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管理系统的迭代需求
——以宁波市为例

2019-12-20 06:04浙江省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主任
城乡建设 2019年24期
关键词:收运宁波市宁波

■ 浙江省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主任 余 宁

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宁波已经走过了六年多的垃圾分类之路,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思考。从初期的世行项目设计,总投入15.26亿元,到后期这些资金陆续投入到各个实践项目中,宁波垃圾分类的推进,真正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政府、市场主体、社会各方面投入支持参与的背景下,这几年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环卫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契机。

六年垃圾分类路

宁波市从2011年开始谋划利用世行贷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13年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第一个五年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7月以世行贷款宁波市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为载体,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管理宣传体系:人是最关键的要素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初期,首先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对未来五年整个项目的发展做了总体谋划。从分类投放、收集到运输、处置整个链条做了详细的规划,在项目初期就明确了要建多少个转运站,在源头需要改善多少点位以及需要采购多少垃圾车、垃圾桶等。

“世行项目有结束的时候,但是垃圾分类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015年,宁波成立宁波市分类中心,与市环卫中心合署办公;2018年10月,组建了专班实体化运作,成立了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从最初的议事机构,到2018年实行实体化运作,一共有25个人,分成几个工作组,专门对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监督、指导。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成立专业化的领导小组,是宁波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之后,宁波市随即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强制分类工作。

在管理体制的建立方面,离不开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宁波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

2015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千人大会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8月,宁波市委书记亲自召集四套班子的领导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后世行时代,宁波党建引领的工作也在逐步加快。

垃圾分类LOGO、标识、海报系统化设计

在过去六年中,宁波的宣传工作一直追求系统化、品牌化。比如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的学校课本里都会编写相关的内容。同时,宁波也是全国推进垃圾分类的城市中,最早设计垃圾分类LOGO的城市。绿色、蓝色、红色、黑色分别是宁波垃圾分类中不同垃圾的垃圾桶颜色。通过逐步推进,宁波垃圾分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通过一系列活动,宁波市垃圾分类的各类品牌活动也早已经深入人心,各界社会主体参与度也逐步提高。“垃圾去哪儿了”公益环保考察活动,还上榜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德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也获得了国际固协“2018年度沟通宣传大奖”。

德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不仅将垃圾分类融入到幼儿教育之中,还专门出版了有关幼儿园教学使用的垃圾分类书籍,出品了全球第一套垃圾分类系统的玩具。

打造1+X政策标准体系

在垃圾分类的管理和宣传上,宁波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通过系统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总结了体制性的工作机制。

在政策法规体系打造方面,宁波主要围绕《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 《条例》)的制定展开。该《条例》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但它的出台,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在2013年世行项目初期,就确立了几大目标。在项目结束之后,宁波垃圾分类管理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其中重要的目标之一。

《条例》出台以后,宁波围绕着《条例》的出台,打造了“1+X”政策标准体系,如《关于宁波市餐饮行业限制一次性餐具使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宁波市酒店(宾馆)行业限制一次性消费品使用的实施意见》以及《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目前,1+X政策标准体系有23个,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也在逐步增加。

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收费机制的确立。宁波生活垃圾收费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果。宁波市生活垃圾收费机制的设计分为非居民端和居民端两个部分。由于非居民端相对简单,收缴难度小,一方面宁波已对非居民端清运环节开征了清运费;另一方面也已经对宁波市党政机关等非居民单位展开了强制垃圾分类的工作。因此从推广的难易程度考虑,拟订从非居民端入手,以现行的收费机制为框架延伸展开差别化、精细化、合理化的收费机制设计。

设施体系实现迭代升级

从2017年起,宁波全面启动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行动。两年时间投入两三千万元,中心城区共计新改建垃圾房800余座,改造分类投放设施点位9600余个。

镇海区童李衙弄银杏小区垃圾房改造前后对比

鄞州区景家园投放设备点位改造前后对比

如果是垃圾房,就要进行高标准的改造;如果是垃圾桶,就要做好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宁波也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建设大型垃圾中转站。从当初的设计效果图到现在的实景图,从谋划开始到招投标,再到项目的落成,宁波整整花了六年多的时间。目前,这些中转站已经是集参观、教育、运行于一体,对公众开放的、非常现代化的时尚垃圾中转站。基本实现了楼上喝咖啡、楼下运垃圾。在这个过程中,宁波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也实现了迭代升级。

海曙转运站

江北转运站

鄞州定桥转运站

镇海转运站

海曙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实景图)

海曙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屋顶花园)

收运体系逐步完善

宁波垃圾分类采用四分法,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运体系也是垃圾分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宁波中心城区新采购各式收运车500余辆,专门从事垃圾收集工作。

垃圾分类热潮将环卫行业推入公众视野

垃圾分类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一开始的不为人知、不被理解,到现在这个大众关注的行业。

在此之前,环卫是一个关注度很低的行业。既没有钱也没有人,整个队伍综合素质也不高,很少有人关注,资金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将环卫行业推入公众视野,成为全国热点,真正打开了环卫行业的市场大门。近两年,大量资金涌入环卫行业,给环卫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宁波垃圾分类的六年时间中,不论是宁波,还是世行专家,都感到很自豪,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宁波引领了潮流。

城市环卫管理系统的迭代需求

伴随着环卫市场化的推进,城市环卫管理系统的迭代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政府要加大引导推动力度,如法律、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支持。

“垃圾分类是社会治理的一个试金石”,在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垃圾分类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

在宁波六年多的垃圾分类实践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企业带来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宁波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投入了很多资金。如花费10亿元做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包括中转站建设、点位改造以及终端处置设施的建设;还有管理宣传,也花了5000多万元。

垃圾分类带来的细分市场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有很多新的需求,希望得到升级:

收运装备的升级需求

随着强制垃圾分类的推行,厨余垃圾的单独收运对车辆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不断提高的垃圾含水量,都对收运车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发展需要跟上政府的需求。环卫行业很大程度上以政府需求为主,如果企业家没有去研究政府的升级需求,在今日的环卫市场竞争中,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服务队伍的升级需要

宁波垃圾分类推进中,项目的外包企业比较多,垃圾收运体系中120多个作业主体,有七八十家是外包企业。这就会面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难管理的问题。

未来这样的项目配置会越来越多,要求企业作业细节的规范升级。另外,垃圾分类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后,更多的公民会参与进来,沟通和交流会越来越多,要求作业企业的沟通引导(舆论引导)能力升级。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转场站的改造需要

以往的老旧中转站,还存在“低、小、散+扰民”的问题,会直接影响环卫作业在民众中的好感度。环卫升级后,要求现代化的中转站,具备“视觉美观+运转高效+环境友好”,无论是外景还是内部设施,都要做到全面的升级和完善。

设施技术的升级需要

以往,垃圾要么是进焚烧厂,要么是进填埋场。但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也对后端对应的垃圾处理设施提出了新的需求,比较受关注的就是对新处理技术的需求。如固体分选技术、厌氧产沼技术、沼气提纯技术、污水处理工艺等。

随着智能化手段进入垃圾分类行业,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也成为目前项目中比较受关注的点,希望通过更多智能化的手段识别垃圾分类的质量,如打开垃圾袋扫一扫,就知道厨余垃圾质量如何。

监管服务的升级需要

从队伍监管的角度来讲,监管服务的升级也很有必要。如车载视频、车载导航等,希望实现全覆盖。通过信息化监管,实现监管的有效性。监管服务的升级需要,对环卫管理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企业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十几年前,宁波在城市管理中就引入了市场化的机制,解决了很多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顽疾。

猜你喜欢
收运宁波市宁波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员量化考核指标
聚焦·宁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