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金融的若干思考

2019-12-17 10:00
新营销 2019年13期
关键词:信贷债券金融

(湘潭大学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一、引言

2016年以来,中国沿着“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两条路径,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着力完善制度框架和激励政策。2016年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随后为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出台《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逐条落实牵头单位和成果进度,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确定了时间表与路线图,使得绿色金融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市场主体积极配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形成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在加快绿色生产和消费的基础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将绿色金融再次上升实现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高度,成为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转型的新发展要求,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加坚定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

二、绿色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整体现状分析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之一,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基础体系日益完善,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近日,央行发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对2018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肯定了在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并指出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绿色金融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也进一步显现。从国内来看,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涌现。(1)绿色债券:2018年中国贴标绿色债券总发行量2826亿元,占全球发行量的18%,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元,位居全球前列。(2)绿色信贷:据央行统计,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规模从2013年末的5.2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7月的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3)绿色基金:截至2016年底,已设立并备案的节能环保绿色基金共265只,近3000亿元(估算)。(4)绿色保险:2016年,全国投保企业1.44万家次,保费2.84亿元,保险公司共提供风险保障263.7亿元,保障能力扩大近93倍。另外2018年,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合计224.2亿元。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等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拓宽了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和项目风险。绿色金融标准、统计制度、信息披露、评估认证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这三种绿色金融产品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导向,本文将重点介绍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这两种较成熟的绿色基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三、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分析

(一)绿色信贷类型划分

绿色信贷作为绿色融资渠道的绝对主体,规模占比超过95%。我国绿色信贷市场形成始于2007年,伴随《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我国建立起一整套绿色信贷政策框架。另外环保总局、央行和银保监会各部门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至今逐步规范和发展壮大。2018年,绿色信贷政策工具箱进一步丰富,一方面,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领域的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绿色信贷的各种基础性制度安排成体系推进,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重要基石。银保监会统计口径下的绿色信贷包括两部分:1)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制造端的贷款;2)支持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的贷款。

(二)绿色信贷主体结构

从绿色信贷的主体结构看,根据各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统计,五大国有银行是绿色信贷的主要投放主体,2016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占市场总额的55%,股份行中平安和招行的余额规模居前。

(三)绿色信贷规模及增速

中国自2013年正式推出绿色信贷以来,银行信贷对节能环保和污染防治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显示,助力生态环保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绿色信贷规模稳步推进。从2013年末至2018年末,中国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从5.2万亿元增长至9.66万亿元,主要投向绿色交通运输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表一)。

表一 绿色信贷年末余额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绿色信贷(单位:亿元)

四、绿色债券发展现状分析

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中国共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8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元,位居全球前列。从2017年绿色债券的募集的资金投向看,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的资金占比最大,分别为24.2%和16.9%,补充运营资金及其其他资金占比14.2%,有12.4%的资金流入节能领域,11.3%的资金投向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领域的投向占比均在10%左右,绿色债券整体各领域资金投放呈现多元化态势。绿色债券为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并且绿色债券与普通债券相比,其融资成本较低,能够鼓励节约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助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稳定的碳价格机制

我国初步建立了较丰富的低碳融资渠道和方式,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作用但目前我国缺乏碳价格机制,从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研究团队的模拟结果中可以看出,2015年至2030年年均增量投资将会达到2100亿元,2030年达到峰值后为了实现低碳减排的持续下降,年均增量投资更是会达到5000亿元,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碳价格机制还不够稳定。

(二)绿色金融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

在国家绿色金融政策的鼓励下,绿色融资方式逐渐得到推广,其中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发展成为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的主要形式还设立了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租赁业活跃在金融市场,这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为祖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与国际市场上相关产品相比,种类较单一,有待进一步丰富。

(三)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环境信息披露是发函绿色信贷的基础,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评估企业风险、为企业和项目的信贷资产定价、制定行业现代政策时,缺乏完善的环境信息使得上述工作产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无法做到定量分析,这对我国绿色信贷乃至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猜你喜欢
信贷债券金融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