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2019-12-17 08:28崔金玲内蒙古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应用型服装

□崔金玲 内蒙古艺术学院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服装数量与品质的追求也在逐步提升。为适应市场需求,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服装设计专业。通过对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工作情况回访与跟踪调查得出结论,大部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进入服装企业工作后,需要经过一到两年的企业培养阶段,即应届毕业生在进入服装企业工作初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业务要求。企业会根据个人优势与本单位岗位需求对聘用人员进行有倾向性的技能培训。然而,随着各大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增设,服装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甚至研究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呈递增式发展,使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大。高等艺术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服装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紧缺与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相对过剩;另一方面是课程设置、服装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因此,我国艺术类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应引用国际高校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发挥自身优势特点,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优化课程设置,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的高层次、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

应用型高校教学重点体现在“应用”二字,要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摒弃以往服装设计教学重艺术而轻技术的观念,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课程设置方面应调整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时总量的比例,改专业绘画课程为美术欣赏课程与服装画技法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也能够为下一步的服装设计工作做好技术铺垫。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提高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课程考核标准和要求,使学生从观念上突破服装设计是一项以绘画和艺术创作为主的传统认识。

二、改良教学模式,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推进教学成果向产能化方向发展

由于服装设计是一项需要艺术创作与技术支撑两项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应结合其自身的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首先要改变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交流式课堂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国际上高等艺术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多采取工作室制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某一服装专项设计的研究。学院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独立的设计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在工作室范围内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全部由一名教师传授,知识与信息量的获取不能呈现网状交叉,设计思维容易受到限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弥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加大课程之间的联系来实现教学成效。举例说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三门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技能课程,可以在开课之前由三位授课教师共同制订教学成果计划,设计课上的部分作品可以在结构设计课程上完成制版,然后在工艺课上制作成成衣。这样通过三门课程的延续性教学就能够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实现学习内容从艺术创作顺利过渡到工艺实践,同时还可以结合市场营销课程将设计的作品进行产品的推广策划。学生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会触及理论知识学习中不曾涉及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及专业技能,从而推动教学成果最终向产能化的方向发展。

三、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拓宽专业领域发展

服装行业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但绝大多数的高校将培养对象都集中于服装设计方向,忽略了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像服装样衣制作、服装产品陈列、服装品牌策划以及服装买手等职业是目前服装相关企业的紧缺岗位,学校可以在专业基础课程安排中,增设这些方面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日后的发展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进行深入学习。通过课程开展的实效培训,以此来深度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从而拓宽其就业过程的可选范围。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应用型服装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