算法中加大新闻重要性的考量权重,在考虑个人兴趣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茧房”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标签体系,将其他新闻价值要素与新闻规律考虑进标签体系的制定规则当中,使标签体系更好地接近主流媒体平台的工作需求和用户偏好,辅助修正内容分发算法中的不足。

在算法伦理方面,由于计算机是冰冷的机器,不具备人的道德精神,导致现阶段网络环境中低俗、虚假内容泛滥,网络暴力及犯罪现象严重,加大了互联网的监管难度,这实质上是媒介伦理问题向算法伦理及数据伦理等方面的转变。因此,在完善算法的过程中,应加强非线性思维,将社会主流价值和人的社会属性更好地纳入到算法的取值范围中。正如《光明日报》在《让“算法”遵循“善法”》一文中强调的,要在算法設置的过程中,“融入人类主体模式以及人类主体与人工智能主体相处的主体间模式及其相关伦理尺度”。

3.智能化管理: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信息管控效率

现阶段,“全员媒体”出现,传播主体呈现出全民化、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大众传播结合人际传播形态下的网络传播,以裂变式的几何级数进行信息扩散。公众表达权利的滥用,致使虚假信息成灾,毒化了舆论环境,加大了社会建立共识的成本。从国内外媒体实践来看,在信息管控的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重事后标识而轻事前甄别的问题,因此,主流媒体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发布前至传播扩散后的不同阶段,高效、准确地甄别与管控各种有害内容。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虚假信息甄别和管控,可以从信源和文本两个方向着手。

在信源甄别与管控方面,对于稳定的信源,可以利用文本识别技术挖掘信息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要素,结合心理学建模的方式,分析虚假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心理动机,并对其进行信用度评级。对于动态的信源,可以利用RNT(Reuters News Tracer)检测不断出现的新信源,分析信息转发者及内容的可信度,并标注出相应的可信度值。对于信用度评级较低的信源,应对其发布的内容进行重点监控,并提前审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虚假信息的发布和扩散。

在文本甄别和管控方面,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和分形分类等技术,将新的信息内容与历史虚假内容进行比对,通过匹配程度判断出信息的真实性,同时,通过建构图形数据模型,能够区分信息发布的正常行为和异常活动,结合Neo 4j数据库,检测高风险的内容和账户,并隔离包含虚假和低俗成分的信息。虚假信息管控方面,对于疑似虚假的内容,通过向用户发布警示,提醒用户信息的真实程度;对于已鉴别出的虚假信息,进行及时的拦截并删除;对于已经传播并造成影响的虚假信息,实施精准辟谣,并改变信息的推送排序。

结合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也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新闻事实核查。在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发布和分享平台上,用户通过登录的方式参与到信息证伪和事实核查的过程中,将提供的证据以证明力竞争的方式写入区块链里,形成证据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算法,结合专业评判意见,计算出认证结果,并在各类平台上发布。主流媒体应尝试以此方式来提升自身发现和还原事实真相的能力及其提供事实真相的时效性,以降低公共新闻事件的舆情反转率,促进社会共识的达成。

(三)移动化

互联网移动化的特点,带来的是传播过程中个人的主体化。移动传播体系的建立使个人成为了传播的主体和目的,个人数据能够被互联网平台抓取和收集,多样化的个人需求得以被捕捉,这使主流媒体平台提供定制化的个人服务和产品成为可能。全媒体时代,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成为主流媒体移动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1.数据传输5G化

5G网络的传播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能够实现更快速度的信息及数据传输,更大的连接数密度和流量密度以及更低的时延,这些特征,或可使“视频流”成为主流媒体发展的新突破口。5G网络的普及应用,不仅能够带来更高的用户体验速度和峰值速率,也将进一步催生新型终端设备的生产,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用户使用行为和习惯的变化。增强型移动宽带和大规模机器通信是5G主要的应用场景[8]1,这使得数据资源较4G时代能够更加快捷和大体量地被收集和存储,为主流媒体搭建数据总汇平台,发展大数据综合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数据资源将进一步成为传播体系的核心资源。对此,各大主流媒体集团已经开始加快5G布局。2019年8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江苏移动”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江苏成立首个5G融媒体实验室。同期,央视搭建了全新的“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建立高品质的短视频社交媒体,通过云技术搭建基础支撑平台,以AI中台、视频中台、数据中台形成客户端中台系统,在前台系统中引入了智能推荐算法,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AI”布局的重要举措。

2.媒体产品结构化

以5G网络为基础的主流媒体的移动化,不仅仅局限于移动客户端的开发。移动端作为媒体产品产业链延伸的有效渠道,通过政务服务、社区O2O服务和智慧城市服务等业务的拓展,主流媒体产品将更加结构化。其中,在政务服务方面,自2017年起,国家提倡的开放政务数据,为主流媒体搭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了有利契机。政务服务是公众的刚需,政府部门拥有大量的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数据,智慧政务平台通过建设数据库,能够实现这些精准数据的导入,有利于主流媒体吸附相对缺失的互联网用户,逐步丰富自身平台的用户数据库。主流媒体应通过多样化的媒体服务产品,与政府部门和不同行业机构加强合作,实现不同数据库资源的匹配与打通,挖掘数据价值,实现资源共享。

3.用户服务定制化

“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通过打通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实现生产商、供应商、产品和用户的紧密联系以及供应、制造、销售等生产环节信息的数据化。其强调的智能制造,“关注的不再是制造过程本身,而将是用户个性化需求、产品设计方法、资源和渠道的整合:用户将参与到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9]146-147定制化生产是互联网时代个人化服务的基本形式,为满足个人化的需求提供了必要条件;而智能化生产是个人化定制的新出口,将能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全流程实时感知,将隐性的数据显性化,并结合新的信息技术,以数据的“自动流”解决定制化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问题。用户数据、产品数据及资源与渠道的互联互通,是定制化和智能化的关键,因此在未来,作為社会枢纽的主流媒体有能力和必要通过搭建数据总汇平台,为个人用户和企业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精细化、定制化生产的产品和服务。

五 结 论

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和第五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主流媒体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智能化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应用,将从信息采集、加工、整合、核查与判断、协同生产和内容分发等各方面带来新生产力。[10]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主流媒体有条件和必要从信息总汇转向数据总汇,成为整合和运营社会化大数据的综合性平台的搭建主体。

5G技术带来了传媒产业原有边界的模糊与消失,跨行业、跨领域的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新型的主流媒体必定是移动化、智能化的平台型媒体,渠道资源的丰富将进一步带来媒体产品的系统升级。[11]智能化时代将驱动一场新的媒介生态革命,信息技术不仅会改变内容生产和分发的流程及模式,也将触发媒体机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未来,主流媒体的商业模式,将依托不断成熟的信息技术,实现媒体商品定制化生产和精准销售,通过信息流、商业流、用户流、货物流以及现金流实现价值变现,并通过大数据综合服务业务的拓展,培养数据驱动型商业模式,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在这一过程中,主流媒体应不断寻求数据化的生存和发展路径,从而牢牢把握住社会运转的脉搏,占据其中枢地位。

[参 考 文 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国务院办公厅.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EB/OL](2017-07-24)[2019-02-15].http://www.scio.gov.cn/34473/34515/Document/1559231/1559231.htm.

[3]马云.未来制造业不是流水线是智能化[EB/OL](2011-08-21)[2019-02-16].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7/385367.shtml.

[4]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5]徐园,李伟忠.数据驱动新闻 智能重构媒体——浙报集团“媒立方”技术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8(1):97-101.

[6]冯雯璐.移动传播体系下内容分发方式探究——以今日头条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20):49-50.

[7]方师师.算法如何重塑新闻业:现状、问题与规制[J].新闻与写作,2018(9):11-19.

[8]赵子忠.5G对传播的影响 [J].新闻论坛,2018(4):1-8.

[9]张其金.开启工业4.0的新商业模式[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6.

[10]彭兰.增强与克制:智媒时代的新生产力[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32-142.

[11]杜传忠,陈维宣,胡俊.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经验以及中国的借鉴[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5-52.

猜你喜欢
内容用户信息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信用卡资深用户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