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干部食童”趣闻

2019-12-17 08:18车澈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作餐早餐食堂

车澈

干部食堂,顾名思义,就是官员吃饭的地方,又称机关食堂。古代干部就有食堂,而且发生的事情,简直妙趣横生。

李世民的独家发明

虽然早在秦汉时期,特别是西汉,朝廷出于对亲近大臣“有烹饪之养”,也搞过“廪食太官”之类的恩惠(《汉书·贡禹传》),毕竟没有在大范围普及。根据唐人崔元翰的《判曹食堂壁记》记载,唐太宗“克定天下,方勤于治”,决定延长每天朝会的时间,为了不让参与的官员饿肚子,又以“聊备薄菲”为配套措施,由朝廷提供一顿免费的“工作早餐”,食堂就设在金銮殿的廊庑下。因行之有效,备受欢迎。

不久,唐太宗又把自己的独家发明推广到京师其他官署和各级地方政府,成为定制。晚唐蔡词立在《虔州孔目院食堂记》里称:“京百司至于天下郡府,有曹署者,则有公厨。”可见,唐朝三百年间,干部食堂办得还是有声有色的。以后的各个朝代也均沿袭了这一制度。

古代的干部食堂,标准的名称叫“公厨”,但也有其他不同的称呼。各级地方政府及中央各有关部门的派驻机构,亦各有本署公厨,如“县食堂”、“判曹食堂”、“孔目院食堂”、“节度使院食堂”等名目。另外,所有上述公厨在为官员们提供工作餐的同时,还要另办专供吏员即一般科员或辦事员吃饭的食堂,称“吏厨”或“佐史厨”、“府史厨”等。

管理中的弯弯绕,简直五花八门

由于干部食堂的资金,除了皇帝搞的“天厨”之外,“百司官厨”和地方各干部食堂都由自己的“小金库”来负担,所以,其中的油水是可想而知的。也就是说,谁能掌握和管理干部食堂,谁就拥有了一条发财的门路。

首先是拿“小金库”里的钱去放贷生利息。所谓“月权其赢,羞膳以充”,实际上,一顿午餐根本吃不了这笔钱,剩下的钱,就由大家分,俗称“伙食尾子”。

其次,管理者多吃多占现象严重。《旧唐书·窦轨传》里说,管理者“尝遣奴就官厨取浆(饮料),既而悔之”,此为有权势者把食堂当做自家食品柜的实例。

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虑,一般机关首长均把干部食堂承包权交给自己亲近的人,这种人在历史上叫“长随”。

为了一顿饭,就餐者往往风雨无阻

或许是家里穷,或许是干部食堂伙食确实好,古代不少官员很在乎这顿饭的。

清朝崇彝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有一段回忆,颇为有趣。光绪时,作者在京师都察院供职。照惯例,“每夏季改早衙”,食堂里的午餐供应也改成早餐。院中有位吏科给事中陈应禧,“每日必到署,虽阴雨,持伞涉水,无不到者,其实为早餐也。”七月初的一天,作者值夜班,早晨起来,“大雨如绳,司中无人”,暗忖这位陈御史大约也不会来了,岂知茶役走来说:“开饭否?后堂陈老爷待之已久,专候老爷同餐!”

干部食堂制度在明朝走过一段弯路,曾经被最“抠门”的朱元璋取消过。明人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五中,有一段“洪武间,朝参官皆赐食”的记载,又称“至(洪武)二十八年十月,以供给为难,始罢之”。国家财政紧张到了这种地步,连官员的一顿工作餐也管不起了,朱元璋实在不容易啊。好在朱棣上台后,又恢复了干部食堂制度。

清朝的干部食堂最豪华,特别是在嘴巴馋、求口福之乾隆皇帝当道的年代,上行下效,那些生财有道、“效益”极高的单位,干部食堂可与五星级餐厅相媲美。据《水窗春呓》介绍,当时各地河务机构的食堂,“其肴馔则客至自辰至夜半不罢不止,小碗可至百数十者。厨中煤炉数十具,一人专司一肴,目不旁及”。小碗就有一百多,那么,大碗则更多,满汉全席恐怕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

猜你喜欢
工作餐早餐食堂
设立村级工作餐的思考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经典微小说:《工作餐》
那些年领袖们吃过的工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