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三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2019-12-17 12:28欧树宏
黄河之声 2019年18期
关键词:配器编曲琳娜

欧树宏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小河淌水》是一首非常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最先由云南民歌歌唱家黄虹演唱,由她本人编词、编曲,是她让这首民歌走出云南推向了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的舞台上。经过改编具有代表性的版本有:著名歌手黄绮珊在辽宁卫视音乐节目“不朽之名曲第五期”中的演唱,由陈迪、薛钦之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著名歌唱家龚琳娜在江苏卫视音乐节目“全能星战第二期”中的演唱,由老锣改编。黄虹、黄绮珊、龚琳娜演唱的版本风格各异,本文将对这三个不同演唱版本的演唱风格和编曲配器进行比较分析,来探寻《小河淌水》不同版本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一、编曲配器对比

编曲配器是音乐作品的骨架,歌曲的演唱效果丰富程度都是由编曲的深浅所表现出来,好的编曲配器,不但能够影响听者的欣赏能力,还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的发挥演唱实力,更有助于情感的抒发。3种不同唱法版本的《小河淌水》旋律结构上大体相同,但是在编曲和配器上都是音乐制作人根据演唱者的演唱风格量身定做改编而成的。

黄虹版为民族风格配器,整体较为朴素简洁,伴奏形式单一,一直是由电子琴和扬琴的交替变化,与人声空灵的声音相呼应。前奏由电子琴开始,接着由扬琴模拟流水的声音反复的出现,前奏的旋律由“la do re mi”组成,引用第一句的旋律进行节奏改编,用电子琴进行辅助伴奏,扬琴的流水声进行补充,在整首歌中由于节拍的交替,使得节奏也变得自由,并不是按照规定的谱子进行演唱。而在第二句和第五句的时候完全是根据黄虹自己感情的抒发在进行,节奏速度由她自由控制。最后也由电子琴和扬琴模拟的流水声结束。这个版本在编曲和配器上并无很多变化,曲中也无明显起伏,这样的编排更符合黄虹个人音色的凸显,不需要太多修饰,简单又自然,能够充分表达阿妹对阿哥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原生态音乐的感觉,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黄绮珊版为西洋风格配器,这个版本完全颠覆了《小河淌水》浪漫情感的意境之美。在编曲上把一首民歌改成了偏向于流行摇滚风格的歌曲,由吉他、键盘、贝斯、架子鼓四件常见的流行电声乐队伴奏,特别是架子鼓的使用使得歌曲的氛围很燃,多了一丝豪迈之气,还加入了小打、弦乐、铜管的西洋乐器,伴唱的加入使得歌曲更加丰富。以假音哼唱的形式开始,才开始就把音拉伸到小字二组B,而且反复持续,所使用的音非常密集,引子共持续了八小节,大部分都处于高音区。由吉他和键盘伴奏引入,使得听众对歌曲充满了期待感,四拍架子鼓的独奏打开了这首歌曲的篇章,架子鼓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音乐节奏感非常强,能够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饱满,非常有力量,更加具有感染力,第一段就把歌曲变得轻快。在第一段过渡时加的“la re mi sol re mi”往上走的旋律用得非常巧妙,一层一层的递进与第二段紧密相连。第二段开始使用了吉他的独奏非常突出,带点金属感的味道,有很强的层次感,第二段结尾加入了铜管乐器和伴唱,把歌曲气氛再次推向高潮。丰富的编曲和大量乐器的加入唱出了她对浪漫爱情的豪迈之情。

龚琳娜版属于民族风格配器,以人声为主,配乐为辅。在配器上除了吉他、键盘外,最为特别的是加入了两个中国大鼓,分别放在龚琳娜身后一左一右的位置,中国大鼓在整首编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支撑着整个演出效果,由吉他,键盘来辅助。中国大鼓与传统民歌的结合使得这首歌曲气势磅礴,龚琳娜是以清唱的方式直接开头,在演唱到“一阵清风吹上来,吹上来”时,慢慢的加入键盘进行层次叠加,在第一段清唱完的声音之后,马上响起了两个中国大鼓的声音,第二段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无伴奏到加入中国大鼓,强有力的节奏感,中国大鼓打破了龚琳娜刚刚清唱时营造的寂静氛围,给人一种从山脚来到山中的感觉,为龚琳娜演唱情绪的抒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整个编曲上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创作,在第二段结束后,全新创作了一段无字歌,其中出现了两个长时值的High D,在这个地方达到了整首歌曲的最高音,而且是连续出现,其他音也都是处于高音区,一下就把整首民歌的演唱难度提高了很多,需要非常扎实的演唱功底。在最后一句演唱时恢复到开头的清唱,所有乐器都停止,在安静的吟唱中结束。

由此可见,3个版本的编曲配器所呈现出来的表演和情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人声与配器的关系方面,黄虹版朴素简洁,黄绮珊版丰富饱满,龚琳娜版主次分明,都各具特色;在呈现出的感情方面,黄虹版情感真挚,黄绮珊版情感豪迈,龚琳娜版情感充沛。

二、演唱风格对比

演唱风格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每位歌唱家所演绎作品的风格都各不相同,《小河淌水》虽是一首经典民歌,但所改编的风格也涉及到流行和美声,而每一次的创新都是对经典作品的致敬,给予了歌曲新的生命,更是对作品表达的进一步探索。3种不同风格的《小河淌水》都是为演唱者量身定做,所演唱的风格在形式上和歌唱上都截然不同,都各自表达着歌者对作品的不同见解和领悟。

黄虹版《小河淌水》是典型正宗的“民族风格”,充满着泥土气息,是最接地气的。她运用了云南地方方言来演唱,使她的演唱颇具地方风味,有着浓浓的民族气息,是当地人最易接受的演唱形式。方言的运用,使得《小河淌水》显得质朴,清亮。黄虹的演唱是“原生态唱法”,未经过任何加工修饰过的,原汁原味的,这与她的生活背景也息息相关,从小受到云南民歌的熏陶,让她唱起《小河淌水》时,浑然一体,一鸣惊人[1]。她的吐字发音也极具韵味,形成了她自己柔美而不柔弱,奔放而不刚直,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在换气上基本上是一小节换一次气的规律,简单的编曲使得这首作品更加淳朴。从她的歌声当中,我们可以听出泥土和生活气息,演唱中弥漫着地道的云南味,淳朴而又自然。

黄绮珊版《小河淌水》是时尚、磅礴大气的“流行摇滚风格”,黄绮珊是当代的流行乐歌手,她有着磁性的声音,嘶吼式的唱法,华丽的高音。她演唱的《小河淌水》高亢清亮,柔美中又带有爆发力,在处理这首作品的时候,把一首浓浓民族气息的歌曲改编成现代化,加入了当代所流行的悠扬电子乐和狂野摇滚乐,使得歌曲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运用了她独具一格自成一派的黄氏唱腔和最擅长的气音和咽音。音域跨度非常大,但她高低音的转换行云流水,低音采用了气声,高音有着类似于嘶吼般的狂野。这种改编完全颠覆了原来的味道,也破坏了原来的意境,但是不妨碍大众的欣赏,而黄绮珊的演唱使得这首歌曲更加别致,独特的韵味,充满着力量,非常霸气。

龚琳娜版《小河淌水》是“学院风格”,她被文化部授予“民歌状元”的称号,是现代歌唱家。她音色明亮,收放自如,演唱非常有个性。她能够把握民歌的韵味,她用了尖尖的音色,类似于鸟叫的高音,使声线拉得非常长。而她演唱的《小河淌水》音色优美清脆,缠绵悱恻,“字正”、“腔圆”,富有时代感的创新,还借鉴了彝族的高腔。她对这首作品进行了高技术含量、最高境界的演唱,演唱技巧纯熟,余音绕梁,装饰音的加入多了一些韵味。在换气上,基本是两小节,甚至三小节才换一次气,无任何喘息的迹象,非常具有连贯性。新增部分有两个最高音High D,一下子把整首民歌的难度提高了一倍,这也得益于在学院派学到的成熟的基本功,达到了屹立不破的稳定状态,把这首歌的魅力唱得淋漓尽致。她借这首民歌表达了她对老锣深厚的爱[2]。

由此可见,3种不同演唱风格版本的《小河淌水》所呈现出的画面感和所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黄虹版地方方言的自然淳朴,黄绮珊版磅礴大气的流行摇滚,龚琳娜版字正腔圆的学院风格,虽是不同表达但都有着其别具魅力的一面,这些都是演释不同风格多元化的表现。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黄虹、黄绮珊、龚琳娜三位演唱者所演唱的《小河淌水》进行了一个比较分析,主要从编曲配器和演唱风格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三位演唱者对同一首歌曲的不同改编和演绎,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去了解这首作品,不同的改编有着不同的味道和风格,不同的改编有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对作品了解越深刻,就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感受民歌艺术魅力和价值,更好的把握以及演唱这首作品。

猜你喜欢
配器编曲琳娜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万世太平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无锡景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
New twist on Old Style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