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升路简支系杆拱桥总体设计研究

2019-12-19 02:36宋阳运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主桥吊杆抗震

宋阳运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1204)

1 概 述

毕升路跨川杨河桥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国家实验室单元,是张江科学城的核心科创功能片区,桥位东侧为正在建设中的硬X射线项目。

由于硬X射线为高敏感设施,为避免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周边道路建设对其产生不良影响,要求新区同步配套建设一批市政项目。在此大背景下,本文项目建设被提上日程并展开相应工作。

主跨桥梁设计采用计算跨径81m、全长85m下承式简支系杆钢箱拱桥,失高为16.2m,矢跨比1/5,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拱肋截面高从拱顶1.5m渐变到拱脚2.5m;桥面总宽为24.0m,吊杆间距6.0m,全桥共设置11对吊杆;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墩桩基础,引桥与主桥连接采用钢牛腿结构(见图1)。桥梁总体效果如图2所示。

图1 系杆拱桥立面布置图(单位:cm)

主跨桥梁为跨越川杨河而设;川杨河为Ⅴ级通航航道,道路中心线法向与河道中心线顺交14.7°。南、北引桥采用上海市通用刚接空心板梁结构,北引桥因受下穿辅道条件所限,孔跨布置采用2×18m+2×20m,南引桥孔跨布置采用2×22m,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

图2 桥梁总体效果图

2 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2)设计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3.3 kN/m2。

(3)主桥标准断面:3.0m(人行道含栏杆)+2.0m(拱肋区含栏杆)+14.0m(车行道)+2.0m(拱肋区含栏杆)+3.0m(人行道含栏杆)=24.0m(桥面总宽)。

(4)抗震设防烈度:根据上海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分布图,该工程属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区,该工程桥梁结构按烈度7度设防;建设场地为Ⅳ类,桥梁结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2g,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

(5)设计基本风速:33.8m/s(1/100)。

3 结构设计

3.1 结构形式的确定

3.1.1 拱肋结构形式

对于下承式简支梁拱组合桥梁,目前在城市桥梁中较多采用的拱肋结构有钢管混凝土和钢箱结构。一般较常规使用的拱肋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中等跨径钢管拱肋可整体吊装架设,安装就位后从拱脚向拱顶泵送混凝土完成拱肋施工。由于拱肋轻、刚度大,灌注混凝土时由钢管兼作模板,大大方便了施工。但钢管混凝土拱肋容易因施工不当造成钢管内混凝土灌注不密实,以及混凝土收缩引起钢管和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施工质量较难保障;且从历年来一些已建钢管混凝土拱肋桥梁病害调查情况来看,出现主要的病害是钢拱内混凝土脱离。

图3 拱肋截面形式

拱肋作为钢结构压弯构件设计,受力明确,设计计算思路清晰,且钢箱拱肋可工厂制作,质量有保障,因此该项目推荐采用钢箱拱肋。

3.1.2 拱肋稳定性

拱肋不同的布置形式对主桥的整体屈曲稳定有不同的影响,下面通过分析拱肋不同倾角对结构屈曲稳定的影响关系,得到相应的设计经验。拱肋倾角与结构屈曲稳定系数关系见表1,如图4所示。

表1 拱肋倾角与结构屈曲稳定系数关系

图4 拱肋倾角与结构屈曲稳定系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拱肋内倾角与屈曲稳定系数成正比关系,结合实际情况,该工程选取拱肋内倾角13°进行设计。

3.2 结构设计

3.2.1 加劲梁

加劲梁采用双边箱钢混凝土组合梁形式,钢梁采用Q345qd钢材,标准梁高1.91m(含桥面板),支座处梁高加高到2.5m(含桥面板)。混凝土桥面板厚0.22m。梁宽24m,系梁侧悬挑3.0m,横隔板间距3m,如图5所示。

图5 标准横断面图(单位:mm)

3.2.2 拱肋

拱肋矢跨比1/5,拱肋中心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内倾13°,铅直投影面内矢高为16.2m;拱肋采用箱形截面,截面高度从拱顶1.5m渐变到拱脚2.5m;拱肋吊杆处设置竖直横隔板,吊杆间距6m,竖直横隔板间设置两道垂直于拱肋中心线的横隔板。

3.2.3 吊杆

吊杆采用镀锌铝高强平行钢丝索,型号为PES(C)7-1770-61-ZnAl,吊杆间距为6.0m,为单吊杆布置,全桥共22根,锚具为PESM-4150。吊杆两端锚固均采用冷铸锚接耳叉销轴锚固形式,梁端设张拉端,采用单螺杆调节,销轴设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以适应顺桥向变位,拱肋端为固定端。吊杆安全系数均大于3.0。

3.2.4 主桥下部结构

主桥桥墩采用2.5m×2.5m柱式墩,横桥向为两个立柱。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采用C30水下混凝土,桩基采用直径1.0m钻孔桩,每个墩19根,桩长50m。桩端持力层为地质报告建议的第7-2b层粉砂层,承台厚3.0 m,为哑铃形,承台底设10 cm厚素混凝土垫层,标号C25。

3.2.5 引桥下部结构

引桥桥墩采用独柱墩盖梁,盖梁顺桥向宽度2.0m,横桥向宽度8.5m,根部梁高1.8m;桥墩盖梁顶及桥台台帽设双向2.0%横坡。桥墩、桥台基础采用直径0.8m钻孔桩,桩长45m,桥墩承台厚2.0m,桥台承台厚1.5m。

3.2.6 支座支撑体系

主桥主梁每个桥墩横桥向采用两个抗震球钢支座JQZ(Ⅱ)-9.0;引桥刚接空心板梁采用GYZ250×52mm板式橡胶支座。

4 结构计算

4.1 静力计算

静力计算采用midas Civil桥梁结构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建立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主桥静力计算模型

计算荷载如下:

(1)结构自重:钢材78.5 kN/m3;混凝土26 kN/m3。

(2)二期荷载:铺装,防撞护栏、扶手栏杆等其他附属结构。

(3)人群荷载: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计算取值,3.3 kN/m2。

(4)汽车活载:城-B级。

(5)温度荷载:整体升、降温度,钢梁截面梯度温度按BS5400取用,拱肋截面梯度升、降温。

(6)风载:按《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2004)取用,分别考虑横向及纵向风荷载。

静力计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验算各构件受力情况:运营阶段应力(基本组合),考虑局部稳定、整体稳定折减系数;吊杆力;主桥刚度;断索工况结构受力;结构疲劳计算;主桥稳定计算等。

4.2 动力计算

该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采用丁类桥梁进行设防,抗震设计方法选用B类。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系数为0.1g,该场地类别为Ⅳ类。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规定,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为1.2,地震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75 s。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E1地震调整系数Ci=0.35。

计算采用midas Civil建立全桥的抗震分析计算模型。模型中建立承台单元,并在各桩基位置设置了节点,桩基采用具有6个自由度的弹簧对其进行模拟,刚度系数由“m”法确定。按实际结构设计模拟,计算模型如图7所示,E1反应谱如图8所示。

动力计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验算各构件受力情况: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结构抗震性能验算;地震支座验算;抗震体系验算结论及设计建议等。

图7 动力计算模型

图8 E1 地震水平加速度反应谱

桥梁动力特性分析是研究桥梁振动问题的基础,为了计算在不同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必须首先进行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桥梁二期恒载、自重均转换为节点质量施加于上部结构主梁相应的节点上。特征值分析采用RITZ方法,取计算前200阶振型(见表2)。

表2 主跨桥梁成桥状态结构动力特性

4.3 结果分析

(1)静力计算结果。构件应力最大处为拱顶压应力,考虑折减系数后,最大压应力为190 MPa,满足极限承载力强度设计要求。

(2)该结构加劲梁受力体系为横梁受力体系,结构高度由横梁受力计算确定。

(3)桥址处为抗震不利地段,结构设计考虑采用质量较小结构,以减小下部结构地震作用响应。经动力计算分析并对比静力计算结果,结构采用由自身抵抗E1地震作用下受力响应即可。

(4)在桥墩处设计纵横向抗震挡块,从桥梁抗震构造措施上满足基本烈度的要求。

5 结 语

(1)该工程上部结构采用钢结构材质,质量较小,减小了下部结构地震受力响应。

(2)拱肋采用钢箱结构,受力明确,结构轻盈;且拱肋选择合适的内倾角,增加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因系梁结构高度较小,吊杆锚固采用冷铸锚接耳叉销轴锚固形式,采用单螺杆调节,销轴设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以适应顺桥向变位,该部分结构设计也是该桥设计特点之一。

(4)该工程建设场地较为复杂,涉及高压线保护区、硬X射线保护区、跨越重要航道、桥梁结构离道路平交口很近及建设场地为抗震不利地段等,推荐设计桥型方案是通过多方案设计比选后确定,可为有类似建设条件项目提供设计方案思路。

猜你喜欢
主桥吊杆抗震
人行悬索桥吊杆的损伤识别
浔江特大主桥桥型及结构优选分析
下承式刚性系杆拱桥吊杆更换方案比选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基于频率法的短吊杆索力测试
南沙港铁路龙穴南特大桥主桥设计
龙潭长江大桥主桥方案研究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
第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