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引领 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2019-12-17 08:11李纪珍张雪梅
新经济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动能创新能力制度

李纪珍 张雪梅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全面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巨大的市场优势转化为全面创新的强大动力,将巨大的农村市场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动力,形成蓬勃向上的新动能和新型农业经济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化,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数据显示,以2014年为100,2015-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和270.3,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34.1%和28.7%。更为重要的是,在2018年我国新经济增长中,创新驱动指数对新动能指数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10.3%,这表明创新引领我国新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一、创新对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制度创新对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创新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制度创新实践,保障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稳步实施,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制度创新本质是改革开放,核心是激发活力,目的是产业转型升级,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国内大局方面,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践形成的“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负面清单实际上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样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开放的市场更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源自浙江实践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一重大制度创新,实实在在地降低了创新的制度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与创新活力,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流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形成。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服务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的设立清晰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属性,清晰反映了新时代金融资本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路线,清晰反映了新时代发展对创新的鼓励和包容,必将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创新发展,夯实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石。

在国际大局方面,201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更高水平开放奠定更坚实的法治根基,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外商投资法》不仅是对外商权益的法制保障,最重要的作用是宣示我国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对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倒逼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外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让中外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势必会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聚焦实业做强主业,提升竞争力,促进新动能的形成。

(二)技术创新对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的创新指数已经排在第14位,较去年又上升3个位次。特别是随着中国在5G和量子通信密码等基础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其处于全球领先阵营,万物互联互通逐渐变成可能,从而全面实现重塑传统产业、打造智能新产业的轉型升级。

以5G为例,5G是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杆。据lplytics统计,中国厂商的5G标准必要专利占36%,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随着中国5G的正式商用,有望带来高附加值的收入,促进无人驾驶、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产业发展,加速新动能的形成,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一方面,龙头企业引领新产业发展。在5G领域,华为领跑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技术贡献量,其5G标准必要专利申请量为2160件,占比18%,在所有厂商中排名第一。尽管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但今年A股中与华为5G产品相关的供应链上市企业的市值已经增加超过5000亿元,不少概念股涨幅达一倍多,极大激发了市场对5G新技术、新产业的投资热潮,形成了庞大的新经济市场效应。

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以5G商用手机为例,华为和小米是中国5G手机的龙头企业。由于手机产业供应链长,产品精密度高,技术含量高,5G手机的研发和制造带动了我国相关供应链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了国际竞争力水平。比如,手机智慧屏、基带芯片、无线声控、屏下指纹、印刷电路板、内存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产品的研发,促进了类似京东方、华星光电、中微电子、兆易科技、汇顶科技、歌尔科技、蓝思科技等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从而提升了我国高端制造业和网络安全的整体创新水平。

(三)模式创新对新业态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商业模式创新在促进新业态形成、推动新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过去十多年来,线上消费这一模式创新重构了零售业,催生了电子商务新业态,推动了新零售和数字经济这些新经济结构的形成。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服务为核心进行的模式创新,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出共享经济新业态。模式创新形成的新零售、数字经济以及共享经济,一方面依赖于信息产业底层技术的创新支持,包括网络传输和网络安全技术;另一方面,其产生的大量数据又会支持信息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大数据、智能产业和区块链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推动我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新阶段,还应该看到,我国新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转型不充分的难题障碍,需要重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自主创新定力

由于我国处于市场大开放、技术大变革的历史交汇期,在国产技术和外来技术的对比竞争中,保持自主创新定力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保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是创新主体的定力,确保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全球领先创新地位。其次,要保持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和尊重创新发展规律的定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让创新赋能万千行业。再次,要保持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定力,确保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同创新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创新贫富差距。最后,要保持全球化创新的定力,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加快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打造全球开放创新共同体,不断提高创新竞争力。

(二)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尽管我国在5G等一些新兴技术方面取得了暂时的领先地位,但我国仍面临整体创新能力不强、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的创新发展形势,创新提升新经济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都需要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例如,芯片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石,我国在芯片制造和设计能力上都不具备强大的创新竞争力,芯片进口额已超过石油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口产品,仅2018年的芯片进口额就超过了3100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高端通用芯片还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遏制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高端芯片这样的产品研发就涵盖高端制造装备、新材料、系统架构等方面的整体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

另外,我国互联网产业虽然发达,但主要集中于商业零售等电子商务领域,对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工业互联网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创新带动效应不高,产业间协同创新能力较弱。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尤其需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全面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巨大的市场优势转化为全面创新的强大动力,将巨大的农村市场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动力,形成蓬勃向上的新动能和新型农业经济。

(三)防范化解创新风险

由于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创新全球化不确定性的影響,加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包括传统创新系统失灵和“伪创新”等在内的创新风险日益突出,防范化解创新风险也是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传统创新系统失灵主要是由于新技术与新产业供需失衡导致,新技术供给或者不能满足新产业的需求,或者远远超出了新产业的需求,原因在于技术供给端与需求端的脱节,容易出现创新同质化现象。“伪创新”则是贴着创新标签,占据着资本市场的资源,却携带知识产权地雷的抄袭行为。“伪创新”现象的产生常常在于没有尊重创新客观规律而导致的“大跃进”思维以及监管缺失。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代,防范化解创新风险要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且更好发挥政府的制度创新与监管职能。

在创新人才供给方面,一方面要加快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加大工程师等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本土创新人才的供给;另一方面要构建有利于紧缺行业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制度,加大全球化创新人才的供给。在创新技术供给方面,要建立以国家产业开放创新中心为核心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树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高校和研究机构面向产业需求进行研发,试点实施灵活多样的科技成果转化形式,提高创新效率,形成产教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创新技术供给新局面。此外,不能忽视政府在技术创新反垄断上的监管职能,有序引导龙头企业在构建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生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李纪珍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动态竞争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雪梅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后)

猜你喜欢
动能创新能力制度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