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份共话高质量

2019-12-19 07:45汪洋,陆永泉,周海兵
中国公路 2019年23期
关键词:管养农村公路农村

在现场会上,四川、江苏、湖南、福建、河南、浙江、山东、贵州8个省份的代表,从强化政策支撑、打造农村公路特色品牌、群众性养护、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全域创建、建立新机制、管养体制改革、聚力组组通方面,交流介绍了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四川 强化政策支撑

文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汪洋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汪洋

六年多来,四川省新改建农村公路17万公里,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新增345个乡镇、1.6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均占全国同期完成数三分之一以上;农村公路管养机构、人员、列养率实现“三个100%”,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基本实现全覆盖;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45个、全国示范县10个。

四川省人大制修订出台《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四川道路运输条例》,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省委一号文件连续四年统筹部署“四好农村路”建设。省政府出台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示范县评定等系列文件。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四好农村路”建设方案和督导考评等系列制度,搭建完善“四好农村路”建设制度框架。

四川省委将交通摆在22个脱贫攻坚专项方案之首;对藏区、彝区等深度贫困地区,省政府先后实施四轮甘孜州、三轮凉山州等专项推进方案。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公路补助标准平均高出30%以上,对提前实现“两通”目标的深度贫困县给予1000万元资金奖补。六年多来,共投入三州民族地区资金409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755亿元。

在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上,全省100%的县有农村公路实验室,97%的县有质量监督站,农村公路实现专业监督全覆盖。在深度贫困技术管理力量薄弱的地区,采取项目打捆招标模式,吸引国有大型企业统一承建农村公路。四川最偏远的高原深贫县石渠县,采用打捆招标模式两年建设农村公路近2000公里,是过去十年的总和。

同时,四川省提升“四好农村路”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客货并举。六年多来,全省累计新增通客车乡镇228个、建制村8063个。甘孜州与顺丰科技合作采用“无人机+冷链车+飞机+高铁”联运,实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松茸即采即运,1天左右即可保鲜送达国内主要城市。省内积极推进农村客运安装卫星定位,实施集中统一监控,提升动态监控能力。全省农村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和死亡人数年均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

江苏 农村公路融合发展品牌化

文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陆永泉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陆永泉

江苏省近年来坚持打造农村公路融合发展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发展“农村公路+产业”,突出打造“特色致富路”,支撑乡村产业兴旺。2013年至2018年,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9万公里,桥梁9225座,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80%。同时,江苏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电商”等模式,产生了一批以溧阳“1号公路”为代表的特色农路旅游品牌。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3亿人次,占旅游接待游客总量的40%;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6%。

发展“农村公路+生态”,全面打造“平安放心路”,服务乡村生态宜居。以路域环境整治、安防工程为抓手,重点建立“农村公路+生态”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生态环境自然和谐,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环境改善工程、实施农路安防工程、提升农路通行舒适度。

发展“农村公路+文化”,积极打造“美丽乡村路”,助推乡风文明提升。推动文化融合,注重农村公路与当地文化、党建文化融合发展,将传统建筑、乡风民俗、地域风貌、党建理念等融入农村公路建设;创建文化品牌,在全省开展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活动,目前全省已发布第一批14个独具江苏特色的品牌;提升文化品位,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创意设计大赛。目前,溧阳、江宁等6个县(市、区)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同时创建省级示范市3个、示范县34个。

发展“农村公路+运输服务”,致力打造“美好生活路”,提高生活富裕水平。客运方面,全省在全国率先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推动城市公交、县乡客运、镇村公交三级客运无缝衔接,提出“到2020年镇村公交100%全覆盖”目标;货运方面,加快农村物流资源整合,全省累计建成县级网络节点61个,乡镇网络节点568个,村级网络节点9895个。

同时,加快农村公路管养机制改革,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推动基层群管群治,实现行业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加快推进《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立法和县级交通运输机构改革,强化农村交通综合执法工作。将交通运输文明建设要求纳入乡规民约,吸引更多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

湖南 群众性养护增强群众获得感

文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周海兵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周海兵

湖南省在“四好农村路”建管护运过程中,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众成为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

湖南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因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不足、力量不强等导致的“失管”“失养”现象,大胆创新管养模式,积极构建群众性养护体系。目前,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中等以上路率比例提升到86.02%。

考评机制“新”,由省直接考核县市区,考评内容丰富,涵盖路况评定、群众性养护体系建设、路长制等,形成纵向到底的考评机制;检测机制“实”,建立省全面抽查县市区农村公路路况的检测机制,在县市区自检基础上(县道2年全覆盖,乡、村道5年全覆盖),省级每年实地抽检一定比例,将检测评定结果作为农村公路养护年度考核评分的主要依据;结果运用“准”,坚持全省排名、奖优罚劣,特别是将县市区考核结果与省级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挂钩,充分调动县级政府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湖南近年来结合“路长制”,创新构建全省群众性养护体系,积极创造公益性岗位,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和支持群众成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以“村实施四个一、乡做到查四季、县负责成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群众性养护体系,从机制上解决了农村公路谁来养的问题。

结合脱贫攻坚,下发了《关于服务脱贫攻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有能力的贫困人员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目前全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农民群众超过2.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超过1万人,每月增收800元至1500元不等,既解决了贫困户稳定脱贫,又建立起了稳定的养护队伍。

目前,湖南正以县为单位建设群众性养护智能化监管平台。临澧县是全省县级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管理平台试点县,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县政府、交通部门、乡(镇)政府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电脑可以随时查看全县所有公路每月养护记录,查看养护群众上传的现场照片、病害类型及危害程度等信息,实现了实时监管,促进了群众性养护日常化、经常化、规范化,全县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大幅提升。

福建 构建智慧农路管理体系

文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黄祥谈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黄祥谈

福建省坚持以“互联网+交通管理”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实施交通运输数据资源汇聚工程,打通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各子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渠道,构建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高效实用的智慧农路管理体系。

建设管理子系统以农村路网规划管理为基础,对全省农村公路规划、计划、数据更新实施闭环跟踪管理,有效促进了农村公路项目管理更加精准。各地市通过管理系统建立各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库,建设目标、项目分布和资金需求、项目库执行进展一目了然;项目前期开展、工程情况、资金拨付通过系统和App直观展示,实现了建设项目管理有效;项目交工时同步采集新建、改线路段GPS线性数据,在补助资金核销同时,通过系统自动更新基础数据,确保公路基础数据及时准确更新。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子系统集巡查、病害灾毁调查、事件跟踪和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有效促进了管养工作落实。管护巡养一体让抢通保畅更高效,农村公路管理App实时记录巡查过程轨迹,并同步记录公路病害情况,相关位置、图像等信息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应急联动一体让灾毁理赔更快速,农村公路管理子系统与保险公司理赔系统实现“线上数据共享”,灾毁信息直接通过手机App发送承保公司理赔报案;监督评价一体让养护管理更扎实,在调查病害的基础上,系统自动生成养护质量自评情况,省、市通过系统病害资料现场抽查专管员、养护企业巡查质量,并修正养护质量评定。

福建推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汇聚工程,搭建智慧农路管理体系。

运营服务子系统以移动终端、网站等为载体,为群众提供覆盖全省路况、道路客运、公交、出租、旅游景区、服务区等相关信息的“一站式”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了客运车辆的运营安全管理,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体系。除了城乡客运信息服务和客运车辆运行规范管理之外,物流信息共享服务进一步推进,通过整合农村物流骨干企业信息资源,完善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向公众提供物流运输资源信息。

河南焦作 全域创建示范县

文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闫小杏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闫小杏

目前,河南省焦作市6县市已创建成1个国家级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在此基础上,全市开展了全域“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已累计投入32亿元,建设高标准“四好农村路”3300公里,道路绿化7万亩,全市广大农村道路通行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农村公路全畅通、全通车,管养责任全明晰、全落实,所有路段全美化、全绿化,“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

近年来,河南焦作“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突出全域创建,推动整体提升。

焦作市要求所有县(市)区要全面创建“四好农村路”,形成了“县县有任务、区区都参与”的创建局面。六县(市)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开展创建,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五城区突出生态打造、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并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四城联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城市品质品味。

全域通硬化路。根据河南省关于“百县通村入组”工程的安排部署,全市迅速对556个自然村进行摸底调查,明确2019年要全面实现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通硬化路。

全域创示范县。通过三年集中创建,所有县市都要创建省级示范县,五城区达到省级创建标准。

与此同时,焦作市突出一招多效,发挥综合效益。全市构建了通畅、便捷、绿色、生态的交通网络,广大群众实现了高质量的“出门见路,抬腿上车”。全域旅游上档升级,美丽乡村相互串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太行——黄河湿地”全域旅游经济带,为打造“中原养生地、世界太极城”的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村振兴提质提效,四大怀药等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家门、远销国内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被评为河南省最宜居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号召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四好农村路”创建,得到了广大群众交口称赞,增进了干群关系,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夯实了基础。

浙江台州 共建共护共享

文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先华

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先华

共建上,围绕资金、技术两大难题,浙江省台州市以“两个拓宽”强化要素保障。拓宽筹资渠道,创新实施“部省补一点、市里奖一点、县乡挤一点、村里筹一点、乡贤助一点、项目拼一点”的“六个一点”模式。拓宽技术传递路径,开设省内首个“四好农村路”论坛,同步组建网络论坛,将培训人群延伸至乡镇、村一级,先后举办论坛11期、1200多人次参与,极大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共护上,建立新机制,制定“路长制”指导意见,层层划定全市各级路长“责任田”,并投入运行“路长制”管理系统,将路长工作与综治“四大平台”结合,形成三级监控网络,及时掌控路况路情,同步成立路长办,加强各级路长履职的监督、管理,真正实现从“路长制”向“路长治”的转变。探索新模式,立足市县乡村各自优势,开展联创共建,构建三级养护网络,通过授予农村公路“命名权”“广告权”“认养权”和建立党员积分卡(红黑榜)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营造新氛围,开展互比互学互看互评,形成政府主导、交通牵头、乡镇实施、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浙江省台州市推动共建、共护、共享,激发全民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新热潮。

共享上,结合省委省政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五水共治”“小城镇整治”等中心工作,台州市至2018年年底,共建成美丽乡村路75条、“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14个、美丽公路示范乡镇25个,为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特产业的培育壮大提供有力支撑。比如,在一条美丽乡村路建设过程中,将服务站与周边民宿绑定经营,使原有民宿扩大了经营场地,提高了经营档次,游客变多了,收入也增加了。该家民宿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更是每年向村里多交20余万元租金,该村依靠这家民宿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从“经济薄弱村”中除名。类似的案例在台州举不胜举。同时,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逐步深入,台州城乡运输网络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电商物流业的蓬勃发展,2018年年底,台州共有206个电商专业村,数量居全国第四,建成22个“淘宝镇”,数量居全国第二。

山东五莲 把养管效果转化为运营效益

文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副书记、县长 朱贵友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副书记、县长 朱贵友

山东日照市五莲县两年来新改建县乡道路36条,共350公里。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地处山东沂蒙革命老区东部,51万人口,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86%,是个典型的山区县。

五莲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小组,各乡镇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落实配齐640名路长,建立起了完备的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管护队伍。养护资金和管理机构运行经费,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县道和主要乡道养护资金由县财政承担,次要乡道和村道由县乡财政按4:6比例承担。

创新建养模式,全力提高“四好农村路”管理养护水平。全县组织实施了“突破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两年新建、改造、提升县乡主干道36条,共350公里,在整个县域拉起了八纵五横主干路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县道和主要乡道由县交通发展集团成立养护公司统一管养,次要乡道由乡镇政府管养,村道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管养。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注重把管养效果转化为运营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打开了“生态富县”的山门,将山岳、温泉、太极、狩猎、漂流、滑雪、采摘等精品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了路路相通、景景相连的全域旅游循环圈。拓宽了群众脱贫致富渠道,樱桃、苹果、板栗、小米等特色产业通过公路串点成片、成带,货畅其流,规模效益更加集聚。县交通发展集团还投资为道路沿途的34个“空壳村”,规划建设24处驿站,配套建设便利店、土特产市场等,每年为每村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提升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从2017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奖补资金,实施“巷巷通(户户通)”工程,组织群众自铺门前巷、自管门前巷,打通出行“最后一米”。发动群众就地取材,利用原石、毛石、花岗岩尾料等板材,透水铺装。到2019年年底,全县80%以上符合规划的村庄将完成巷道铺装。所有村庄到乡镇驻地不超过15分钟,到县城和高速公路不超过45分钟。

贵州盘州聚力组组通

文贵州省盘州市副书记、市长 李令波

贵州省盘州市副书记、市长 李令波

2016年,贵州省盘州市在实现了100%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运的基础上,科学谋划了2864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2017年,盘州市已按照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的目标完成施工图、预算审批等,并实施了300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2018年,共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2864公里。截至目前,全市通车里程达6476公里、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206.2公里,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

盘州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纳入全市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予以重点推进,研究出台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大决战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晰了职责任务、细化了技术标准。同时,探索实施了“一体系、五结合、一到位”的“盘州办法”。健全管理体系;强化源头治理与联合执法、重点整治与区域整治、科技管理与传统管理、定点检查与流动检查、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五结合”;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按照每年每公里1500元的标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进行管养,养护资金保障到位。

贵州省盘州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全面疏通农村经济发展堵点,“组组通”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

创新“交通+”融合发展模式:“交通+农业”,促产业发展,借力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娘娘山、沙淤等11个农业产业园区蒸蒸日上,132万亩刺梨、茶叶、软籽石榴等特色农业产业因路而兴,人民小酒、盘县火腿、民族服饰等盘货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交通+旅游”,促路景融合,打造1000公里旅游观光公路,建成25个农村客运站、开通客运班线101条,逐步形成了“城市公交+站场枢纽+农村客运+云平台”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交通+物流”,促电商发展,搭建“通村村”手机应用云平台,整合资源建成农村物流服务站323个、物流公司123家。2018年,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62万吨每公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02亿元。“交通+扶贫”,在建管养运各环节充分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助贫增收。近年来,共吸纳贫困户1.5万余人参与项目建设,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采用“公路养护+精准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投入道路保洁资金1108万元,带动2000余户贫困家庭年均增收5000元。2018年,盘州市顺利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

猜你喜欢
管养农村公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高速公路隧道智慧管养信息化应用研究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上海浦东新区公路智能管养模式实践探析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十三五”以来辽宁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2.7×104km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基于BIM的资产管养信息化系统在南京三桥的应用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如何实现市政管养文化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