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9-12-18 11:05鲁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伤性体位针对性

鲁燕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 郑州450015)

创伤性脾破裂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高达20%,居腹内实质性脏器损伤首位,主要由车祸、高空坠落等引起,具有出血迅速、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极易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需及时行脾切除术治疗[1~2]。术后康复情况为决定脾切除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为强化手术效果、保障预后康复的重要手段。针对性护理干预提倡“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实施护理一系列流程进行施护,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明确化、科学化,更具针对性,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预后转归[3~4]。我院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行脾切除术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 年9 月~2018 年6月收治的70 例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 例,女15 例,男20例;年龄25~56 岁,平均(37.10±8.2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 例,坠落伤10 例,刀刺伤6 例。观察组35 例,女14 例,男21 例;年龄26~57 岁,平均(38.03±8.3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8 例,坠落伤11 例,刀刺伤6 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4]。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创伤性脾破裂;均行脾切除术;知晓同意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伴有严重精神疾患;哺乳期或妊娠期;恶性肿瘤;伴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监测生命体征(血压、体温、脉搏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精神状态;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1)体位护理及强化生命体征监测。麻醉清醒后给予低流量吸氧,协助患者术后12 h内行平卧位,病情稳定后改体位为半卧位;若出现失血性休克则将头偏一侧,抬高上半身20°~30°,抬高下肢15°;每间隔2 h 协助患者翻身或更换体位;术后2~3 d 每间隔30 min~1 h 测量1 次脉搏、呼吸及血压,病情稳定后2~4 h 测量1 次;控制脉氧饱和度>96%,若出现呼吸加快、心情烦躁、四肢冰冷等表现则及时告知医师处理;严密观察记录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变化情况,若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则查看患者是否出现腹腔内出血,可依据血小板数量适当给予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治疗。(2)出血护理。观察24 h 出入量及引流量、引流液性状、颜色,每2 小时挤压1 次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扭曲、脱落,若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 ml 且颜色鲜红则考虑出血的可能,即刻告知医师处理;术后5 h 引流管引流液超过400 ml 则考虑可能出现腹腔内出血,立即测量患者血压,进行心电监护,并给予1 kU 巴曲酶,引流液逐渐减少,脾窝引流管引流出20 ml 淡红色引流液时则停用巴曲酶。(3)切口护理。观察患者切口有无渗液、渗血等情况,若包扎纱布有污染则及时更换,确保引流口及切口干燥清洁,若患者切口剧痛难忍则可给予适当止痛药。(4)体温护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保证术后1 周内体温不超过38.5℃,若过高则考虑发生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5)防止血栓护理。协助患者翻身、扣背,并指导其深呼吸、有效咳嗽,对受压部位及骨突处予以按摩,鼓励患者进行轻度活动;关注患者血小板变化,必要时可给予抗凝药物干预。(6)营养支持。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患者机体处于高耗能状态,术后早期禁食期间需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补充机体所需高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胃肠功能稳定后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食物以补充营养物质,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确保患者身体无异样。

1.4 观察指标 (1)并发症。(2)康复进程(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3)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100 分,≥90 分为非常满意;70~89 分为基本满意;≤69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表2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2.3 两组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脾切除术为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主要治疗手段,效果显著,但患者术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有研究数据显示[5~7],脾破裂患者实施脾切除术后24 h 内出血率高达3%,感染发生率高达5%,血栓形成率高达8%,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康复。因此加强对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服务,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护理仅限于环境营造、常规注意事项叮咛等,缺乏目标性及针对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性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更科学化。有研究认为[8],半卧位有助于减轻患者腹部张力、改善血液循环,而休克体位则可促使血液回流,提高回心血量。因此针对性护理干预依据患者不同病情实施不同体位护理,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针对性护理强化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可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以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均带有各种引流管,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各管道的护理,保证引流畅通极为必要。针对性护理通过加强对各引流管的观察、无菌操作、引流管口护理等一系列管道护理服务,可保障术后引流的畅通,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血栓形成为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脾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患者预后恢复中起重要作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协助患者扣背,鼓励患者深呼吸、进行轻度活动及按摩等,可防止患者术后血栓形成,观察组经干预后未见1 例血栓形成。本次研究通过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切口护理、引流护理、体温护理等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进程。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这可能与护理人员精湛的护理服务技巧、亲切的服务态度及经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减少、康复进程缩短有关。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患者,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创伤性体位针对性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