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乐府诗叙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变

2019-12-18 15:15金光源
山西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诗题乐府诗乐府

金光源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一、魏晋乐府叙事的减弱特征减弱原因分析

诗乐作为传统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受到统治者高度重视。但在战乱纷起的三国时代,儒学迂阔不合时用之一面暴露无遗。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魏代文人看来,诗歌主要是个人抒情言志之具,于移风易俗、巩固统治关系不大。故魏代文人虽有乐府诗创作,但与汉乐府相比,较注重个人情志之抒发,故其表现手法较多纵情直抒,而较少细致模写和讲述故事的兴趣,虽抒情中仍含一鳞半爪的叙事因子,但总的看来曹魏乐府中叙事色彩呈削弱趋势。

魏代乐府叙事性减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时文人乐府创作多为拟作,即诗题沿袭汉乐府旧题,用旧题来抒写自我情怀。汉乐府,如《乌生》、《陌上桑》、《东门行》等,诗题与诗之内容往往直接扣合。当乐府诗的内容与题目之间失去直接关联,也就很容易不再按原题去编述故事,而更多地倾向借题发挥,抒发作者本人的情志。如曹操所作《蒿里》,这首诗题即为借汉《挽歌》旧题,而曹操则借来描写当时董卓作乱给天下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并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

二、南朝乐府叙事与北朝乐府叙事的比较分析

乐府诗创作发展至南北朝时期,达到了汉魏以后又一个昌盛局面,形成了乐府文学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其中,又以南朝乐府的成就最为突出。南朝时间不长,但其乐府可分为两个阶段:东晋、宋、齐阶段以民间歌谣创作为主,包括吴声、西曲、神弦歌等,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之小诗,且风格上趋于轻巧艳丽,内容上多歌男女艳情;梁、陈时期民间乐府留存渐少,文人拟乐府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风格上,则以轻艳为主。他认为新声日滋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恢复雅乐。其实,南朝乐府新声的兴起是受到了整个社会风习的影响,有着它的历史必然性。

南朝乐府叙事与汉乐府相较,有三点显著不同。一是题材变窄,主要集中于爱情叙事(这可能与文献的散佚和保存的选择性有关)。二是叙事手法侧重不同,突出地喜爱用谐音双关法及“四季相思”的铺排方式。三是总体风格不同,如果汉乐府叙事可用“高古之美”概括,那么南朝乐府的叙事则指向“清绮之美”。关键在于今日所见之南朝乐府多以爱情叙事为主要内容。

在这首诗中,梅是令人振奋的,巧妙地运用了民歌和四季相思的季节变化,描写了一个从早春到深秋的女孩,从现实到梦想,再到长期的情人,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虽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已表现出纯熟的铺叙技巧。

北朝政权更迭频繁,成乱不断,人民生活动荡艰难,又因语言文字需要翻译记录,故从现存文献看,北朝文学作品数量和成就都不如南朝。然而乐府诗却最能见出北方民族气质,颇有可观之处。《乐府诗集》中未设“北歌”之名,但卷二五横吹曲辞所收的《梁鼓角横吹曲》实际上就是北歌。

北朝乐府民歌之突出长处即在于叙事意味浓郁。周建江《北朝文学史》说:“就艺术性而言,北朝民歌善于叙事体民歌的创作。”从题材上看,英雄叙事成为北朝乐府叙事中最光辉的部分。如这一时期诞生的《木兰辞》即为不朽之杰作。

这首长篇叙事诗在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代表了北明乐府的最高成就。尽管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和地域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基本可断定原创于北朝,传到南方经南朝人乃至唐人修饰加工而呈今日所见面貌。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和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经历,层次清晰,视角转换频繁而自然,叙事时间的快慢迟速控制极佳,该快处一掠如飞,该细处则娓娓道来、细腻刻画,故事场面丰富精彩,对话生动风趣,从而塑造出一个令人敬佩和赞叹的女英雄形象,体现出与南朝乐府不同的质朴刚健之美。

猜你喜欢
诗题乐府诗乐府
乐府诗
品读乐府
诗题漫议
明诗制题之叙事*
《乐府三首》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唐代试律诗诗题用典与唐代史鉴思想
小学古诗词教学“三步法”
《吕氏春秋》乐论对《文心雕龙·乐府》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