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母亲培养的专家

2019-12-19 02:30杨兴文
现代妇女 2019年12期
关键词:袁隆平杂交果园

杨兴文

纸上写不出粮食,电脑敲不出稻谷,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长出我希望的水稻,我必须终生与风霜雷电、炎炎烈日结伴而行。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他的成长之路却鲜为人知。

指导儿子学习英语

袁隆平在北平协和医院出生,他家自从祖辈起就有重视教育的良好传统,在重视教育的家庭诞生,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母亲华静从小家庭富裕,到英国教会学校读过书,能够讲流利的英文。从江苏省镇江市的教会学校高中毕业,华静前往安徽省芜湖市教书,负责给学生上英语课。

在家里的几个孩子中,袁隆平是第二个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开始读英语给他听,并要求他跟着读。得益于母亲的启蒙,袁隆平的英语有扎实的基础,长大后去学校读书,觉得英语比较简单,在班里他的英语成绩最好,考试之前即使没有复习,他的英语也会得到高分。

16岁那年,袁隆平转入汉口博学中学,在高中部读书。博学中学有百年历史,是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办的教会学校,最初创办人是英国传教士杨格非牧师。博学中学宗教活动不多,非常重视英语教学,除了英语由外国人教之外,物理、化学也是外国老师用英文讲课。

在几乎全是英文的学习环境中,袁隆平的英语水平得到夯实,达到了看英文电影百分之八九十都听得懂的程度。良好的英语基础,对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直接查阅外文资料,迅速掌握国外最新的科研方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英语是非常严谨的语言,而水稻育种是专业的学科,想用英语介绍水稻育种,要应用大量专业的词汇,即使专业翻译,也都难以办到。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无论参加学术讨论会,还是合作研究,袁隆平能够纯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并用英文进行技术指导和宣读论文。

从小跟着华静学习英语,让袁隆平在工作中受益匪浅,在写给母亲的信件中,他情真意切地提出反问:“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当年闭塞的环境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与摩尔根?”

引导儿子热爱农业

自从出生以来,袁隆平都是在城里居住,从来没有见过农村果园。袁隆平6岁那年初秋,母亲带他到汉口郊区的果园游玩,他觉得大自然神奇美妙。母亲牵着袁隆平的手,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果树之间的空地上,种着在那个年代还少有的西红柿。树上绿油油的葡萄,看起来仿佛宝贵的碧玉,枝头挂着的鲜红桃子,似乎在绿叶间微笑。

在袁隆平的眼里,果园里的西红柿、葡萄、桃子异常美丽,惹得自己馋涎欲滴。随后,只要到桃子成熟的季节,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就会飘进袁隆平的心灵,果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鲜艳的果实。袁隆平感到果园里清香扑鼻,让他对农业产生浓厚兴趣,随即在心中立下美好的梦想,将来要去学习农业。

19岁那年,袁隆平从博学中学高中毕业,凭借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考取西南农学院,专门学习农业领域的科学知识。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袁隆平顺利大学毕业,怀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志向,到湖南省黔阳县安江镇农业学校当老师。

学校在偏僻的小山村,母亲陪着袁隆平,将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寻找,直到找得头昏眼花,才知道学校的大概位置。儿子要去上班的地方过分偏远,华静担心他可能非常辛苦,对于他的选择感到心疼,忍不住当面对他说:“孩子,你到那里去,是要吃苦的!”

袁隆平对母亲说:“我已经下定决心。”让袁隆平没有想到的是,母亲为了帮助他照顾孩子,竟然选择和他去小山村。华静长期在城市生活,已经习惯了繁华都市,突然去乡下十分困难。无论袁隆平怎么劝说,母亲还是没有改变主意,坚持从城市到乡下生活,以便帮助他照看孩子。

培养儿子的思考能力

只要到孩子能够听得懂故事的时候,华静就开始讲故事给他们听,在5个兄弟中袁隆平是最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提出疑问的孩子,往往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母亲便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给幼年的袁隆平讲故事时,华静从来不会给他标准答案,故意让他自己去思考。

“车胤是晉朝人,从小家庭异常贫寒,不易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看书。白天车胤要去耕田,夜里没有香油点灯,导致无法读书。”华静讲《囊萤夜读》的故事,袁隆平洗耳恭听,“在夏天的夜晚,车胤捉来几十只萤火虫,用白布做成的透光袋子装着,挂在凳子边的板壁上,萤火虫会发出雪亮的光,在几十只萤火虫的亮光照射下,他可以津津有味地看书。”

“车胤夜间勤奋读书,哪怕白天干活非常劳累,学习起来也不知疲倦。经过持之以恒的学习,车胤的知识比较渊博,不仅得到身边的人称赞,而且进入朝廷任职,最终晋升吏部尚书。”母亲讲完故事的时候,袁隆平格外好奇地问:“最后萤火虫去哪里了?”

母亲没有给袁隆平答案,而是让他自己去琢磨。华静最可贵的就是不给孩子标准答案,特意给孩子预留了思考的余地,在多种可能性中他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让讲述的故事充满创造性和寓意无穷的延伸,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

在母亲的培养下,袁隆平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会绞尽脑汁地分析。当袁隆平将目光投向杂交水稻领域时,国际权威科学家对他的观点全盘否定,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无优势,如果哪个人提出杂交水稻课题,就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袁隆平没有被权威专家的判断干扰,而是不畏权威,独立思考,继续观察、试验,自己寻找答案,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汉语、英文专著6部,成为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鼓励儿子报效祖国

中国遭到日本侵略,社会处于急剧动荡阶段,袁隆平家陷入到处漂泊的生活,离开北平,辗转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丝毫没有放松过,不管辗转到哪个地方,也要把孩子送去学校读书。

在四处奔波的日子,全家人生活的重担落在父亲袁兴烈的肩上,教育几个孩子的责任,母亲勇敢地承担起来,担当他们的启蒙老师。华静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以开发孩子的智商,把平生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孩子。在华静看来:“孩子的智商如同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宝库的钥匙。”

“当时我母亲是少有的知识女性,我从小就受到她良好的熏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袁隆平对记者说,“纸上写不出粮食,电脑敲不出稻谷,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长出我希望的水稻,我必须终生与风霜雷电、炎炎烈日结伴而行。我想我没有什么成功秘诀,我的体会是在禾田道路上,我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责编 拾谷雨)

猜你喜欢
袁隆平杂交果园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呼噜猪的大果园
袁隆平“贪心”水稻, 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园
夏日果园
袁隆平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