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聚集的力量
——近二十年全球城市化变动趋势*

2019-12-19 06:56文图丨联合国人居署韩肖倩校对毛其智
人类居住 2019年2期
关键词:特大城市生育率大城市

文图丨联合国人居署 译|韩肖倩 校对|毛其智

1995-2015年城市人口 图|联合国

非洲的城市增长率几乎比欧洲的增长率快11倍。

1990 年以来,世界人口日益聚集到城市地区。这一趋势在不断的形成,并因城市居民绝对人数的大幅上升而引人注目——年平均增加人数从1990-2000 年 的5700 万 上 升 到2010-2015 年 的7700 万。1990 年,世界人口的43%(23 亿)居住在城市地区;到2015 年,这个数字增长到54%(40 亿)。城市人口的增长在全球并非平均分布。有的地区人口增长更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占据的土地面积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快一些,有的则相对缓慢,不过,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区有城市化水平下降的报告。

非洲的城市增长率几乎比欧洲的增长率快11 倍

截至目前,亚洲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亚洲有21.1 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但这不再是人们曾经担心的发展灾难。作为一个拥有48%城市化率和全球城市人口53%的大洲,亚洲已成为全球的强者,2010 年创造了全球近33%的产出。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转型是由城市化和工业化驱动的,中国前十大城市占全国GDP 的20%。该地区的经济中心几乎全部位于城市,城市也因投资、基础设施、创新的竞争动力而繁荣。亚洲城市已成为全球积累和地区发展系统中的关键节点。

有些地区的城市增长率远远快于其他地区。很明显,1995 年至2015 年间,最高的增长率出现在世界最不发达的地区,非洲成为城市化最快的地区。而在另一个极端,以欧洲为首的全球最发达地区,城市增长率最低。非洲的城市增长率几乎比欧洲的增长率快11 倍。非洲的快速城市化主要由自然增长、农村向城市移民、城市住区因合并而形成的空间扩张、农村地区的重新分类,以及在某些国家,冲突和灾难等负面事件。由于非洲城市是全球最贫困的地区,其增长率就意味着对其资源基础的重大挑战,需要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建设并维持充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大约20 年前,在发展机构的支持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实施减少向大城市移民的政策;今天,多边和双边组织建议采取鼓励移民的政策,使贫困人口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通过更加有效的移民,使政府能够帮助减少农村地区的贫困。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占据的土地面积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一份对1990 年到2000 年全球120个城市样本的观察表明,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是17%,而建成区面积的增长率是28%。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翻一番,而城市所占的面积则将是现在的三倍。这样的城市扩张不仅是土地和能源的浪费,还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这也导致了过去20 年许多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

人口问题的第二个重要主题必然是许多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出现,特别在全球中低收入地区。大城市的定义是居民在500 万到1000 万的城市,特大城市则拥有1000 万以上的居民。过去20 年,这两类城市都有显著增加。1995 年,有22 个大城市,14 个特大城市;到2015 年,两类城市的数量都增加一倍,有44 个大城市,29 个特大城市。多数特大城市位于发展中国家,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因为,预计到2030 年,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几个大城市将变为特大城市。

1995-2015 年城市变化率

由于影响力和经济重要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化的先锋,但并不是发展最快的城市,城市人口也不占多数。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目前,拥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创造全球60% GDP 的前600 个大城市主要在发达国家。到2025 年,预计前600 个大城市做出的贡献将保持不变,其构成情况则会有所变化:将有更多城市来自中国、印度和拉丁美洲——表明城市的重心将转向发展中国家,尤其转向东南亚地区。

1995年全球城市化模式 图|联合国

2015年全球城市化模式 图|联合国

由于影响力和经济重要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化的先锋,但并不是发展最快的城市,城市人口也不占多数。增长最快的城市中心区是那些居民少于100 万的中小城市,在全球城市人口中占59%,在非洲城市人口中占63%。尽管这类城市具有人口的重要性和潜在作用,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工作却不成比例地集中在大城市地区的问题上,进一步提高了大城市的首位度。如要使中小城市发挥潜力,则应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新城市议程的一部分。

城市化的最后一个人口维度是生育和年龄分组。有三个重要趋势浮现出来。第一,随着更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总的生育率或平均每个成年女性生育孩子的数量有所下降。城市化与生育率的关系表明,相对贫困、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生育率高;城市化水平最低的非洲国家生育率高,而西欧、日本和北美,城市化水平高而生育率低。在中国,1982 到2008 年间因城市化造成总生育率下降22%,导致呼吁中国放开一孩政策,以不对人口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这种情况背后的发展动态很重要。全球最高的生育率在贫困的农业国家。伴随着城市化,国家获得财富,同时,女性的工作和教育机会增多,导致晚婚少育。在人口向小家庭转型的背后,积极的城市动力是复杂的,且已被深入研究。但一般来说,伴随GDP 增长的较高的城市化率,带来了全球生育率的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最贫困的非洲国家,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城市化,其生育率将大幅下降。

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地区的许多国家经历了婴儿死亡率下降,而生育率却居高不下的过程。这就形成一种人口增长的态势,以人口相对年轻为特点,15 岁以下的儿童占人口的28%,15 到24 岁的青年又占了17%。15 到24 岁人口比例的大幅增加被称为青年膨胀。2015 年,全球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有11.9 亿,88%在发展中国家。许多青年膨胀率高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青年失业的挑战,比成年失业率高两到三倍。这种情况在非洲、中东、南美洲、中亚和太平洋岛国尤其突出,在这些地区,青年在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青年膨胀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如果各国能够合理利用人口结构转变的力量,它可能成为刺激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机会。但在治理不当、经济效益差和不平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青年膨胀也增加了国内冲突的风险。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在新的城市议程中必须极其重视城市的就业和青年的参与。

从全球来看,60 岁以上的人口增长最快,年增长率3.26%。这一年龄组人口,1950 年占8%,2000 年上升到10%。到2015 年,60 岁以上的人口有9.01 亿,占全球人口的12%。目前,欧洲60 岁以上人口比例最大(24%)。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情况在全球均有发生,同样,到2050 年,除了非洲,所有地区将有25%的人口年龄在60 岁以上。

以上两种趋势都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年轻的人口要求在教育、培训、娱乐和社区设施,以及各种使年轻人生活充实的创新方式上进行投资。老龄化人口对医疗保健、娱乐、交通和其他老年设施的需求则会增加。在许多国家,还会涉及对老年社会的保障及养老金计划。

全球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到2050年,除了非洲,所有地区将有25%的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

猜你喜欢
特大城市生育率大城市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我国特大城市增至15个
What is VR 何谓VR
跻身特大城市,郑州跨河发展大郑北箭在弦上
北京的特大城市巨灾情景构建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特大城市快递垃圾增量占垃圾增量93%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