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2019-12-18 11:05田东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出血量产后产妇

田东晓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民医院 汝阳471200)

产后出血是产褥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突然,若未能及时救治可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是导致产妇休克或死亡的首要原因[1]。因此,产科临床工作中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准确地筛查出产后出血高危人群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确保产妇安全[2]。以往采用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准确率较低[3]。本研究分析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2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观察组年龄23~41 岁,平均(29.53±5.28)岁;孕周37~40 周,平均(38.92±2.50)周;初产妇48 例,经产妇12 例。对照组年龄22~42 岁,平均(30.04±5.72)岁;孕周38~41 周,平均(39.34±2.67)周;初产妇43 例,经产妇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孕周37~42 周;单胎妊娠;产妇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患有精神疾病;新生儿先天性疾病或死胎。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产程情况,注意宫缩、宫口及胎心变化,胎儿娩出后正确剥离胎盘,积极处理胎盘及胎膜残留,监测产妇出血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见表1)综合评估产妇情况(参照文献[4]将评分>7 分定义为高危,5~7 分为中危,0~4 分为低危),对中高危产妇(评分≥5分)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1)产前宣教。产前向产妇及家属详细介绍分娩相关知识及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危害,并指导产妇有效预防和处理,取得产妇配合。(2)产前评估。产前对产妇身体进行科学评估,详细了解其孕产史及产检情况,正确评估可能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协助产妇进行产前各项检查,预测胎儿体质量。(3)心理干预。详细了解产妇心理、精神状态及需求,多与产妇沟通交流,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产妇放松心情,并为产妇及家属答疑解惑;嘱产妇家属及朋友多关心鼓励产妇,帮助产妇获得更多家庭支持。(4)按摩与预防性用药。胎盘娩出后触摸产妇子宫底部,在子宫壁上进行有规律的按摩,力度均匀适中,强化子宫收缩,并给予20 U 缩宫素注射液宫体肌肉注射。

表1 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

1.3 观察指标 (1)使用称重法计算产后2 h、24 h出血量,出血量(ml)=[湿敷料重量(g)-干敷料重量(g)]/1.05。(2)产妇入院时及产后第1 天行血常规检查,计算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值,并记录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娩出后24 h 内出血量>500 ml),统计两组输血率。(3)使用自制问卷评估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满意80~100 分;基本满意60~79 分;不满意60 分以下。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

表2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

2.2 两组红细胞、 血红蛋白下降值及产后出血率、输血率比较 观察组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值及产后出血率、输血率比较

表3 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值及产后出血率、输血率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鼓励生育二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孕次>2 次、瘢痕子宫妊娠在临床越来越多见,关于产后出血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5]。早期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直接关系到产妇抢救的成败与预后,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操作简单,通过查阅产前资料、询问及护理体检全面评估,可有效筛查高危产后出血产妇。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临床多应用的是1984年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制定的评估表,但经研究论证该评估表对产后出血预测的准确率相对较低[6],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也随着发生了一定变化,原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已不适合对当前孕产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评估。

本研究选择陈慧制定的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项目,加入产次(多次妊娠、再次剖宫产可导致子宫肌层受损,瘢痕形成,影响子宫收缩功能[7])、贫血(贫血产妇对大量体力消耗耐受力较差[8])、预测胎儿体质量(巨大儿孕妇子宫过度膨胀可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功能[9])、产妇精神状态(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和剧烈情绪波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垂体后叶缩宫素分泌)4 个可能导致出血增多的重要因素综合评估。该量表经麦桂霞等[10]证实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更为准确地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研究采用该量表筛查出中高危产妇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后2 h、24 h 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筛查中高危产妇,做好产妇产前健康宣教、产前评估、心理干预,帮助产妇放松心情、获得更多家庭支持、树立信心,并在胎盘娩出后适当按摩强化子宫收缩,给予适量缩宫素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猜你喜欢
出血量产后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