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改善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作用研究

2019-12-18 11:05卢红治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补阳脑血栓黏度

卢红治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脑病科 洛阳471000)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脑血栓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显著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居民各种疾病死亡的首位,脑血管病死亡率151.91 人/10 万人。脑卒中居全球范围内60 岁以上人群死因的第二位[1]。目前脑血栓的治疗尚无特异性方法,中医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我院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3 月~2019 年2月收治的100 例脑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男34 例,女16 例;年龄35~73 岁,平均(58.16±5.83)岁;发病时间6~42 h,平均(14.83±6.18)h。观察组男32 例,女18 例;年龄35~72 岁,平均(59.36±5.91)岁;发病时间6~40 h,平均(15.08±6.21)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中脑血栓诊断标准;(2)患者符合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3]中气虚血瘀证;(3)首次发病,发病72 h 内入院;(4)患者知情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昏迷、无法配合治疗或配合研究;(2)入组前行抗凝、溶栓治疗;(3)合并颅脑损伤、出血倾向、脑肿瘤;(4)患者肝肾障碍或精神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甘露醇降颅内压,营养神经,防感染;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090353)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 静脉滴注(30 min 内滴完),2 次/d;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13023635)100 mg 口服,1 次/d。观察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基本方:黄芪(生)120 g,当归尾6 g,赤芍5 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 g。辨证加减:虚寒者加用熟附子5 g;脾胃虚弱者加用白术12 g,党参15 g;肢体麻木者加桂枝15 g,鸡血藤30 g。1 剂/d,每次100 ml 口服或鼻饲,2 次/d。两组连续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标准分0~45 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4 个等级:无缺损(0 分)、轻度缺损(1~15 分)、中度缺损(16~30 分)及重度缺损(31~45 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3)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IHS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脑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cm/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cm/

3 讨论

脑血栓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脏内附壁血栓、脂肪等各种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致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障碍,造成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现代医学认为,脑血栓发病与血液凝聚、黏度增加等因素关系密切。脑血栓属中医学“中风、卒中”等范畴。《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可见,中风的基本病机为脉络瘀阻、气滞血瘀。故对脑血栓治疗,治病必求于本,临床宜补虚、化瘀、通络。另外,气虚为发病根本,血瘀是发病核心,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因此临床治疗应补气活血,标本兼顾,以达到气充血旺,脑络畅通。

补阳还五汤来源于《医林改错》,基本方中重用生黄芪,将其作为药方主药,起到补气化瘀之功,使脾胃元气大补,气旺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同时辅以当归、桃仁、赤芍、红花、川芎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之功[5]。方中红花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赤芍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地龙有清热息风、活血通络、通经止痛之功;桃仁有活血祛瘀功效;当归尾有补血活血、活血化瘀之功;川芎辛散,有解郁、通达、止痛等功效,为血中之气药。全方共奏补气化瘀、通络通经之功。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脑血栓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获得理想效果。

脑血栓的形成是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病理过程,是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因素所致。补阳还五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脑血栓患者血液黏稠度、凝聚状态,增加纤溶酶活性,以此改善机体微循环。补阳还五汤还能扩张血管,加快大脑血流速度,减轻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有效调整血流功能,并能改善机体神经功能,调整自主神经血管运动功能,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脑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溶解。综上所述,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患者,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猜你喜欢
补阳脑血栓黏度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