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觉统合训练中教师的有效性指导

2019-12-17 08:00蔡晓虹
考试周刊 2019年86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训练方法

摘 要:感觉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儿童感觉统合一旦失调,就会表现出容易分心;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自我概念差;动作笨拙、粗心;注意力转移困难;言语与语言发展缓慢等,从而影响儿童的发展。教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进行训练时,应注意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和有效的指导方法,提高和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训练方法;有效指导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感觉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儿童感觉统合一旦失调,就会表现出容易分心;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自我概念差;动作笨拙、粗心;注意力转移困难;言语与语言发展缓慢等,从而影响儿童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孩子大脑发展的内在规律,应用感觉与感觉统合教育促使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提高注意力、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等。现在我就自己在感觉统合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训练合理化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渐加深难度的方法是教师在感统训练中所应遵循的一条训练原则。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有时将给孩子带来伤害,让孩子厌倦或惧怕感统训练。作为教师,在训练中要将器材的训练和幼儿的操作能力相结合,提出恰当的要求,让幼儿经过自身的努力能成功地完成对器材的操作。如在半球木桩的训练过程中,我第一次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站立在半球木桩上,只要站稳即可。第二次我要求幼儿能站立在半球木桩上,自如地向前走。第三次我则要求幼儿头上顶物,在半球木桩上走。三次训练我逐渐增加了难度。当然在同一次训练中,也可采用循序渐进、逐渐加深难度的方法。如:第二次半球木桩训练中,我采用逐渐增加半球木桩数量的方法,让幼儿从走距离短的半球木桩,过渡到走距离长的半球木桩。第三次半球木桩训练中,我给幼儿头上所顶的物品由像盖子一样的大飞盘过渡到小沙包。这样对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让幼儿一步步在进步,最终获得更多的收益。

二、 创设游戏情景,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我们应从小就给孩子创造一定的游戏刺激环境。”做为教师,如果能在运用专门的感觉统合器材对孩子进行有關的训练活动时,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不仅能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能进一步激起感统失调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记忆清晰,思维更活跃。如:在小滑板训练中,幼儿可头戴乌龟头饰附趴在小滑板上,学做小乌龟爬行;两个幼儿背靠背坐在小滑板上,学做螃蟹走路;给予幼儿一个方向盘,让其坐在小滑板上,用脚跟移动,把小滑板当作汽车来开。又如:在对感统器械进行整合的训练中,创设了“到小兔家做客”的游戏情景,要求幼儿到小兔家做客要划船经过小河(即俯卧在小滑板上滑行)、跳过陷阱(行进跳过四个小蹦床)、走过沼泽地(直线走过半球木桩)最后到达“小兔的家”。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和角色扮演,让原本枯燥的训练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让训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效果。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因此在感统活动中,教师如果能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训练,无疑能激发幼儿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如:在羊角球绕障碍训练中,我将幼儿分成了四组进行PK赛,各组你追我赶,活动气氛热烈,训练达到了一个个的高潮。

三、 合理运用音乐,提高训练效果

感统失调的幼儿对音乐敏感性强,教师在训练中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可以有效地调动和调整感统失调幼儿的情绪,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并配合训练,从而让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旋转浴盆训练中,刚开始幼儿对躺在浴盆中进行旋转感到害怕、紧张,有着排斥的心理,当轻柔的音乐《睡吧小宝贝》响起时,孩子们逐渐放松了紧张的情绪,慢慢地随着音乐闭上眼睛,舒服地躺在浴盆中转动了起来,有的孩子还禁不住咯咯咯地笑出声来。又如:在羊角球蹦跳训练中,教师可采用欢快的《兔跳》乐曲,让孩子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跳跃。在平衡台训练中,教师则可采用低沉的《狗熊走》乐曲,让幼儿随着低沉缓慢的音乐节奏站在平衡台上左右摇动,当孩子们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时,音乐帮助孩子们感受到了如呼吸一般富有节奏的跳跃或摇摆。在用按摩球按摩身体各部位的训练中,教师可播放轻柔的睡前音乐,如小野丽莎的钢琴曲《极度放松睡眠音乐》、轻音乐《睡莲》等, 帮助幼儿放松身心,提高幼儿身体各部位的敏感度,增强幼儿的触觉刺激;在竞赛式的综合感统训练活动中,教师则可采用较为激扬的进行曲式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等,以激起幼儿高昂的情绪,让幼儿积极勇敢地投入到训练中。

四、 采取多样的训练队列,促进训练中师幼互动

感觉统合训练中的训练队列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半圆形、圆形、方形、同字形,也可以分为四路纵队、两路纵队、一字横排等等。但无论教师采用何种队列,都应该以有利于训练的开展、便于师幼互动为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感统训练时,应根据训练的人数、所训练的器械及训练的动作,有所选择地排列训练的队伍。如:在训练“俯卧在小滑板上静止平衡”的动作时,我先让幼儿一人拿一块小滑板围成一个圆,并让他们坐在滑板上看圆心中的老师讲解示范俯卧在小滑板上静止平衡的动作。然后,我让每个幼儿头朝圆心进行训练。这一排列方式不仅能让每一个幼儿全面详细地看到老师的示范,更便于老师在幼儿训练时进行全面的观察指导,也有利于让幼儿互相了解同伴间的训练情况,达到互相勉励的目的。在训练“学会将身体趴在滑板上,双掌撑地向前(后、左右、转圈)滑行。”的动作时,我让幼儿一人拿一块小滑板前后插空排成两队,这一排列方法同样能让前后两排的孩子全面详细地看到老师的示范,最主要的是便于孩子理解老师所讲的各个训练方位。在训练中,也能看清老师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滑行动作。两次感统训练的器械虽然都是小滑板,但训练的动作不一样,其队列的排列方式就应有所变化。又如:在训练“坐在独脚椅上抛接皮球”的动作时,我让幼儿呈半圆形坐在独脚椅上,这样有利于教师将球逐一抛给每一个孩子,并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动作,达到师幼互动的目的。教师在训练中采取多样的训练队列,不仅能使训练顺利地进行,能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还能让幼儿产生新鲜感,对训练保持兴趣。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进行训练,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提高和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注意力、思维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秀杰.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吴振荣.将感统器材训练融于游戏之中[J].现代特殊教育,2000(12):29-30.

作者简介:

蔡晓虹,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石狮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训练方法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钢琴视奏训练方法探析
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