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概念教学研究

2019-12-20 03:01顾思敏廖运章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概念函数

顾思敏 廖运章

[摘   要]函数概念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以“对应”为主线展开函数概念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函数概念,掌握函数本质.

[关键词]函数;概念;对应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2-0001-02

一、问题的提出

函数作为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一条主线,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函数概念是函数的核心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被公认为是最难教的概念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教学函数概念时,必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函数概念的本质.

“对应”是函数概念始终保持不变的属性.对应指的是对给定的集合[A]和[B],如果存在一个关系[f],对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a],根据关系[f],得到集合[B]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b],那么称这个关系[f]为从[A]到[B]的一个对应.“非空数集”和“单值对应”都不是函数概念始终保持不变的属性.中学数学中的函数是单值函数,且为了降低中学生的学习困难,将函数限定在数集上,其本质仍然是对应.

本文以“对应”为主线,设计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让数学概念的教学回归到数学本质教学中去.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说明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函数定义以及一些简单的函数,对函数有基本的了解.初中函数是“变量说”定义,高中是“对应说”定义,两者的描述方式不同,但本质相同.初中描述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高中强调的是两个数集间元素的对应关系,并用抽象的符号[f]表示.高中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对应关系,在教学中要围绕“对应”关系展开.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初中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描述函数的基础上,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概念,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的定义域.此外,掌握函数的本质,并学会利用函数本质去判断两函数是否相同.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點,结合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 实际问题驱动,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问题1: 函数在初中已经学过,大家还能回想起初中的函数定义吗?能举几个函数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初中函数概念,为接下来学习函数概念做好铺垫.此外,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情况.

问题2: 刚刚同学们列举了一些函数,能讲讲你们是如何判断它们是函数的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判断理由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函数本质的掌握情况.若学生的理由不恰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函数的错误理解,适时列举出相应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纠正错误,让学生清楚函数的本质——对应,只有当“每一个[x]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其对应”时,它才是函数.

问题3: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26秒后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的变化规律是[h=130t-5t2].当炮弹飞行时间为[3 s]时,炮弹距地面高度[h]为多少?[6 s],[9 s]呢?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是时间[t]的函数吗?

问题4: 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图1中的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当臭氧层空洞面积[S=15]时,时间[t]为多少?此时,臭氧层空洞面积[S]是时间[t]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当[S=15]时,有3个时间[t]与其对应.此时,通过设置第2问,让学生知道当[y]是[x]的函数时,可以有多个[x]对应同一个[y].

问题5: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表1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令时间为[t],恩格尔系数为[k],当恩格尔系数[k=49.9]时,时间[t]为多少?此时,系数[k]是时间[t]的函数吗?反过来,时间[t]是系数[k]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当[k=49.9]时,[t]为1994和1995.通过例2学生知道可以多对一.通过反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本质.当[y]是[x]的函数时,同一个[x]不可以对应多个[y].这时教师强调函数关系中数值之间的对应可以“一对一”“多对一”,但不可以“一对多”.

问题6: 刚刚我们在判断两个变量[x]与[y]之间是否构成函数时,我们根据的是每一个[x]值是否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其对应.这时,两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目的是引出“对应关系”,在上述问题中,变量之间形成一种对应的关系,它们是这样对应:对于[x]的每一个值,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问题7: 初中函数概念是从变量角度来描述的,但是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家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不断深入,函数概念已经不仅仅只能从变量的观点出发.在本章我们学习了集合,是否可以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函数,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取值范围用集合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来描述函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角度的函数概念,两者只是描述方式不同,本质并无区别.

问题8: 刚刚我们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来描述上述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属性,进而抽象出函数概念.

2. 视觉化呈现,理解“对应是函数概念始终保持不变的属性”

一般地,设[A],[B]为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b ,x∈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作函数值,函数值集合[{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对应关系[f] ”是数集[A]与数集[B]中元素之间的一种关系,根据对应关系[f],对于任意一个[x∈A],都有唯一确定的取值[f(x)∈B]和它对应.对应关系[f]强调的是对应的结果,而不是对应的过程,即对应的建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解析式、图像与表格,甚至解析式也不是唯一的.由于对应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统一用符号[f]只是表示对应关系,也可以是[g]、[h]等.函数定义可由图2表示.

设计意图:高中函数定义之所以被公认为教学难点,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函数定义中大量的非本质属性的概念和符号,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形成产生困难.因此,为了凸显出函数的本质——对应,用图2来简单表示函数定义,促进学生理解函数概念,掌握函数本质.

3. 把握函数相等,巩固函数概念

由函数的定义及图2可得,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构成一个函数,称其为函数的三要素.其中值域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因此,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其中“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指的是:相同的[x]值对应相同的[y]值.

4.举例

设计意图:“函数相等”是根据函数三要素来定义的,而函数三要素是函数定义的概括、浓缩,通过“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能够促进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由“函數相等”定义可知,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是决定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的关键因素.定义域不同,两个函数一定不相等,学生对于这一点掌握得较好.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对应关系,不少学生存在经验性的解析式认知,把解析式等同于对应关系.解析式相同,对应关系一定相同,但是解析式不同,对应关系也可能相同.运用函数相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对应关系强调的是对应的结果,而不是对应的过程.不管两个函数的表达形式如何,只要数值间的对应是相同的,那么这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就相同.

5. 设计说明

本文紧紧围绕函数的本质“对应”展开教学.首先回顾初中函数概念,并通过让学生在判断函数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让学生知道中学函数的本质——对应,以及对应的类型是“一对一”“多对一”,但不可以“一对多”或“多对多”;接着让学生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初步接触高中函数概念的描述方法,分析归纳出函数概念的共同属性,形成完整的函数概念;然后借助图2来表达抽象的函数定义,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描述的是数集间元素的对应关系.

最后,在“函数相等”中,进一步体现函数的本质,让学生清楚函数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与函数的表示方法无关.由此让学生理解“对应”才是函数概念始终保持不变的属性.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概念函数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幾樣概念店
论间接正犯概念之消解
概念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