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入胸臆 笔底生风雷
——谈兰干武及其书法

2019-12-17 05:02胡传海
艺术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风雷书法报大字

文/胡传海

若邪步兵七言联

行书手稿

我真正看到兰干武开笔写字是在美国,当时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邀请我们一起访美办展,我们住在一个房间,一个行程下来彼此有了较深的了解。我感觉他为人做事沉稳可靠。后来当我看他写字时,方才知道他的书法路数是碑帖交融,笔致浑厚华滋,线条苍茫绵密,好像让他写在一本册页上和一张长条的纸上,他一落笔我就感觉特别有味道,内敛又有张力,不由得让我心生敬佩。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兰干武是一个很有品位的编辑、记者和书法家。他曾经为我编辑的《书法研究》写过文章,文字很有穿透力,后来我才知道他还是一个作家。兰干武曾经一个人办了一本杂志,在那本杂志里我们可以看见他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在兰干武执掌《书法报》和《书法报·书画天地》期间,正是中国书法泡沫化达到顶峰的时期,《书法报》是中国书坛最有分量的报纸,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兰干武依然和很多书法新闻工作者一样,默默地为广大书法家服务和做嫁衣裳,很少急吼吼地为自己去谋点利益。我们每天都在整版整版地介绍他人,但是自己却很少有机会来宣传一下自己,比如办一个独立的个展等。燃烧自己点亮别人是我们书法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所以,当我听到兰干武忙活了一辈子,终于要为自己像模像样地办个展览,就觉得特别的高兴,这不仅是他的个展,也是代表了广大书法编辑记者的一个缩影!与干武交往就可以发现他为人处世沉稳大气,不事张扬,曲尽委婉。其书法风格也有点相似,着手于章草、北碑与汉隶,于力透纸背、一波三折处下功夫,用笔涩进徐出,笔到力到,非那种如行云流水般的写法。他写的字笔笔耐看,字字可以琢磨品味,真所谓一字有一字之态,一字有一字之奇,用尽心思于波澜不惊处。所以,他是清末碑学兴起后的践行者。由于他不是一味地用北碑的写法,所以,也就避免了那种峻刻方整、单薄外露的弊端。由于他在隶书上的内功,使得他的字精力内蕴,趣味无穷。而且他的字特别适合于写成擘窠大字,越大越壮,越大越气势恢宏,就像摩崖石刻上的大字一定要用这种笔法去写,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看得过瘾。所以,当我在图片里看到他在地上写大字,我想这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了。正如其他朋友所评:“大的不是字形,大的是一个书家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我才真正理解他追求的“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目的之所在。另外,他的书法写得极为自然,顺势书写,了无滞碍。明朝吴宽说过:“由其蓄于胸中者有高趣,故写之笔往往出于自然,无雕琢之病。”可以说正是由于兰干武趣味高雅、视野开阔,才会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自创一格。我想正是因为兰干武的深厚的学识文化,他作品里的学养和读书意味才能不断地透过纸面汩汩溢出,益人神志,故纸的馨香弥漫着灵魂气息,或内敛,或静气,或如高山流水,心之相通;或别有洞天,柳暗花明;其洒脱也,豪情贯通古今,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我想这种表现风格正契合了兰干武的为人,有大气象但又不露锋芒,我每和他相处他都笑容可掬,一如和煦春风拂面,然而在交谈时又不时露出智慧的光芒。其实,我感觉到他性格中有股强烈执拗的劲道,认准了就不会回头,正是他这种坚守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功。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人生就是在追求一个圆满,相信通过这次展览,我们一定能感受到干武浓郁的学问之气和笔底风雷,共同获得人生的圆满和提升!

伯玉祠诗一首

猜你喜欢
风雷书法报大字
风雷顶 响姥爷讲故事
风雷顶 上学了
城厢区中学“四有体育课堂”学以致用的实践研究
八个大字
李雪峰
《书法报》征订
马小虎的错题集
薛正俭的书法作品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郭风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