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2019-12-20 17:11黄大周漳平市政协委员服务中心
新商务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百香果加工农产品

文/黄大周,漳平市政协委员服务中心

1 引言

随着新时代农村供给侧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挥最大价值,一直是中国人民不断思考的问题,而“农业产业融合”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而制定出来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策略。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加速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多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新鲜经验与创新模式。然而,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模式,促使农业生产由单一化、固定化向多元化、开放化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因此,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始终是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的壁垒,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重大课题。

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现状

2016年,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列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市政府制定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实施方案,并付诸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2.1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截止2017年12月,该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拓展延长,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产值61.5亿元,形成茶叶加工、油茶加工、竹木加工、蔬菜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培育地市级以上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在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效益显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330家、1967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5000户,仅2018年1—6月,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2.2 农业功能呈现多元化,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融合充分

漳平市永福镇实施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为契机,举办樱花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茶王赛等各种节会活动,有机结合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形成颇具特色的发展新模式,先后获得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全市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9个,新增就业人数5000多人,带动农民增收年人均3000元以上。仅2018年1—6月,全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亿多元。

2.3 培育农业供给新业态,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漳平市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与阿里巴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2017年6月,漳平市供销社与龙泰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漳平市供销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网上供销社”线上平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的茶叶、香菇、木耳、蜂蜜、花生、百香果等130多种名优土特产品纷纷上线“亮相”,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其中,水仙茶、百香果等销售同比增长均超过50%。至2018年6月,“供销益农”植入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家”,全市设立农村淘宝服务中心1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点41个,助推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创意农业的长久发展。

3 延伸农业产业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农业三产融合模式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也符合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但作为起步阶段的新模式,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3.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式处于粗放状态

一方面,产业规模不大,经济总量较小。相比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标准,该市一些大型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身带动力不强。另一方面,受技术、资金、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市域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能加工半成品或初级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偏弱,市场占有率较低。

3.2 农产品标准化及品牌化程度低下

农产品标准化及品牌化程度低下,成为制约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一些果蔬、食用菌等产品处于非标准状态,不能在线上形成规模化流通,多数产品无品牌化,缺乏包装及营销,市场竞争力不足,无法适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总趋势。

3.3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明显滞后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对应知识及能力不能满足农村新产业发展需求,一些乡村旅游经营及电商发展上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致使经营主体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发展缺乏后劲。

4 农业三产有机融合模式的对策

农村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如何科学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发展好、延伸好农业产业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地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对策。

4.1 培育重点产业,加大农业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

延伸农业产业链,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离不开政府的必要扶持。政府相关对应部门应坚持引龙头、育龙头、强龙头相互并举的策略,持续培育茶业、花业、木业、竹业果蔬业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着重采取“三扶”措施:倾斜政策“扶”、重点项目“扶”、优化环境“扶”,帮助农业规模企业“落地生根”,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的农业资源,适度调整农业加工业的产业结构,重点扶植生态茶园、竹木园区、花卉农场、果蔬农贸等加工产业的壮大,加速农业产业链的拉动与延伸。

4.2 深化农产品精加工,提高名优特产的附加值

发挥龙头企业优势,推进特色农产品精度加工,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加工业联系农村、沟通城市,产业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应当注重农业产业与械市行业间的联合和关联,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为此,应立足自身区域化资源优势,以农产品精加工为导向,侧重木竹、茶叶、油料、薯类、果蔬、食用菌等当地特色产品向专业化、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的发展,培育农副产品无害化种养殖、标准化制作和品牌化营销,实现绿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整体升级。出台更加优惠、更加快捷的小额贷款政策,支持农民和合作社,改进农产品加工技术,优化储藏、保鲜和包装等设施条件。促进农产品保值增值,例如,2018年漳平市百香果种植发展迅速,拥有规模企业6家。面对如此的良好态势,应当及时引导和扶持百香果种植户及经营加工主体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深入挖掘百香果酱、百香果干、百香果汁等衍生产品的加工潜力,提升百香果的产品附加值,争取更多的家庭农场列入省农业厅“百香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4.3 完善物流运行机制,构建农村电商信息共享平台

农村物流基础薄弱,电子商务经验不足,这是漳平市与全国大多数的县份一样存在的“通病”。整合就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和高效利用,整合就是要获得整体提升和优化,创造新的价值[4]。因此,完善物流管理体系,构筑电商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成为顺应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一是以乡镇、村落为中心,支持物流企业新建新设乡镇、村落两级物流服务网点,完备农业物流覆盖网,提高城乡物流投递能力。二是建立和健全联动机制,支持阿里村淘、京东、邮政等企业在本地区融合信息资源,侧重建设农业“供销e家”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同业“联通”,谋划农村电商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行与发展。三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立足“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的发展模式,扩大农产品销售,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4.4 深化多产业融合,激活乡村休闲旅游

壮大闲农业,兴起乡村旅游,是当代深化农村多产业融合的大爆点。一方面,充分挖掘农业特色资源,发挥乡村天然优势,打造农业与旅游、文化、休闲、医养等多产业深度融合体系,使自然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另一方面,借鉴相关县(市)发展农村旅游的先进经验,明确乡村定位,找准切入点,多方位培育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现代农业、村落田园、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特色发展模式。例如,永福镇茶产业规模较大,可以有机结合本区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质的茶叶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4.5 强化职业培训,建立实用型人才体系

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延伸农业产业链关注的焦点不仅是资金、设备、技术等传统资源,更多的是职业化实用型的人力资源。因此,加大农村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刻不容缓。一是健全农民业余培训学校,根据各乡镇农业区域化、产业化的特点,有侧重、有针对地开设茶叶、花卉、竹木、果蔬、畜牧、食用菌等专业培训班,提高一产从业农民的农科技术。二是依托当地职业技术学校,补足二三产业人才“短板”,重点培养农产品精加工、电商销售、休闲旅游的实用型人才。三是政策扶持各类农科人员和专业人员,特别是当地大学、大专毕业生回乡创业,成为农村多产业融合的生力军。

5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初见成效,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由之路。由于整体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农产品加工粗放、农产品标准化及品牌化程度低下、专业人才滞后等问题。对此,笔者在分析三产融合的现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培育重点规模产业、深化农产品精加工、构建农村物流电商信息共享平台、激活乡村休闲旅游、强化实用型职业培训等若干思考对策,以期助力农业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百香果加工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落叶在跳舞
莫兰迪的夏天
五月的一抹新绿
蒋湘兰:百香果 香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