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生态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实施路径探讨

2019-12-16 01:48赵玲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互联网资源

赵玲令

摘要:互联网+生态下的扶贫工作,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有力创新,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扶贫工作的全面深入融合,既顺应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也能实现扶贫工作“1+1>2”的效应。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十生态下开展扶贫工作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实施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路径,以期为扶贫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精准扶贫;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9-0285-02

1概述

打造互联网+的新型经济发展生态,为消除贫困现象提供新的思路和出路,是新时期我国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扶贫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对接,实现扶贫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结出硕果,被证明是一种具有延续性的扶贫模式。互联网+能够实现扶贫工作中各个参与主体的整合和运作,推动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是实现快速脱贫、精准扶贫、永久脱贫的重要路径。

2互联网+生态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优势

当前,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不仅改变了我国经济生活的基本面貌,也为我国新时期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攒足了底气,为全面奔向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国贫困治理工作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脱贫,保障脱贫后不返贫仍然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政治和社会任务。基于此,扶贫工作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的经济发展生态,打通适合每一个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路径,彻底解决传统扶贫工作低效且不具备持久性的弊病。

互联网+的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工作片面追求“公平公正”的有力纠正,确保在政策支持下扶贫项目精准化、高效化和专业化落地。互联网+生态下,地方政府的扶贫政策能够做到真正公开化和透明化,接受社会的有力监督,降低了扶贫成本,推动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开展。同时,依托互联网在信息传递和沟通方面的优势,贫困地区则能够有效摆脱信息闭塞和交通落后的束缚,实现和外部世界的有效互动,为精准扶贫创造重要的信息优势。

3互联网+生态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路径

3.1扶贫先扶智,构建精准教育培训体系

从本质而言,扶贫工作是为贫困人口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路径,而不是培养他们的“拿来”精神,最终脱贫还有不返贫仍然需要贫困人口自身的劳动保障。基于此,精准扶贫的关键之一就是“扶志”和“扶智”,既要培养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宏伟志向,也要培养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劳动能力。基于此,精准扶贫工作应充分运用互联网+下孕育的新教育形态,推动传统单一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培训中心应该真正做到“走村入户”,延伸到田间地头,建设面向扶贫的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搭建“共享”教育模式,无疑是个很好的出路。

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实现面向贫困人口的“点对点”个性化教育服务,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业科技和农村生活服务平台,帮助贫困人口获得点对点的农业技术人户指导和专家咨询,还可以延伸出技术点拨的创新服务。同时,将日前日益成熟的远程网络教育模式移植到扶贫工作中,培养贫困人口熟练使用智能手机APP功能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两微一端”,为农民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资料信息,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只有打造新型的大批懂技术、有文化、会操作的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地区均衡发展才能获得必要的人才储备,扶贫不返贫的现象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3.2扶贫服好务,打造精准扶贫服务体系

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何实现扶贫政策的及时传达,如何为贫困人口提供专业农技资讯服务,如何解决脱贫所需的资金问题等,需要构建一套完善且高效的工作机制。我国贫困地区往往信息闭塞,交通落后,依靠传统的走村串户工作模式必定会极大地耽误扶贫工作的时效性。

基于此,以互联网+生态为依托发展高效快速的专业服务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其一,以互联网+为依托发展精准政府服务工作,建立各地区的专门扶贫工作网站,及时发布扶贫政策、项目、措施、对象、成效、经验、资金等信息,实现有关信息的及时传达。

其二,以互联网+生态为依托为贫困人口提供专业高效的农技资讯服务,贫困人员依托互联网平台能够与农技人员实现实时交流,不仅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生产技术咨询,还能就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农产品销售获得全面科技支撑。

其三,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金融服务的快速对接,一是优化贷款流程,加快贷款还款业务办理,二是为贫困人口与扶贫部门搭建快速沟通渠道,确保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

其四,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发布职业培训信息、就业创业讯息和劳动力需求讯息等,这样贫困人口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合适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实现赋予劳动力的精准输出。

3.3扶贫助产业,建设精准产业发展体系

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高质量的生活,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肚子穿暖衣服,而开始追求个性化、高品质的生活,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出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土特产、水果副食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差异化发展创造了所需的市场条件。基于此,各级扶贫工作小组需要充分结合所在地区的生物资源、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对接,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支撑性产业。互联网+生态下,供给侧和需求端的对接越来越紧密,这为发展精准扶贫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产业,不仅能够为当地创造持久的广告效应,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也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从供给侧改革出发,寻找传统农业和互联网+生态的契合点,以市场需求为最终导向,不断发展适合网络营销的优势农产品,打造互联网+优势农产品品牌。首先,各地扶贫工作小组首先应构建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综合分析扶贫地区的资源优势,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形成助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基于此,各地政府需要有效引导,在深入调查研究农产品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掘当地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推出了结合地区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产业发展战略,比如农业大省湖北制定了“六谷”的农业发展战略,结合省内各地特色优质打造农谷、有机谷、硒谷、虾谷、橘谷、药谷,发展特色农产业,助推该省扶贫工作的深度开展。

其次,精准扶贫下,各地特色农业产业还应主动走出去找市场。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特色农产品滞销的事件,不仅给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得扶贫工作功亏一篑,这就是生产和需求没有很好对接的原因,与其坐在家中等市场,不如主动走出去找市场。也就是说,充分运用互联网+生态下信息化物流的优势,打造农村电商的新模式,在各地发展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平台,通過完善供应链建设让农产品能够精准地找到客户。各地应大力发展农户、物流、互联网相结合的电商销售模式,确保贫困地区农产品能及时走出家门,达成精准营销。

3.4扶贫显特色,推动优质旅游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休闲旅游成为释放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国家也将旅游业定位为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嘲。乡村旅游成为近年来逐渐流行的旅游方式,也是基层政府大力发展的产业,旅游扶贫也在各地迅速开花结果。而互联网+和旅游产业的结合又能够打造全新的旅游生态,为扶贫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一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将贫困地区的人文地理、优美风光、美食养生、饮食文化、特色产品、道路交通以及周边旅游热点等信息发布出去,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增添人气,提升关注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实现地区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筹集资金,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通过“线上”发布旅游产品和项目投资意向,实现资金快速筹集,按照投资获利的准则或者投资人股的办法吸引闲置资金流人,本地居民可以实物形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如自家农场、养殖场、林地、果园、房屋等,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充分利用筹集资金实现旅游资源的精准开发。

4结束语

总体而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生态发展体系在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有着巨大的潜能和价值,对解决当前扶贫工作开展难,扶贫返贫等现象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扶贫工作组牢固树立互联网+的思维,在扶贫工作中不断探索使用互联网+平台,在扶贫工作中增添新的高端精准“武器”,最终推动我国扶贫攻坚战的全面成功。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互联网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