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配交通“进博”体验再提升

2019-12-19 08:04
中国公路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架博会整治

11月5日到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行,18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3800多家企业参展,截至10日12时参观人数达到91.72万人次。规模如此宏大的展览,交通保障任务重大而艰巨。上海总结首届进博会的经验,按照“进得来、出得去、行得畅”的要求,在“精准、有序、可控”的基础上,增加“体验度提升”目标,举全行业之力,在配套建设、整治提升、运行保障等三方面精细谋划、周密推进、高效协调、务求实效,为进博会提供了安全、有序、便捷、高效的交通组织保障。

建设六项配套路桥

上海市建设诸光路地道、徐民路、诸光路二期地面道路、天山西路、北翟路地道主线,崧泽大道跨线桥人非工程等6项配套路桥。

诸光路地面道路南起青浦区崧泽大道,北至天山西路,全长700米,宽40米,设置双向四快两慢车道,与闵行区金丰路对接。它的建设涉及到两个区,且地面工程与诸光路地道工程同步施工,施工难度较大。2018年,为保障首届进博会顺利举办,该工程逐一克服架空线入地、交叉施工、路灯供电等难题,如期实现便道通车。2019年以来,上海相关部门积极解决验收、接管等问题,确保了项目按计划推进。道路建成后,方便了青浦与闵行两区市民的交通往来,同时与8月底通车的诸光路地道相互衔接,进一步完善了进博会周边的交通服务功能。

天山西路改建工程东起蟠秀路东侧,西至小涞港西侧,全长约900米,宽40米,标准段为双向四车道,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施工过程中,因涉及架空线入地,作业时序对道路施工进度产生了直接影响。上海多个部门协调,最终于9月19日顺利完成架空线入地,为道路施工预留了时间,确保了工程顺利完工。天山西路建成后与周边原有道路共同组成了通往“四叶草”的城市次干路网,不仅为进博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服务,同时极大地缓解了周边地区的交通压力。

北翟快速路离国展中心2.6公里,是进博会会址国展中心和市区联系的快速集散通道之一。作为会展中心周边配套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翟路快速路地道于10月25日建成通车,大大提高了会展中心周边路网的通行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展中心和上海中心城北面的交通联系,还可以缓解G50沪渝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除此之外,北翟路地道还被称为上海首条“会自主呼吸的隧道”。它利用地面中央绿化带设置通风、排烟口,进行全线自然通风和排烟。地道中每隔10米至25米开设一个“天窗”作为通风口,随时排出车辆尾气。这种全新的自然通风系统不仅可自然排出废气,在火灾等突发情况下迅速排出烟雾,为消防疏散和救援提供便利,还节约了地道空间,减少运维成本、降低能耗,堪称绿色节能环保隧道。

于10月31日开放通行的崧泽大道跨线桥人非设施工程,包括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两部分,连接闵行、青浦两区,下穿沪昆铁路,横跨小涞港河道。工程西起崧泽大道涞港路,东至崧泽大道华翔路,是连通国家会展中心与虹桥商务区的重要人非通道。道路分南北两线,长度分别为604米与589米。该人非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大大改善了该区域慢行交通的出行条件,提高路网通行效率。作为进博会周边配套设施之一,该工程承载着缓解完善“嘉闵高架崧泽立交”的交通网络功能,填补了该路段铁路两侧无非机动车及人行道的空白,有效避免了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在崧泽大道混行的安全风险,保障三者出行安全。

上海市6项配套路桥为进博会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缓解周边交通压力。

上海市在日常养护的基础上,高压冲洗、打磨、清洗高架桥,并涂装面漆,为桥梁“美颜”。

为保障参展与观展人员安全、顺畅出行,上海市投入全新纯电动出租车1500辆。

整治提升路桥面貌

上海市积极推进道路设施“提质升级”,做好道路精细化管理养护工作。围绕今年进博会保障重点区域,推进市管道路设施整治项目共20项,并增补重点路段高架涂装工程和高速公路整治工程7项,总共重点推进道路设施整治项目27项,包括市管快速路、越江桥隧、公路整治项目24项,高速公路整治项目3项。按照道路路况整治标准,开展道路、桥梁等设施的整治和日常养护工作,重点项目包括G2京沪高速公路桥接坡整治工作、G50沪渝高速公路中段平整度整治工程、G50沪渝高速公路西段平整度整治工程、G60沪昆高速公路维修工程、沪青平公路、北翟路局部路面等病害整治。

从2019年年初开始,上海对内环线以内主干路419个路段进行了平整度检测,开展了道路路面平整度及人行道专项整治工作。中心城10个区根据道路状况排摸,重点聚焦进博保障区域、架空线入地施工路段、美丽街区创建区域,共计梳理排定了454项中远期道路整治计划。其中,进博会重点保障区域优先整治。

通过高压冲洗、表面打磨等方式清洗高架,检测结构、修补缺陷桥梁结构,并为桥梁重新涂装面漆,提升整体面貌,完成了虹桥枢纽“一纵两横”、沪闵高架和内环高架道路两侧的涂装工程。在上海市绿容局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申字形高架悬挂绿化整治工程,更新整治11.65万箱,为延安高架、南北高架、内环高架、沪闵高架、虹桥枢纽及8大高架立交(延中立交、延西立交、沪青平立交、漕溪北路立交、虹梅立交、鲁班路立交、共和新路立交、天目路立交)准备苗木花箱近16万盆,在进博会期间,申字形高架上呈现百花齐放的效果。

针对南北高架路面使用年限较长、总体路况较差的情况,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上海市交通委改善路面技术状况,提高路面服务水平,整治南北高架路面,让南北高架路面焕然一新,提升行车安全度。针对虹梅南路高架积水问题,上海市综合整治积水点,拟在钢绗桥底部两侧重新布设排水管,排水立管采用抱箍及吊杆相结合的形式固定在钢桁桥梁底的横隔板上,解决了此处路面积水的问题。

除此之外,上海还整改完善了路边的附属设施,包括声屏障、波形护栏、轮廓标和防眩板更换、防撞墙和龙门架涂装、禁入栅补缺等内容。重点项目包括G2京沪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整修工程(江桥至嘉松)、G50沪渝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改善工程、G60沪昆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整新工程、G15沈海高速公路嘉金段进博会专项整治、S20外环高速公路(浦西段)、徐浦大桥、北翟路整治、沪闵高架涂装整治、内环高架整体景观提升等。例如,在南浦、杨浦、徐浦3座大桥景观灯光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外白渡桥景观提升工程、景观灯光融入外滩建筑群和浦江两岸景观灯光。在进博会前对相关灯光工程进行彻底地巡查和检修,并在进博亮灯期间每天安排定点驻守和维护,确保了进博会期间100%的亮灯率。同时,上海还按照环境整洁、设施美观的标准对部分重点收费站、服务区进行整治;更换城市道路中损坏的标牌,复划或重划标线,确保标志标线规范醒目。

完善运输保障系统

整改完善了声屏障、波形护栏等附属设施,并在前往进博会的交通枢纽处,准备苗木花箱近16万盆,提升整体环境。

在首届进博会“精准、有序、可控”的基础上,第二届进博会交通保障工作增加了“体验度提升”目标,明确“统筹保障、集约主导、均衡流向、内外衔接、精细管理”五项策略,进一步完善交通保障总体方案,细化专项方案,突出综合衔接、精细管理;采取多点布局交通服务设施点位的方式均衡进馆客流,鼓励集约化出行。其中,场馆西侧以轨道交通2号线、近端停车场客流为主;东侧主要为出租汽车、定制巴士、停车场接驳线等;北侧主要为轨道交通17号线、出租汽车;南侧主要为内部停车场客流。

在轨道交通方面,上海优化线路运能,采取全周期、全路网、全运力“三全”保障,2号线增加西段运力,10号线、17号线高峰缩短间隔;实施徐泾东站站点硬件改造,制定站点专项方案和进博会期间徐泾东站各出入口管控方案,高峰抵离场阶段4号、5号口保持开放,方便观众就近进出展馆。

在地面公交方面,上海增设13条公交专线,并投放车长12米的“白金刚”公交车超过200辆,另有100辆备车随时待命,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该车除了具备防撞功能、车身升降功能、轮椅上车设施外,还有正面玻璃及反光镜的防雾功能,玻璃一旦出现起雾现象,可以快速自动消除。此外,将首届进博会71路区间线服务时间15时至19时,调整为8时至19时全日延伸进入进博会P1停车场,进一步发挥71路中运量作用,开辟71路T2线延伸至虹桥机场T2航站楼。优化9条远端停车场接驳线、3条轨道交通接驳线设置。

在出租汽车方面,上海优化上下客点布置,设置东、西、北3个下客点,东侧1个上客点,离场保障时间按需提前。上海投入全新纯电动出租车近1500辆,组建进博会驻场保障专属车队,全天候保障参展人员安全、顺畅出行。

除此之外,上海还专门定制了8条线路的巴士,覆盖约50家酒店,并根据酒店入住情况及时增加线路。此外,还设置1条浦东国际机场至进博会P1停车场的免费专线。

城市快速路、市管公路、高速公路三方面分别成立专项小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会议期间的巡查工作。

考虑到进博会“散客比重可能提高、小车比重有所上升”的情况,场馆周边共设17处停车场,较首届进博会新增5处。周边临时停车场共计可提供大车泊位1100个、小车泊位7000个,在满足团队巴士的基础上,适当释放小车泊位。此外,停车场预约采取“分配+自由预约”和“提前缴费+提前取消”结合的方式,提高停车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上海还深化交通App功能,完善管控区、停车场、服务点的展示功能,整合信息、交通指南模块,新增国家会展中心及周边道路3D建模,新增全域交通导航功能。

上海市安装一系列交通指示牌,加强对国家会展中心及其周边区域车辆引导,保障进博会期间交通秩序平稳有序;根据国家会展中心历次展会,尤其是首届进博会的经验,第二届进博会召开期间早晚进出场高峰车流较为集中,且有明显的潮汐现象,上海设置进博专用道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进博会期间车辆进出场的效率。

2019年进博会期间,上海地铁延续实施“1+7+3”三级指挥体系,即1个集团级路网指挥中心,7个公司级分指挥部,徐泾东站、虹桥火车站站、诸光路站现场指挥点,通过现场联合指挥点模式统筹三线三站联动指挥。

成立专项小组巡查

为保障第二届进博会顺利召开,根据《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二届进博会高速公路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城市快速路、市管公路、高速公路3个方面分别成立专项小组负责管辖路段的巡查和整治。高速公路组自11月3日起,按照1日3巡的工作要求,布置质量评价小组、监理单位及高速管养单位分别开展了40余次的进博会专项巡查。主要包括:G15沈海高速公路沪宁至沪渝段、G60沪昆高速公路上海段、G50沪渝高速公路入城段及江苏至沈海段、G2京沪高速公路上海段、S26沪常高速公路上海段、S2沪芦高速公路迎宾高架至滴水湖段、S20外环高速公路。

公路组从9月16日至10月31日,按进博会保障计划对进博会周边国省道开展了7次专项检查。11月1日起,监理单位、养护单位共同开展每日全覆盖巡查12次,包括沪青平公路至前云路、北翟路闵行长宁区界至华翔路、沪莘枫公路沪闵路至北松公路、曹安公路和沪宜公路。

自11月3日起,城市道路组会同养护单位及监理单位专项巡视国家会展中心、豫园、和平饭店、杨浦滨江周边城市道路及延安高架、南北高架、嘉闵高架等重点快速路。

巡查中共发现、反馈、处置了488余处现场问题,有力地保障了进博会期间道路的美观舒适及安全畅通,确保了进博会的顺利召开。

期间,高速公路保洁出动人员7823人次、清扫吸尘车941台次、清洗冲水车575台次、防撞车635台次、施工车辆1201台次,冲洗路面累计14645.56公里,附属设施累计4219.12公里。市管公路共出动人员3459人次,清洗路面总里程11093.02公里,清洗附属设施近439公里,出动清扫吸尘车461台次、清洗冲水车163台次、施工车辆298台次,主要冲洗路面、防冲护栏、隔离墩、桥梁防撞墙、声屏障、匝道、收费广场、收费岛、收费亭棚、服务区、加油站等部位,以及道路中分带和两侧的垃圾等。

城市快速路保洁出动人员2043人次、清扫吸尘车786台次、清洗冲水车311台次、防撞车865台次、施工车辆559台次,冲洗路面累计6435公里,附属设施累计3580.917公里,主要冲洗路面、防撞墙、隔离墩、路缘带、声屏障、防眩板、栏杆、隧道侧壁等部位。

开展应急处置演练

10月11日上午,上海举行了“2019年中国进博会安全保障应急演练”。演练模拟了隧道社会车辆自燃应急处置、地铁故障后展馆离场大客流的应急处置等4种情况,动用公交车50辆、参演人员近1000人。

演练首先模拟了展会期间车辆在隧道内发生自燃。模拟情况为,一辆社会车辆在诸光路隧道内发生自燃。隧道内养护人员发现后,立即启用应急广播和情报信号提示板,告知其他车辆注意避让,通知相关部门前往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随着火势越来越猛,隧道内温度持续升高,消防喷淋系统自动启动,管道内泡沫和水倾盆而下覆盖了隧道内的所有车道,隧道内排风系统也随即启动。最后,火被扑灭,养护公司的牵引车进入隧道牵引烧毁车辆,清理车打扫现场,隧道恢复通车。

随后,演练模拟展会期间有可疑人员在地铁内携带危险物品。模拟情况为:在地铁徐泾东站进出口,通过重点人员管控系统发现有可疑人员欲在地铁内肇事,地铁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警方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地铁封站停运搜爆。交通保障指挥部启动公交短驳线疏散客流,上海地铁立即启动大客流疏散预案。10分钟后,街镇志愿者到达地铁站,引导乘客到诸光路地铁站乘坐17号线和P1停车场乘坐公交接驳短线疏散至淞虹路、虹桥枢纽东交通中心、10号线航中路站等地。

“此时”,正逢展会结束,大量参观人员从会展中心向2号线徐泾东站涌来,入口客流量瞬间上升。现场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通过场馆内外联动、多点分流、错峰出馆、快速接驳等方式积极应对并通过微博、微信、市应急广播、市预警发布中心等渠道向社会发布信息,引导客流选择合理线路离开。

演练测试了进博会交通保障应急预案中的各项措施,检验了全市交通系统大客流处置能力和各联动单位的应急联动能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交通指挥中心通过现场连线交通运输部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和第二届进博会现场指挥部,提高进博会期间交通保障的应急处置能力。

进博会交通保障的“大脑中枢”

10月23日,为保障进博会交通保障的应急处置能力,沪、浙、苏三地联合开展了“2019年上海市水路陆路交通应急通信保障演练”。上海交通部门现场连线了交通运输部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和第二届进博会现场指挥部,江浙两省配合进行移动视频采集和传输,通过2个突发场景和8个演练科目,检验了上海交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协调指挥能力和长三角区域的联动响应能力。

进博会期间突发大客流,如何根据现场客流情况和周边路况及时作出正确判断?

进博会召开期间,因客流量较大突发交通滞留事件,通过联合黄浦海事局海巡船的4G单兵图传画面,十六铺码头的渡口视频监控图像、人民路隧道的视频监控图像、申通地铁的视频监控图像,以及交通移动应急通信车的现场视频会议等各种手段,将交通滞留事件的现场实时信息快速传送到指挥中心应急会议室,指挥中心根据现场交通情况进行快速合理的判断。

台风过境,途经长三角区域的高速车辆大面积滞留,路网陷入瘫痪,如何快速疏导?

台风过境,长三角区域部分路段道路受损,G60沪杭高速公路、G42沪蓉高速公路出现车辆大面积滞留现象。同时,该区域各电信运营商网络瘫痪、通信中断,高速公路视频画面无法回传。

交通运输部应急指挥中心协调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交通部门成立灾时应急指挥小组,并出动各省交通运输厅的交通应急通信车开往G60沪昆高速公路沪杭收费站和G2京沪高速公路镇江收费站现场,采用单兵图传、车载摄像头、无人机3D成像等多种方式将现场实时路况画面传回指挥中心应急会议室,供指挥中心进行分析抉择。

交通视频信号如何传输?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交通指挥中心就是应急交通保障的“大脑中枢”。依托上海市交通部门接入的港口、码头、航道等视频监控图像,结合已有的路网视频监控图像系统,运用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和无人机等移动视频图像采集设备,形成一套海陆空多方位的现场画面采集手段。

交通指挥中心充分利用水路陆路视频监控图像资源,提高上海市交通行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协调指挥能力。同时为第二届进博会做好充分的应急通信保障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进博会通信保障工作,移动视频的接入质量大大提升,应急指挥车的车顶摄像机升级为高清视频,移动单兵视频也同步高清化;同时,通信保障首次应用无人机视频采集,借助目前较成熟的无人机技术,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抵达应急通信指挥车和单兵图传无法到达的现场区域,便于迅速把握全局状况,仔细搜寻特定区域,满足迅速、准确处置的需要。此外,根据交通保障组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对进博会指挥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数据报表生成和整点播报功能。

数说进博会交通服务能力(前三日客流量统计)

第一日(截至11月5日20时)

第二日(截至11月6日14时)

第三日(截至11月7日20时)

猜你喜欢
高架博会整治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规划中的声环境影响研究
高架渡槽不同支撑结构型式动力特性研究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高架立体仓库地下室的吊装方案和实施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