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贝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操作要点

2019-12-18 02:04彭敏肖珊庞全
中国水产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贝类虾苗对虾

文/彭敏 肖珊 庞全

该文介绍了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鱼虾贝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生产情况。2017年~2018年取得年亩产对虾544.6kg、鱼类266.9kg、贝类220.3kg的成效。结果表明,该模式各品种的放养比例及放养密度合理,充分利用了池塘空间,降低了单位养殖产品的饲料耗用,改善了养殖水域环境,提高了对虾养殖成功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养殖病害一直是困扰对虾养殖业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随着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的逐步加强,业内更是认识到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对养虾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年来开展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并自2016年起实施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虾池塘生态综合养殖技术研究”,我们总结形成了一套以鱼虾贝池塘混养为技术核心的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该模式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的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念,在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对这一模式操作要点进行介绍,并对养殖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操作要点

(一)设施设备条件

1.池塘:养殖池塘面积以5亩~10亩为宜,方形圆角,水深1.3m~1.8m,排水口设于池塘中央底部。养殖场应配备尾水处理池塘。

2.围网:以排水口为圆心,用聚乙烯网在池塘中部设置圆形围网,围网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0cm,下端埋入池塘底泥下20cm,网目大小为3.5cm~4.0cm,以鱼不能逃逸为度,围网面积占全塘面积五分之一。

3.增氧机:配备水车式增氧机,用于水体增氧并可使池水以排水口为中心旋转。

(二)前期准备工作

将池塘及进水沟渠的积水排净,封闸晒池,清除池塘里各种污物杂物。并检查维修堤坝、沟渠、闸门等。每亩用生石灰100kg~150kg进行消毒。安装好进水闸网,外闸网40目,内闸网60目以上。

(三)进水肥塘

投苗前5d~7d开始肥塘,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视天气及水色状况3d~5d施一次肥,施肥应在晴天上午进行。肥料应选用水产专用藻类营养肥,以可溶性有机肥为宜,并配合施藻种。视情况在晴天中午开动氧机约2h,促进藻类的生长繁殖。

(四)混养品种选择及放养

1.品种及规格:南美白对虾虾苗体长0.8cm~1.0cm,罗非鱼或鲻鱼鱼种50g/尾~150g/尾,牡蛎或贻贝大贝,以2个月内能上市的规格为宜。

2.放养密度:南美白对虾3万尾/亩~5万尾/亩、罗非鱼或鲻鱼200尾/亩~300尾/亩、牡蛎或贻贝80kg/亩~100kg/亩。此外,在围网外对虾养殖区域每亩放养10尾~15尾革胡子鲶或卵形鲳鲹等肉食性鱼类,能更好地预防对虾传染性病害。

3.放养时间及顺序:池塘经施肥培水后,先放养虾苗,养殖约3周后,在池塘围网内放养鱼种,再养殖3周后,在围网外吊养贝类。

4.试水:虾苗放养前,每口塘用容量约10L的干净容器盛30cm深的塘水,置于避风遮阳处,随机取30尾虾苗放入观察24h,全部健康存活的为正常,可投苗。因蜕壳残食损失2尾以内的,重新试水1次,正常的可投苗,有发红或其它异常死苗的,查明原因排除问题后再投放虾苗。

5.水温和盐度:池塘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可投放虾苗,各品种投放时其原养殖水体或苗袋水与塘水温差小于3℃,盐度差小于5。

(五)饲料投喂

1.投喂管理:投放虾苗后一个月内给对虾和杂食性鱼类分别投喂虾饲料和鱼饲料,每日投喂2次。投放虾苗一个月后至整个养殖结束,围网内的鱼类不做投喂管理,只给围网外的对虾投料,每日投喂3次,其中1次用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拌料投喂。

2.投饲量的确定:根据池塘内对虾数量和大小计算出理论投饲量,结合饲料台的观察情况,再综合对虾状态、水质环境状况、水温、天气状况等因素而定。放养前20d内视水质肥瘦适当增减投饲量;在40d~70d阶段投料要足,以保证对虾快速生长所需;70d后要注意控料,视情况减量,以防投饲过量造成浪费及水质败坏。

(1)虾苗放养后一个月内的日投饲量参考表1。

表1 一个月内日投饲参考量(10万尾苗计)

(2)对虾生长各阶段的投饲率参考表2。

表2 各阶段对虾日投饲率

(3)饲料台设置及检查:每塘放置1个~2个饲料台,饲料台须保持清洁干净,每日第一、三餐每个饲料台内放2%的饲料,将饲料台提出水面放料,饲料须平均撒布在0.5m2的台面上。检查饲料台的时间:养殖20d~40d时为间隔2h~2.5h,40d~60d为1.5h~2h,60d~80d为1.1h~1.5h,80d后为1h。在规定的时间内饲料台上的饲料基本食尽为宜。

3.投料操作要求:开口料及0#料要加水搅拌全塘均匀泼撒;1#料后直接干撒,沿池边10m的范围均匀投撒。

(六)水质调控

1.水质指标:良好的水质指标参照表3。

表3 养殖水质指标

2.添换水操作

投放虾苗前水位达1.0m深以上,投苗后30d内不排换水。一个月后开始少量排水,期间视雨水情况决定是否添水。养殖全程池塘水色水质及各理化指标正常情况下,通过排污及添水调控水质,不需换水操作。养殖后期(60d后)水色不佳,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异常时,适当换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10%以内。溶解氧低,水色水质不佳时,适当换水。所有塘水经排水渠汇集到尾水处理池,处理后再排入海区。

3.微生物制剂的使用

投放虾苗前首次施放芽孢杆菌或复合益生菌制剂以后,养殖过程每隔10d左右追施一次。养殖过程中,出现浮游微藻繁殖过度、氨氮过高、阴雨天气等情况时,施用光合细菌制剂。当浮游微藻繁殖不良时,可同时施用复合益生菌和芽孢杆菌制剂。出现水质老化、溶解有机物多、亚硝酸盐高、pH过高等情况时,施用复合益生菌制剂。使用消毒剂后,应补施有益菌。

4.肥料的使用

养殖过程中,因为天气突变,如下大雨、大降温、转风向,引起微藻死亡,使水色变清,透明度变大时,补施有益菌和氨基酸肥水素。

5.水质、底质改良剂的使用

水质和底质不良、浮游微藻繁殖不良时,施用底质改良剂。养殖水体缺氧、浮游微藻繁殖不良时,施用高效增氧剂。养殖过程pH值不稳、水浊、泡沫多时,施用腐植酸。下大雨,pH值降低,前期低于7.8、后期低于8.0时,每亩施用10kg碳酸氢钠和10kg白云石粉。

(七)病害防控

每日凌晨及傍晚应各巡池一次,注意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情况。清除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发现病虾及死虾及时捞出进行处理,并检查病因、死因。各塘工具分开,不得相互串用,养殖工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到他人负责的池塘上进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养殖期间定期检测虾池是否有病原生物。药物使用应符合《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的要求。以投放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藻类、混养适宜的品种和机械增氧等作为养殖水环境调控,以及病害防控的主要手段。

(八)日常管理

1.巡塘检查。早晚注意巡塘,重点观察塘边坡是否有虾异常游动。任何时候发现虾有浮头迹象的立即全部开机,并报告。勤检查,注意闸门、池坝安全、增氧机运转是否正常等。

2.监测记录。每日记录好当天的养殖日志。溶解氧于投苗后20d左右开始每日6∶30~7∶30及16∶30~17∶30测量。比重在每次进水后及雨后测量。施肥后每日测pH值及透明度,pH值早上太阳出来前测量,小于8.0时须报告,透明度中午测量,温度在低温期早上测量,高温期中午测量。氨氮、亚硝酸盐每周测一次或按管理人员要求进行测量。

3.观测对虾生长情况。每10d抛网抽样测量一次对虾体长,观察判断对虾的喂养及健康状况。

4.其他管理。每天开动增氧机使对虾残饵、粪便等随水流穿过围网带入到养鱼区域;注意检查围网保持其与塘底地面接触部位网目通畅,对虾能进入围网内而鱼不能逃逸出来;通过池塘中央的排水口适时排换水,以配合控制池塘水质,池水盐度宜控制在5~18。

(九)收获

收获前4h应停止投料。收虾前1d~2d将鱼和贝类捕捞上市或移至其它池塘。其他管理要求与对虾单养方式相同。根据情况可采取排水收虾法、定置陷网诱捕法、锥形电网收虾法。应利用尾水处理塘收集养殖外排水,采用沉淀、过滤,种植大型藻类或水生植物,底播双壳贝类,施用渔用微生物制剂等措施进行处理,72h后排放。不具备尾水处理塘的,宜使用不排水收获方式。收获后全池泼洒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渔用微生物制剂,72h后排放。做好销售记录。

二、养殖结果

2017年~2018年两年在远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累计示范养殖成功161.5亩,达到年亩产对虾544.6kg、鱼类266.9kg、贝类220.3kg。在近年我国南方地区对虾养殖生产排塘率极高的情况下,该养殖模式成功率高,展现了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三、分析和讨论

相对于现有的其它对虾池塘养殖模式,本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模式通过设置围网进行多品种池塘分区混养,围网内的杂食性鱼类能清除池塘的残饵及大颗粒有机物,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不能到围网外养虾区域抢食虾料。围网外再配养适量的肉食性鱼类以摄食病弱死虾,防控虾病传播。此外,养虾区域再混养贝类,以增强对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的滤食作用,进一步清洁水质。多品种的同塘分区混养能合理利用池塘水体生态位,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不同习性特点互惠互助,共同生长,并减轻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在提高养殖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模式采取中央底部排水排污的方式,通过增氧机搅动池水带动水体中的残饵及其它有机物汇集到池塘中部,既给杂食性鱼类带来了饵料,又大大降低了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通常虾塘中央底部区域因汇集大量的污物,溶氧量低,健康的对虾很少在此活动,在此区域用围网隔离混养鱼类,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减少对虾正常活动的地域的占用,使鱼虾混养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对虾成活率高。

本模式放养顺序安排合理。虾苗放养的早期活动力弱,池塘底部各处均较为干净,对虾在围网内分布也较多,此时若放养鱼类包括杂食性鱼类均易捕食小虾造成损失,且初期投喂量少,池塘内残饵等不多,故在放养虾苗约3周后再放养鱼类,既保障虾苗的成活率,又适时开始清除残饵及病弱虾。开始混养鱼类的时候,池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不高,藻类较少且不够稳定,此时若混养贝类,因贝类强大的滤食藻类的能力,对培养维护水体中稳定的藻类不利,故在放养鱼类约3周后再吊养贝类,因为此时已进入到养殖的中期,利用吊养贝类控制开始过于繁盛的藻类及滤食有机碎屑,从而充分发挥混养鱼类和贝类对对虾养殖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而降低其负面的影响。

本模式在投放虾苗后一个月内给对虾和杂食性鱼类分别投喂虾饲料和鱼饲料,其后至整个养殖结束,期间只给围网外的对虾投喂虾饲料,围网内的鱼类不再投喂饲料,靠摄食水流从养虾区带来的残余饵料及其它有机物为生,该混养方法饲料的利用率高,氮、磷等排泄物少,有利于水域环境的保护。

本模式各品种的放养比例及放养密度合理,充分利用了池塘空间,降低了单位养殖产品的饲料耗用,提高了对虾养殖成功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显著。

猜你喜欢
贝类虾苗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2022虾苗采购指南全新出炉!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长”出来的珍宝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2021虾苗采购指南出炉了!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育苗成活率平均提高10%!拜耳打出“王炸”,联手诺维信双雄出击,在虾苗行业祭出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