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分析

2019-12-18 11:05靳艳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银屑病皮损炎症

靳艳玲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民医院 睢县476900)

银屑病为以炎症反应与表皮增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银屑病临床上大致分为关节病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及寻常型,其中以寻常型最为常见[1]。中医学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血瘀型及血燥型,其中以血热型发病率最高[2]。基于中医“诸内必形诸外,诸外必本诸内”的治疗理念,本研究旨在分析清热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2 月~2018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0~68 岁,平均年龄(39.20±3.28)岁;病程2 个月~13 年,平均病程(2.71±1.82)年;皮损部位:全身10 例,四肢10 例,躯干7 例,头面部3 例。研究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0~68 岁,平均年龄(39.43±3.55)岁;病程2个月~13 年,平均病程(2.86±1.88)年;皮损部位:全身11 例,四肢9 例,躯干6 例,头面部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皮肤病学》中有关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斑块、丘疹、红斑等皮肤损伤,边界清楚,有银白色鳞屑覆盖,刮除后可见点状出血与薄膜现象,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血热证中医辨证[3]:脉弦滑或数,舌质红、苔薄黄,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皮疹瘙痒剧烈、颜色鲜红,心烦易怒。

1.3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相关诊断标准;近1 个月内未使用过维甲酸类与维生素D3衍生物药膏及类固醇激素者;近6 个月内未使用过雷公藤、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2)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未按规定按时服药者;合并精神疾病及治疗与调研依从性差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卡泊三醇软膏(国药准字H20050125) 与卤米松乳膏(国药准字H20153118)外用治疗,早晚各涂抹1 次,待炎症及皮损瘙痒减轻后,降低卤米松乳膏的使用次数,逐渐采用卡泊三醇软膏进行替代。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方(鸡血藤30 g,赤芍15 g,紫草根15 g,白茅根30 g,生槐花30 g,丹参15 g,生地黄30 g),水煎取汁200 ml,1 剂/d,早晚饭后温服。两组连续治疗2 个月。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炎症因子、皮肤瘙痒程度、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皮肤损伤水平及临床疗效。(1)炎症因子:采用ELISA 法对患者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水平进行监测。(2)皮肤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进行评定,评分0~9 分,分数越高表示瘙痒越难以忍受。(3)皮肤病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进行评定,满分2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4)皮肤损伤水平:采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指数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说明皮损越严重。(5)临床疗效:疗效指数不低于90%,瘙痒消失,皮损消失或仅极少数残留,视为痊愈;疗效指数未达到90%但达到60%及以上,瘙痒偶有发生,皮损消退60%以上,视为显效;疗效指数未达到60%但达到20%及以上,瘙痒仍存在,皮损消退30%以上,视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视为无效。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治疗后PASI)/治疗前PASI×10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 进行统计学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IL-17、IL-6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L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VAS、DLQI、PAS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DLQI、PA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DLQI、PAS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DLQI、PAS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VAS、DLQI、PAS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称银屑病为“白疕”,由皮肤如疹疥、肤色发白,且痒、搔挠起白皮得名。因素体营血亏损、内蕴血热、化燥生风导致肌肤失养而致。历代医家多以血虚、血瘀、血热对其进行论治。明代医学典籍《外科正宗》认为该病“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明代中医全书《医学入门》中记载“疥癣皆血分热燥,以致风毒克于皮肤,浮浅者为疥,深沉者为癣。”近现代《外科真诠》《外科证治全书》《医宗金鉴》《外科大成》《外科正宗》等对中医皮肤科学、外科学说影响较大的中医著作均认为银屑病乃因体内血瘀、血虚、血热、血燥等原因导致邪气风毒侵入所致[4~5]。

清热凉血方源于中医著名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所著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方中生地黄行滋阴润燥、清热凉血之效;紫草根、鸡血藤、白茅根可凉血、活血;生槐花凉血解毒、清肝泻火;赤芍散瘀止痛、清热凉血;丹参清心凉血、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燥、散瘀止痛、清肝泻火、清热凉血之功效,以达凉血而不留瘀、清热而不伤阴的目的[6]。

在银屑病的免疫机制中,T 细胞处于主导地位,其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辅助性T 细胞17(Th17)在机体自我防御反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IL-17 属于Th17细胞的主要效应因子,可影响中性粒细胞在银屑病皮损中的移行与聚集,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皮损面积加重;TNF-α 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极强的抗感染能力;IL-6 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增殖与分化,对Th17 细胞的分化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 清TNF-α、IL-17、IL-6 水 平 及VAS、DLQI、PA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10]。综上所述,采用清热凉血方治疗寻常银屑病(血热证),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银屑病皮损炎症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妊娠与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