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的创作思考

2019-12-20 08:47王晓斌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

王晓斌

摘 要: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用现代电视手段,讲述了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华文明故事。在叙事结构上,一改历史纪录片创作上惯常使用的宏大叙事结构,采取化繁为简的方式,根据楚国发展历史阶段大致划分,每集选取这一历史阶段中一个最为关键的人物,讲述这个人物一个最为关键的故事。力求做到不仅真实还原历史情境,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放大故事细节,聚焦人物命运和历史走向,更是要发掘事件背后值得深思的历史规律。本文从电视创作实践的角度探讨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构建,力图为此类电视片的创作创新提供新的实践印证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楚国八百年;叙事结构;历史纪录片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从大的区域范围划分,就是北方黄河文明和南方长江文明的双峰并峙。如果说黄河文明以中原文化为代表,那么,长江文明中的吴越文化、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应为代表,其中,又尤以楚文化为最高成就者。

说到楚国,人们自然地会联想起屈原,联想起端午节,联想起“惟楚有才”,然而由于史料的不完善,楚国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能有完整清晰的印象。《春秋》的寥寥数语,不能让人们知道这个以凤凰为图腾,充满着对智慧和美向往和想象的国度曾经有什么样的过去。从北方跋涉迁徙而来的楚人,虽然因为朝代更迭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越来越多的出土史料和文物让人们惊叹于它曾经的辉煌。

由于长江流域的河流泛滥情况远甚于北方,所以同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楚文化只在近现代才开始为世人关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荆楚文物的发掘出土,学者越来越惊叹于这一远古文明。而用电视纪录片的形态来系统全面向大众介绍楚文化和荆楚文明是有别于之前选取某个局部来呈现的新的尝试。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情节冲突和矛盾是吸引观众的基本要素,电视作为新的艺术形式也不例外。期待作品随着情节的展开,可以出现戏剧矛盾。这一点却恰恰是历史题材纪录片所欠缺的部分。大量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仅仅有史实的纪录,没有细节的铺垫和矛盾的激化,它让电视历史纪录片成为一种流动的教科书,造成观众收视兴趣转移。《楚国八百年》的题材距今有几千年,可考的文字记载本就有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楚国的史书更是进行了毁灭性破坏,造成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只能依靠大量只言片语和表面上基本毫无联系的出土文物来进行。那么我们的电视纪录片应该怎么结构呢?我们选择了不以时间线索来串联,而是以整个楚国发展的演变主题来行文。

这种方式不仅使《楚国八百年》既有精彩的故事,又有文化和艺术的展现,以及对历史的思考。除了运用考古发掘资料以及专家学者的研究完成叙事表达,更重要的是不停留于流水账似的历史记录,而是在夹叙夹议中,升华具有思辨性的观点,从而使节目不至于成为纯粹的古代历史教科书,而是带有现代视角的读解。

电视历史纪录片,无疑地要充分发挥电视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我们选择了黑与红鲜明的楚国漆器色彩,在表现上用了画面凝固手法,加深画面的历史厚重感。在事件表现上,采取了动画和情景再现交替的手法,一方面,让整个片子的畫面元素更丰富,另一方面力求更清晰地为观众还原历史。在描述历史事件时,我们选择了情景再现的手法,但是更多地是运用写意式还原,而在真实人物场景拍摄时,我们更多地把镜头对准细节,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画面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是避免可能发生的误解,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加强堆砌效果。前期的拍摄和后期的剪辑有一个创作上的融合,在后期剪辑上,我们采用了流动的色彩和凝固的画面更迭配合的方式,把那种迅速带入到我们的片子所描述的距离现在几千年的时间单元里。在动画设计上,我们也充分考虑了画面的张力,以及镜头的过渡和衔接,让拍摄镜头、动画和人物演绎融为一体,共同讲述楚国那八百年的历史。

《楚国八百年》全片分为八集。八集的节目时长,演绎八百年的楚国历史,从数学角度看,一集一百年,正好八集。然而电视纪录片不是编年体史书,如果简单地这样分割节目时间,将让整个片子毫无可看性。在翻阅楚国史料和跟专家的交流中,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整个楚国文明发展一直徘徊在对中原文明的向往、对被周王朝认可的渴望、对与“正统文明”相融合的盼望和在饱受屈辱之后的失望、绝望从而绝地自封,从绝境中开拓出一片新的文明的情绪之中。这个过程有长长的八百年时间,我们如果只在某一个两个时间面上去看,远没有我们系统地去看待历史的时候有了这么深的感受,于是,我们整个片子以这种情绪为基础,围绕楚国无论受多少屈辱始终向往中原本土文明的这一文化发展作为我们八集内容的隐在线索。不难发现,这样的结构本身就有着天然的矛盾冲突,渴望、向往、回归、认可、自醒、崛起、发展、辉煌,这些词我们串联起来都是一部吸引人的历史剧的灵动元素,我们把这些元素放到《楚国八百年》这部纪录片里,让这些词汇的内涵一直在片中闪现,也让这些词带有的情绪贯穿在片子的始终。我们从更高一些的历史观察点去规划整个片子的情绪基调和逻辑结构,我们又把人把事放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细节中,通过画面、音乐、音效的配合,将观众带入其中。可以说,这是历史纪录片的一种新的尝试,在忠于史料史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历史题材本身特有的戏剧细节和矛盾元素,寻找在制度上、礼法上古人和今人心理相同之处,克服时间距离,拉近理解距离,让原本枯燥的历史片有了生动的吸引力,克服了时空差距的劣势,增添了传播原理上的贴近性。大的结构度确定了,我们也注意细节的选择,尤其是故事。楚国留给后人的故事有限,但是每一个生动的故事都是不能忽略的,它增加的是片子的趣味性,例如楚人为什么在晚上祭祀?那个寥寥数语记录的极度穷匮的楚人偷牛祭祀的故事,让我们对于楚人祖先的困苦和无奈有了不尽的想象。

在确定了剧本之后,我们开始视觉化方案设计,也称作分镜脚本设计。曾经有一位知名的电影导演说过,如果你完成了分镜设计,那么你可以准备下一部电影了。这样的说法强调了分镜头剧本的重要性。在历史类纪录片中,分镜设计同样重要,但是又与现代题材的影视剧拍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演艺意义上的剧本,是有演员作为基本表现单元来进行的,但是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不可能用演的方式展开,演示电视剧的手法而不是纪录片的手法,在纪录片中的演只占很小的以部分,它的功能是清晰地还原当时的人、事和环境,在专业上称为“情景还原”或“情景再现”。另外一个区别是历史剧在表现上有台词这个人类交流沟通的基本元素,但是历史纪录片的情景还原是没有台词的。于是我们就采用了写意的手法,用约定俗成的一些象征元素来做历史情绪体现,例如兵戈象征战争,流水象征时间推移,庄稼丰收象征欣欣向荣等等。无疑地,这些写意的镜头设计大量出现在片子里,并贯穿于我们讲述的过程中。

在整个片子的情绪渲染上,我们注意电视化表现的音乐、色彩、写意画面的立体配合,加强全片的视觉冲击,使剧本解说和画面完美结合起来。

《楚国八百年》在创作上的创新设计和拍摄制作上的完美呈现,得到观众和专家的充分肯定,节目获得中宣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

参考文献

[1]韩长江.“情景再现”与历史纪录片创作[J].视听,2015(8).

[2]毕明.电视纪录片现状及发展趋向[J].新闻窗,2018年03期.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
圣经叙事结构指导下的欧·亨利小说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