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

2019-12-20 08:47刘宇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摘 要:“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开展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为这些工作的有效实现提供了强劲助推力。本篇论文里,笔者以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主线,深入分析了高校资助的功能与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价值以及内在关联性,重点阐述了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教育的几大功能,即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激励功能、调解功能和凝聚功能。深入研究了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十八大后,“精準扶贫”一直被党中央、国务院视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并确立了把“精准扶贫”视作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教育是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方式,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方法。众所周知,贫困大学生是“精准扶贫”主要对象之一,要想以期达成全面脱贫攻坚目标,就必须对高校贫困学子推行精准扶贫。然而想要实现全面脱贫,不光要解决学生经济方面的贫困,更重要的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摆脱精神方面的贫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校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阵地,要将对学生的资助工作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努力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自信和自强的优秀品格,不遗余力的把他们培养成能够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

1 高校资助的功能

总体来看,不管是高校资助体系建设,还是后期的完善都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会受到国家、政府、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重视。十八大后,我国提出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大力促进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要求。但是从高校的资助形式而言,其主要功能重点体现于确保贫困生顺利入学和结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等方面。

2 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

所谓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的是通过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管理过程融为一体,来以期达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3 高校资助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在关联性

高校资助工作是一种能够明显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模式,以维护高等教育公平为目的,国家出资并主导,结合实际持续在教育资源、教育结构上进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给受教育者,将统治者思想一以贯之。而高校资助工作就恰好是一个这样的介质,能够实现价值观的传递并成为受助者的价值观。因此,高校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密不可分,正是这种关系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存在提供了契机。

3.1 目标一致

要想促使高校资助工作得到稳定开展,就必须将人的物质需求解决好,同时也要注意激起人们对高尚品格、多方面知识、高技能的内在追求,且杜绝做语言的巨人,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实现追求,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人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过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则有言:“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不难看出,两者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3.2 原则一致

高校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都是遵循“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原则,两者的地位都很显要。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关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大学生课程学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具有同一性。

3.3 矛盾和规律一致

因为高校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大学生,所以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和思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规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高校资助工作表面上来看是一项资金流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过程,但实质上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过程。思想观念由传递到内化成自身品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先通过一种介质传递给受教育者,之后由受教育者自己内化,使之形成自身所渴望的某些品质。而高校资助工作就是这样一种介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实载体。因此,在高校资助工作中,他们都面临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矛盾和主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4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贫困大学生在获取资助中感受并获得一些深刻、稳定的心理,内化成自我心理、个体意识,据此促进自我主体意识,以期达成自身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总体来说,资助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重点体现于六个方面:1)导向功能;2)保证功能;3)育人功能;4)激励功能;5)调节功能;6)凝聚功能。

4.1 导向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作用深远,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形态新的一种有效体现,也是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核心,对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就是解决“把资助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包含了人才培养导向、社会公平导向、阵地意识导向和生活感知度导向。人才培养导向是以高校资助为载体,帮助资助对象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社会公平导向是紧紧围绕着教育公平而得到开展的,旨在促使所有的家庭都能够上的起学,即便是贫困生也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正常上学、结业。阵地意识导向是指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定要有阵地意识,引领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感知度导向能够通过正面引导的形式,促使学生形成幸福观,接续促进在幸福方面的感知力。

4.2 保证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功能是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障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保证社会公平和保证人才需求两个方面。保证社会公平方面,高校资助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促使所有的家庭都能够上的起学,即便是贫困生也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正常上学、结业,始终以实现教育公平为核心。在保证人才需求公平方面,通过“精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促使大学生在学业有成后扎根家乡,为家乡的良好发展奉献自我力量,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拉近和其他地区间的经济发展距离,阻断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

4.3 育人功能

所谓的高校资助工作,主要是通过给予物质、精神、发展层面的满足塑造贫困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建立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道德行为,来以期达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目标,推动社會的稳定、和谐发展进程。

4.4 激励功能

资助制度能够规范贫困大学生的行为,促使其不断向品学兼优的学生看齐,凭借自身实力得到相应资助、帮扶,不但有利于校园稳定、和谐氛围的维护,也能够明显推动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4.5 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就是高校依托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一些情绪控制、心理调适和人际关系调整,促进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积极发展。

4.6 凝聚功能

通过大学生个别资助教育到普遍思想教育质量的提升,达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对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受益的不仅是其本人,其家庭也会跟着受益,继而通过其家庭受益正面影响社会。

5 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1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认定标准现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认定标准的问题是我们研究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最基础性问题。从调查研究来看,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认定方式被赋予了显著的多元特征,认定结果和高校资助政策的推行以及实施间存在必然联系,不仅如此,也同样在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中起关键作用。总的来说,现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思想明确,但具体操作的层面略显空乏,一刀切的情况较多,缺乏健全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身份识别系统,很难规避一些不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混入资助范围。

5.2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物质和精神需求现状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须与贫困大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形成有机连接体,唯有如此,才能伴随着资助过程的不断推进而为之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有望将他们一起培养成综合性人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物质追求方面,诸多学生表示,贫困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在现有高校资助政策下已基本得到满足,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现有的高校资助政策很难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物质生活需要。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现有的高校资助政策能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现有的高校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帮助。 更多的大学生希望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交流平台,相互学习相互勉励,拓宽兼职渠道,受助的同时也进行自助。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高校资助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物质需要,也应该注重精神需求,并予以持续性的拓展,以促使他们能够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具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

5.3 高校资助管理模式的现状

通过网上查找文献资料和高校实地走访,发现各高校除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外也在积极探寻符合自己高校实际情况的资助管理模式,比如:双规式、12345模式、三平台模式和8+1模式等。双规式是采用校内社团建设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侧重于专业教育和实践,更适用于高年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2345模式是开设一门诚信与感恩课,建设两个公益项目,践行三项承诺,培养四种能力,组建五个受助学生社团;三平台模式是组建以奖助贷补勤为核心的帮扶平台,组建免费培训技能和学业深造的能力提升平台,以及建设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资助平台;8+1模式是以学生成才为中心,营造感恩、自强的育人氛围,加强学校班级联动,组建志愿公益社团,加强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虽然高校的资助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但是仍然存在着高校和地方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没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中的检查、监督和激励机制还没健全,对于资助管理工作表现优秀的高校没有适当的激励,对于资助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高校也没有大的处罚,以致高校的积极性非但得不到激发,反而还受到了负面影响;资助经费的使用过于刻板,没有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管理过程里至今没有在发放、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上进行平衡,给予发放的重视程度太高,而管理上、思想政治教育上则明显处于偏弱的状态;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敏感脆弱的心理保护不够;缺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规划,忽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等。

6 提高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1)由国家资助政策制定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资助理念,加强高校资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完善高校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合理引用大数据库,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快速准确识别,健全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资助工作的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有效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积极性。

由高校资助工作落实方面来看,应在思想层面上意识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理念的重要性,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实际行动中,着力发展和健全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平台,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打造高校资助文化;加强校园法制化建设,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隐私;构建高校与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引入大学生帮扶计划,专业干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和灵魂,真正意义上把他们培养成能够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

2)从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必须明确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注重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专业素质和政策实施素质的培训,建立健全队伍的评价、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优化队伍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在资助的过程中完成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使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实效。

3)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育方面,高校必须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育体系,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树立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克服自卑心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教育,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新创业;倡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逻辑起点是物质资助,是由物质资助向精神资助发展的过程,是高校资助体系的灵魂。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程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是落实“精准扶贫”,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载体,是落实“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第001版),2017.02.28.

[2]徐登伟.高校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回顾、发展及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54-56.

[3]刘云博,白华.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J]教育评论,2016(02):67-70.

[4]段玉青.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7.

[5]王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刘宇(1989-),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学生辅导员,硕士学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