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细细剪裁 巧织小康衣

2019-12-19 11:57文丨向小东
遵义 2019年24期
关键词:习水剪裁修路

文丨■ 向小东

2018年,习水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摘掉戴在头上24年的“贫困帽”,成功通过贵州省组织的小康达标验收,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小康衣”,在贵州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率先实现减贫摘帽、小康达标。

实现减贫摘帽、小康达标,只是在总量和平均水平上完成了目标,达到了“总体小康”,但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上问题依然突出、短板依然明显,“全面小康”还没有完全实现。

后摘帽时代,习水明确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的“两全一强”目标,明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6000余名干部奔赴一线,扎扎实实地在“小康衣”上拖过每一针,压实每一线。

升格顶层设计

“我们一起过中秋。”

9月12日,坭坝乡南天门村副指挥长,宣传部副部长罗吉宇的美篇里讲述着六组干群一起过中秋节的故事。

故事里的干部群众奋力打着糍粑,充满着笑意。这样的笑意在六组弥漫了整整3年。每年的端午、中秋,外出务工的游子们都会凑份子钱,让组长邀请帮扶干部与全组在家的老人小孩一起过节。

故事缘起于2017年,习水6000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为了增进干群友谊,南天门特意组织了集体过节。在外务工的村民从分享的照片中感受到集体过节时老人的欢笑、小孩的蹦跳,他们每年凑份子将中秋、端午以集体过节的方式保留了下来。

思想扶贫脱穷志。“十面合围治十穷”时,一粒小小的种子植入他们的心里,从此便明白了奋进的含义。2019年,习水开展“内生动力巩固提升行动”,群众心里的种子便绽放成了花,五组建起了“新时代乡村文化大院”,三组赶紧给指挥长写了张申请……如今的南天门,二组、四组都建起了“文化大院”,一股幸福生活的味道便在文化中弥漫。

“钱杆落地两头响,感谢党的政策好……”那声音穿过树梢,在天空回响。

思想脱贫只是习水升级顶层设计的一个缩影。2019年,习水将获得遵义市脱贫攻坚创新奖的“十面合围治十穷”晋级为“十项提升行动”,涵盖内生动力、增收带富、易地搬迁、基础设施、法治扶贫、农村环境整治、“三保障”、党建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内容,让每种贫困都有精准的巩固提升路径。

开展扶智扶志教育培训2600多场,培训群众近1.2万人次,群众的心暖了;种植红粮25万亩、巩固发展养羊大户391户,扶持贫困户养羊852户,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2.2万户,召开专场招聘会17场次,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29人,百姓的钱包鼓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设改造村级公共卫生厕所174个……小康衣的顶层设计提升了,每一片衣襟都不会被遗漏。

细分剪裁切口

如何缝好“小康衣”,对裁缝活计特别熟悉的习水县扶贫办主任李昕说:“关键是剪裁,如何划清各块衣料的边界、成衣时实现无缝对接,这最考量剪裁者的手法。”

基础设施谁来巩固?内生动力谁来激发?农村环境谁来提升……按照“十项提升行动”的顶层设计,习水将“小康衣”剪裁成十块,内生动力巩固提升指挥部、增收带富巩固提升指挥部、易地搬迁巩固提升指挥部……县级总指挥部管总,纵向10个“军种”主抓。继续实行“镇为战区、村为战场、组为单元、户为堡垒”调度机制,横向26个“战区”主战,各大系统、各个单位都成了其中某一块“衣襟”的缝制者。

因城镇化建设拆迁,全县16个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无法满足群众常规病就近治疗的需求。“感觉‘小康衣’的局部,掉了层棉花,不暖和。”卫健局的局长袁涛作了个形象的比喻。

紧握针线密密缝。卫计局自筹经费360万,为16个行政村新建了卫生室。

“三保障”巩固提升指挥部自查薄弱环节只是习水开展“十项提升行动”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县,金融扶贫巩固提升指挥部积极探索“保险+支农融资”模式,为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提供全面保险保障,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基础设施巩固提升指挥部新建改造完成10KV线路88.616KM、新建改造配变237台,变台容量22730KVA,新建小康路130公里,完成通村硬化路生命防护工程6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增补工程550公里;易地搬迁巩固提升指挥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8场次,参训人员1100人次;开发就业岗位1500个,就业612人……

制衣专业人士点评,高端衣服1英寸的拼缝里必须要缝制14针以上,到2020年,习水这件众人密密缝的“小康衣”必将成为一件上等品。

加细缝制密度

高品质“小康衣”细节要做到不跳针、不脱线。

争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优生”,细节成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确保“小康衣”全面实现,如期建成,习水40名县级领导包镇,452名科级干部包村,1327名机关干部包组,4846名正式干部帮户。

“秦科美养了10多头猪、70多只头鸡;王文全养了4头牛、80多只鸡;秦友祥养了50多只羊、6头牛、还有8头猪……”东皇街道关坪村沙土组和沙里组每家每户的情况,县公安局的包组干部周远奎都能脱口说出。

每人都缝好自己的每一针,“小康衣”的质地就有了保证。

然而每一针的缝制都异常艰辛,尤其是在深度贫困村。10月30日,桃林镇兴隆党村支部书记马勇在10多天前突然晕倒,医治无效,年轻的生命定格在45岁。

马勇是兴隆村这片“衣襟”的牵针引线者。在兴隆村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马勇将家乡的蜕变寄托在修路上。

同民镇的新农村 (王庆/摄)

“马勇太想修路了”,身为妻子的唐中兰最能理解丈夫的急迫。他带着村里的人,选择了一段不用调整土地、地势还算平缓的地方开始筑梦。三个自然组的村民全都积极响应,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修通了一条1公里多的公路。

可这条公路,前后都没有接通,只是静静地躺在那儿,大家静静地、沉默地、难受又充满希望地看着。

为了修路,马勇参加选举,当上了村委会副主任。开始筹备,开始协调,他要把1公里的公路拉长成线贯通全村。

“别在村里干了,娃儿要读书,家里这么困难。”父亲后悔当初留他代课、支持他修路、参选村干部……这些后悔里,满满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心疼。

“等我把公路修通了,我就辞职出去挣钱。”马勇的许诺里有着对父母忠孝不能两全的愧疚,有着对妻子一人扛起家庭重担的不忍,更有着对修好公路打通深度贫困村通道的不悔。

公路一段段地往前修,摩托车的存放地一段段地往前移。骑坏了2辆摩托车,存放地往家的方向挪动了5次,终于将到组的公路修通了。

“修路就是他的命。”唐中兰记得水泥路硬化完成的那天,一向话不多的马勇逢人就打招呼,高兴得像个孩子。

站在兴隆村的山尖俯视,村子里明晃晃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像一条条细密的线编织着习水人的小康梦。

“‘小康衣’的缝制更细更密了,待到全面小康实现时,习水的冬天将不会再冷。”桃林镇兴隆村的第一书记汪友华站在山顶喃喃自语。

猜你喜欢
习水剪裁修路
小猪琪琪修路
中国建筑(三章)
中国建筑(三章)
浑然一体有玄奥——写人作文之人事“剪裁”与“拼接”
无人机系统适航标准剪裁案例分析
贵州习水黄金湾汉代遗址
图解习水扶贫攻坚
修路
修路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