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有效患者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12-18 11:05雷香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卡培生存期进展

雷香菊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一病区 邓州474150)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占乳腺癌的15%[1]。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年轻女性,病理分级较高,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差。因此治疗以化疗为主要手段,且通常复发转移发生较早,与其他亚型相比预后较差[2]。改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重大挑战。对于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需予以联合化疗方案控制肿瘤,一线化疗方案适当延长可改善患者总生存期。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延缓肿瘤进展,药物维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化疗有效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予以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月收治的PR、ER、HER2 均为阴性,病灶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已转移的乳腺癌女性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免疫组化明确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且激素受体PR、ER、HER2 为阴性;病灶局部晚期无法手术切除、已转移,分期ⅢB~Ⅳ期;存在至少1 个可测量病灶;年龄18~70 岁;预计生存期12 周以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COG)[3]为0~1 分;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存在心肾功能、骨髓功能异常;存在其他组织恶性肿瘤史;存在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治疗依从性的合并症。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应用一线联合化疗。其中卡培他滨(国药准字H20073024)2.5 g/m2,2 次/d,餐后30 min 服用,治疗2 周停药1 周,3 周为1 个用药周期,每2 个周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联合化疗4~8 个周期,待病情缓解、稳定后,对照组停止化疗,观察组继续维持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用药方法、剂量同前。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自联合化疗开始,至疾病进展开始时间)以及毒性反应(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4]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未出现新病灶且维持4 周以上,骨转移灶经CT 或X线证实完全消失,维持8 周以上;部分缓解:原发病灶肿瘤最大长径乘积缩小25%,未出现新病灶且维持4 周以上,骨转移灶溶骨性病灶显著缩小或出现钙盐沉着,且维持8 周以上;疾病进展:较最小目标病灶最长径总和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骨转移灶治疗开始8 周内出现新病灶或病灶显著增大;疾病稳定:病灶变化介于部分缓解与疾病进展之间,且持续24 周以上,骨转移灶治疗8 周内无效果。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6 毒性反应[5]参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关于药物毒性评价标准,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分为0~Ⅳ级,手足综合征分为Ⅰ~Ⅲ级。

1.7 随访 自确认疗效1 个月起,每1 个月随访复查B 超、CT 或MRI 等,持续随访至患者死亡或疾病进展。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3.03~21.24 个月,平均为8.14 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52~12.17 个月,平均4.53 个月。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3,P=0.003)。

2.3 两组毒性反应比较 对照组未出现手足综合征,观察组出现Ⅰ级、Ⅱ级、Ⅲ级手足综合征例数分别为19 例、12 例、5 例。观察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4,P=0.000)。上述所有毒性反应经合理处置后,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毒性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乳腺癌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三阴性乳腺癌以PR、ER、HER2 表达全阴性,并伴随基底细胞型标志物以及Ki-67 为特点。此类亚型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且易对化疗药物形成耐药性,对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无效,易出现早期转移,且多于初诊后1~3 年内复发,5 年死亡率高,与其他亚型相比预后较差[6]。

三阴性乳腺癌极易局部复发,并向肺、肝、脑膜等部位转移,复发转移后患者失去了手术时机,此时采用一线联合化疗有效率可达40%,但缓解期较短,停止化疗后容易发生进展[7]。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采用疗效佳、毒性低、患者依从性好的维持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卡培他滨是一种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经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后经过三步酶反应,代谢为氟尿嘧啶,具有5-氟尿嘧啶的抗肿瘤活性,经胸腺嘧啶磷酸化酶催化完成。胸腺嘧啶磷酸化酶在正常组织中浓度低于肿瘤组织,卡培他滨给药后可造成肌肉、血液氟尿嘧啶浓度高于肿瘤组织,可靶向性杀死肿瘤组织。因此卡培他滨具有高度选择性,且其避免了胃肠道外给药的屏障问题,因此具有相对理想的临床疗效。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无法治愈,一旦停止化疗,疾病很容易进展,因此可参照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目标是巩固一线治疗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同时减少药物毒性累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维持治疗药物选择分为单药维持以及联合用药维持,因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耐受性欠佳,对于高强度的持续治疗难以耐受,因此常采用单药化疗维持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显示,对于晚期乳腺癌,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有效率可达40%[8]。另有研究显示,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经一线联合化疗稳定后,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八成患者可维持原有疗效,超过32%的患者临床获益[9~10]。两组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多为Ⅰ级、Ⅱ级、Ⅲ级,无需中途停药,经处理后均可耐受。手足综合征只出现于观察组,其中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9 例、12 例、5 例,且所有患者经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治疗,提示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安全性高,适合长时间维持治疗。

猜你喜欢
卡培生存期进展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无病生存的影响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