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机长刘传建:我不喜欢当英雄,我只是尽本分

2019-12-19 05:43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驾驶舱客舱机长

十月上映的《中国机长》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双赢,其背后的故事也一度成为微博热点,传奇机长刘传建再次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英雄,可那些死里逃生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却少有人知道。

话题:专业、冷静、面对死亡。做好平凡,成就不凡

事情发生在20 1 8年5月1 4日7时0 8分;在9800米高空,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驾驶舱右前座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驾驶舱气温骤降到零下40多度,舱内严重缺氧;仪表台受损失灵,和地面失去联系。

飞机下方就是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一旦飞机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客舱里的乘客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突然从天而降的氧气面罩,和被甩到空中的乘务员,让他们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

孩子开始哭闹,乘客开始呕吐,与驾驶舱失联的乘务长,一边吸氧,一边用尽量镇定的声音广播,提醒乘客保持吸氧。客舱里一片混乱。

这时,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机长刘传健身上。他身穿短袖衬衣,身体被不断撕扯,他感觉自己已经变形;他的双手冻得发紫,却必须在缺氧失去意识前做出承担128人生命的判断。庆幸的是,他始终保持清醒。

7时20分,刘传健把飞机带出了青藏高原山区。事故发生的34分钟后,飞机终于平安降落在跑道上。

客舱里乘客鼓掌欢呼;驾驶舱里,机长刘传建,第二机长梁鹏,副驾驶徐瑞辰,三个大男人陷入了沉默;静静地坐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刘传建鼓起勇气说了一句:“我们都还活着。”

《中国机长》高度还原了死里逃生的全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机长”。

但这并不是全部。电影里没演的,是一个更牛的中国机长刘传健;是他背后的平凡与不凡。

话题:责任、细心、沉着、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第一次单飞让我重新认识生命”

这样的逃生经历,只能用奇迹来形容;而创造奇迹的,并不是无坚不摧的英雄,而是血肉之躯的人。虽然心理素质强大,机组人员后续还是花了很长时间复建。

刘传建患上了“高空减压症”,而且在开始的几天,一直失眠,浑身痛痒,在随后的1个月里,刘传建每天都要去医院接受治疗。副驾驶在5个月后做复飞体检,进行眼压测试的时候,还有心理阴影。通过半年的调整和训练,刘传建才再度战胜了自己,重新通过飞行考试,第二次接过制服。

英雄可以被神话,神话无法造就英雄;真实的英雄,必定要熬过那些常人无法熬过的平凡岁月。人们都说,刘传建之所以能把飞机开回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战斗机飞行员的经历。那段经历,刘传建过得并不轻松。

军校对于他来说,只是艰辛和淘汰的开始。并不是每个考进军校的人都能成为飞行员,70%的人都面临着淘汰。那时,同学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玩笑: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那时,刘传建来不及想太多,他只想着不能被淘汰。直到他经历了第一次单飞后,他才真正明白飞行与生命和责任的关系。

当时,塔台指挥员告诉他,他的飞机前轮没有放好,不能着陆;于是,他只能在空中盘旋,一圈,两圈,三圈 整整飞了六圈,大概有一个半小时左右,油已经耗得差不多了,起落架仍然没有放好。但是飞机必须要落地,指挥员告诉他操纵要领,结合他自身的训练,准备着陆。

高度从变成50米,30米,10米;终于主轮接地了,但前轮仍然没有放好。他的飞机上除了他,还有领航员,通讯员。当飞机终于稳稳地停在跑道上的时候,他清晰地看到,半个跑道已经被保障车、消防车、救护车排满。

那次来之不易的着陆让他意识到:虽然平时训练了很多特情,但是当真正的特殊情况来临的时候,是完全超出想象的。

从那以后,刘传建每次检查飞机,都会多看一眼。哪怕有一点疑惑,他也会向机务维护人员询问。他说:只有一丝不苟,才能保证生命安全。

话题:无用与有用、细节、有意与无意。“无用的知识在关键时刻救我性命”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能做到的,恐怕不多。在“5.14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刘传建正在执行飞行任务,他和同事讨论到一个问题:驾驶舱的逃生绳的长度是多少。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结论。但是刘传建却把它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在执行飞行任务前,他赶紧去翻书,找到了5.5米的结论。他马上给前一天一起飞行的同事发信息,告诉他答案。

逃生绳的长度,和飞行员平时的操作没有太大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这个问题不知道也没关系,但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它或许就会救你的命。

我们一生会学很多知识,但生活中用到的,或许只占10%。逃生绳的长度,就属于那90%的知识,即使在“5.14事件”中,也没有发挥作用。那么,这90%,我们为什么还要学?

刘传建说:这90%,就是在别人都说不行的时候,让你可以勇敢地说:我行!

“5.14事件”之前,刘传建就因为喜欢游泳,经常在家练习憋气。最长的一次,他闭气4分钟。事后在调查这个事件的过程中,刘长建清晰地记得从挡风玻璃破碎那一刻开始到着陆期间所有的操作,调查人员觉得不可思议。就是这项无意当中储备的体能,在关键的时刻,不仅救了他自己的命,也救了飞机上119名乘客的命。

今年3月,刘传建受邀到央视做演讲。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用生命守护的一名乘客。在看到乘客的一瞬间,刘传建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女孩子冲上台,与刘传建拥抱。

她说,刘机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劫后余生,是此生最幸福的事情。世间其实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神力,英雄的背后,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只要普通人可以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就可以成就不凡。

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是救人于水火的英雄;但对他们本身而言,他们就是出于职业本能,做好每一份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

正如美国电影《萨利机长》里的一句台词:我不喜欢当英雄,我只是尽本分。

只要把平凡做到极致,你也可以成为不凡的英雄。

猜你喜欢
驾驶舱客舱机长
阅读理解专练(五)
中国机长
飞机客舱内的空气循环
跟踪导练(三)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机长吃饭那些事儿
跟踪导练(四)3
中国民航如何保护飞机驾驶舱?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