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文本,实施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
——一堂读写结合课引发的思考

2019-12-17 15:23余婷婷
赢未来 2019年34期
关键词:结合点阿长设置

余婷婷

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师院附属中学,福建泉州 362000

案例:《阿长那根摇曳多姿的手指会说话----动作显性,语言显心》

教学流程:

(1)动词摹写人物,情态毕现。结合文中对阿长动作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品析理解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例句略)。动词传神,展现人物特点;动词达意,窥探内心世界;动词藏情,刻画精神品质。

(2)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特点。结合文中对阿长语言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品析理解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例句略)。迷信守旧的阿长说这样的话;无知愚昧的阿长这样说话;没文化无私的阿长这样说话。

(3)课文小练笔。买《山海经》的阿长会说怎样的话,有怎样的动作呢?请发挥想象补写阿长买《山海经》这一段。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展示学生习作(略,从学生的习作来看,习作基本能抓住阿长的身份特点,说符合人物的话做符合人物的动作,把阿长那善良无私的爱呈现在读者面前。)

于修影老师的教学设计,来源于她对教材文本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从而找到“精、准、狠”的读写教学结合点,实现了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依托教材文本设置读写结合点,实施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呢?笔者思考:

(1)读写教学结合点的设置,可以紧扣教材单元教学内容,确定精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部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具体设置为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或口语交际,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它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甚至课后习题中),努力做到"一课一得",构建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因此,笔者认为,当教师运用教材中的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章,去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技法时,更应该先深入钻研教材和文本,紧扣单元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精准的读写教学结合点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于修影老师的教学设计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教学设计中,于老师遵循了“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结合本单元作文训练目标“抓住细节”,把“体会文中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精妙之处,学习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设置为读写教学的结合点,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指引教学。最后从学生的习作来看,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是得到实现了。由此可见,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做到以教材和文本为本、明确教学目标,更能找到精而准的读写教学结合点,从而提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2)读写教学结合点的设置,可以从文本直接生发,助力实现读写的相辅互逆。阅读是一种输入,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写作是一种输出,可以表现语文能力。阅读与写作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成功的读写结合教学,应该有助于促进读写的相辅互逆。七年级上册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后练习题四,设置了一次读写结合训练的习题。教学用书对这一练习的设计意图这样说明:训练学生的精读能力,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说出精妙所在,并模仿着学习景物描写。练习中读写结合点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写作,并在运用表达中加深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在文本中表达作用的理解,促进读与写的相辅互逆。看过一位老师的教学案例:以文本《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第二自然段为依托,设计了一堂读写结合课,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修辞、多角度观察的写景状物方法,最后安排了一次描写景物的小练笔。笔者认为,把“学习运用修辞、多角度观察的写景状物方法”设置为读写教学的结合点,忽略了对题目设置意图的整体把握。不能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陷入了为写而写的误区。而于修影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成功地避开了这个误区:第一环节,阅读是理解,是吸收。教师抓住课文的主要写作方法(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充分引导学生分析了特定时代背景下阿长的形象特征,体会文中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精妙之处;第二环节,写作是表达,是运用。课文小练笔---买《山海经》的阿长会说怎样的话,做怎样的动作。写作的内容基于文本,从文本中直接生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补白。这样的读写结合点的设置,立足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反过来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运用又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读与写有机结合,它符合了读与写相辅互逆的关系原则,从而实现了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3)读写教学结合点的设置,还可以着力于文本的拓展延伸,助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可见发展思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学科的思维素养应该指向语文思维。作为语文学科,我们要训练的是一般思维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的特殊表现能力。众所周知,部编版教材在选篇上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许多文章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在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中,有许多的地方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恰恰为教师实施读写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的空间。于修影老师的这堂读写教学课就是成功的范例。她敏锐的抓住了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补白---买《山海经》的阿长会说怎样的话,做怎样的动作”,成功地“利用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让学生在有限的范围内补充无限多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实现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擅长把握利用文本中的“空白点”,一篇篇或简洁含蓄或意味深长的文本,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训练培养思维的有效素材,如改写《木兰诗》,扩写《逢入京使》,续写《清兵卫与葫芦》。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充实文本、创意表达,从而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笔者思考,读写结合教学更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引,依托教材,利用教材,通过设置精准的读写教学结合点,以读促写,用读导写。只有这样,读写结合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才能高效有序。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在“读”中指导学生完成对文本内容与表达的理解与把握,在“写”中通过结合点的精准设置,在读与写中架起桥梁,引导学生训练写作、创意表达、发展思维,实现读与写的相辅互逆。以上是于老师的一堂读写结合教学课给我的思考。

猜你喜欢
结合点阿长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高铁阿长过生日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阿长买《山海经》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