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传唱之书

2019-12-19 02:27王君心
出版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月白天目民族

王君心

《天目》无疑是一部“神”、“形”——立意与文辞俱佳的儿童幻想小说,亦是一部高度凝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奇之作。历史与传说、现实和虚幻,在中国两代青少年追求失落的艺术瑰宝——“天目”的故事中,自然自在地交织交融,以极高的审美价值,完成了对民族文化的高歌传唱。

《天目》首先是对民族艺术的传唱。

故事的核心线索“天目盏”,也即中国宋瓷文化的结晶:黑瓷盏。在点茶和斗茶之风盛行的宋代,由于黑瓷盏更能衬托茶汤的鲜白,曾一度风靡全国,无人不晓。其中的精品“曜变天目盏”精美绝伦,甚至为日本人所觊觎,鲜明地反映了先人的智慧和对美不懈的追求,卻随着历史变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令人叹惋。

《天目》为黑瓷盏赋予了一个神秘而高贵的源头——千古第一奇书《山海经》中天帝帝俊所制的“紫微天目”,又将流传闽地的民间传说“闽南山地的原住民有着异于常人的白皙肤色、浅色瞳仁”巧妙地融人其中——“南月白民人”作为帝俊的后裔,将复兴紫微天目视为己任,构建了一个引人人胜的故事。其中神话传说、古典文化、地域奇谈天衣无缝地相互交融,在幻想和现实的虚实叙事中大放异彩,进而将中华民族艺术的独特韵味展示得淋漓尽致。

对民族精神的传唱同样贯穿于全书始终。《天目》没有刻意去放大这些情节,而是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融注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之中,不仅有故事的主人公们,更有那些只在回忆中闪过短暂光芒的名字。

对民族使命的传唱是整部书的灵魂。

作为南月白民人、日月神帝俊的后裔,青河不曾忘记自己的使命:为人间再造天目,修复帝俊与人间的关系。面对母亲的阻拦,他平静地说出了令人震颤的话语:“……即使最后我失败了,受到重罚,甚至献出生命,我也在所不惜。我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为此而献身的白民人。”

同样是“天目痴人”,故事的两位主人公,黄韵秋和林海涛对天目的痴,却又有本质的不同。黄韵秋主动接过了复兴民族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天目盏的复烧中。林海涛却受制于名利,有过短暂的迷失,但友人的宽恕与信任又将他拉回了正途。70年后,当林文凯带着父亲留下的曜变天目盏碎片,从台湾来到大陆找到金杏,三片碎盏合而为一,使命的传承又将在新一代人手中得到延续。

在复兴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面前,《天目》的叙事却极尽温柔。

故事从女孩金杏的视角切入,犹如打开了一扇时间的窗,让旧日的一束光辉不经意地落到女孩脚边,引得她忍不住探身去看,这一看,却因此闯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惊心动魄的画面在眼前不断上演。

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民间奇谈相互串联,在南月白民人追求紫微天目的使命传承中一路推进,铺开了一副浩浩汤汤的历史画卷,同时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魅力——这无疑需要超然的眼界与格局,以及对想象力的非凡运用。而当女孩从旧日的时光中重新回到现实,她已再难真正地从中走出,那么,她会选择接过复兴天目的使命,肩负起外婆苏玉未能完成的遗愿吗?故事的最后,依然只留下了一句温柔的述说……“金杏喃喃读着,仿佛又见到时光那头,有着双瞳的女子,向时光这头,投下深深的一瞥。”

《天目》的文字是很特别的,既显出温润的婉约细腻,又带有坚毅的阳刚之气,借由风景、器物对人物情感进行暗示的文字多有出现。当写到黄韵秋和林海涛已然踏上了不同的道路时,文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而是借用了天目盏的成形过程:“我仿佛又看见黑釉盏上的高温析出的金属质气泡,从黑釉底蹿出,而后破裂,金属质析出形成的斑纹,将黑釉分开,黑釉两头彼此隔离。”如此种种,不动声色又一针见血的描述,显示出了高超的文字技巧,也让《天目》本身更臻于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猜你喜欢
月白天目民族
徐 乔艺术作品欣赏
我们的民族
陈磊作品
多元民族
天目湖水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月白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