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路径探索

2019-12-22 06:18陈乃车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时代大学生

陈乃车

(温州医科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浙江 温州 32503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要紧扣新时代的新特征、新判断和新任务,紧密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开拓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新局面。

1 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境界

1.1 新时代形成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特征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三个意味”阐明了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国际意义,“五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内涵作了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新时代的新特征,形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特征和显著特色。一是要形成政府统筹协调、教育行政部门主抓、高校党委负责三维统一的工作体系,体现聚集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优势,彰显高校学生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扎根中国大地的显著特色;二是在高校内部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宣传、学工、研工、教务、保卫、团委等部门相互配合,学院为主实施的大学生工作大格局,继承和弘扬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优势,突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基本特征;三是高校学生工作体系要不断完善,内涵不断丰富,教育管理要更加科学规范,指导服务要更加精准到位,形成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响应新时代召唤、助力新时代发展。

1.2 新判断指出高校学生工作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必须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讲,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如当前家长和学生的目标不仅是要上大学,而是要读一所校风学风优良的好大学,这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之一。而大学生对高校的住宿条件、生活环境、学习要求的需求更高,在评奖评优、入党推优、研究生推免等事关自身切身利益问题上更注重追求公平、公正、民主。其次,由于东西部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反映在高校学生工作对象上,不同群体学生在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社会阅历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显示较大差异性。就每个学生个体而言,也存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平衡问题。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多数学生仍是知识学习为主,且占据了学生多数课余时间。使得目前智育一枝独大,德育次之,体美劳教育成为短板和薄弱环节。要解决这些矛盾,也对高等教育和高校学生工作在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等方面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1.3 新使命指明高校学生工作新任务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当前,我们已经无限接近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新时代的大学生适逢其时,他们人生的成长、工作的黄金时期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是推进四个伟大工程的实践主体。这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新机遇、新挑战,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如何培养人”面临的新任务。因此,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应在新使命的指向下,进一步丰富发展其目标的具体内涵,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具体而言,高校学生工作要有大格局,要为他们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引导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要培养有“中国心”“中国魂”的当代大学生;要聚焦国家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联动,着力培养有本领、能胜任、有担当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一流人才。

2 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根本遵循

2.1 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 目标是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实践预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点,体现了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诉求和策略选择[2]。由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其主流价值观尚未成型,思维和行为也正处于不确定状态,由于受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认同上存在淡化的现象,有些学生境界不高、格局不大、责任感不强,导致“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所以,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并和国际比较,不只是看到差距,更要看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取得的进步,做到民族自信;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做到为人民、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2 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基本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工作要遵循的基本理念,也是高校学生工作在方法论上的高度凝练。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个理念的基本内涵,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做好高校学生工 作,要因事而化,要把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积极回应学生的关注点和疑惑点,解决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和困难,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要面向大学生解析新发展,传播新理念来武装头脑,使他们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好高校学生工作,要因时而化,高校学生工作的方针、内容、方法等要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把个人自身的发展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做好高校学生工作,要因势而新,要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世界形势新变局、社会发展新变革,适应新生代大学生成长的学习生活背景和现实环境,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当前,在信息裂变和新媒体崛起的背景下,重点是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2.3 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关键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具有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双重身份。各高校要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搭建辅导员发展的平台,鼓励辅导员在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引导和实践,有机会成为该行业的行家里手。对于辅导员自身来讲,要以“好干部”“好教师”的角色定位自己。首先,要按照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服务、勤政务实、担当、廉洁),使自己成为学生需要、学校要求的好管理者;其次,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理想、道德、知识、仁爱)要求自己,使自己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用爱连接辅导员的育人梦和学生的成才梦,用青春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第三,以四个坚持的要求,即坚持“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及规范”四个相统一,提升师德师风水平和人格魅力,使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能够得到真正体现[3]。

3 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路径探索

3.1 坚持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 温州医科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价值追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锻炼的平台、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学生在学校里能感受到公平公正,不断提升学生对自我成长和学习满意度及对学校、社会的满意度,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转变部门职能,突出学院主体和学生中心地位,持续抓好“基础、基层、基本功”三基学生工作,实施全面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工程,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改革学生评价、荣誉、资助和指导方式,建立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性学生工作新模式。加强学生工作供给侧改革,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全面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统筹学校、校友、校外知名人士、家长等资源,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化的个性化辅导和指导。

3.2 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 “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指出要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融入立德树人的要求,构建和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4]。温州医科大学遵循“认知、内化、践行”的规律性,通过建设“有灵魂”的德育课程体系、“有故事”的德育传播体系和“有技术”的德育践行体系,着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广泛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从细实小抓起,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弘扬、积极传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五育中的短板,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健康第一”的理念,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把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分数比例,开展学生喜欢、多数人能参加的各种体育品牌和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成立艺术教育教研室和大学生艺术团,开展美学课程和医学生艺术节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观和人文素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做到辛勤、诚实和创造性地劳动。

3.3 坚持服务育人为手段,构建学生发展四位一体的指导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温州医科大学坚持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构建“成长发展、资助育人、就业创业辅导、心理疏导”四位一体的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水平。首先,建立“成长发展指导师”“学长辅导团队”“校内外专家精英”等立体化指导团队,积极开展新生创业、国防军事、校风学风、基础文明养成、毕业离校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其次,利用大数据、访谈、实地走访等科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消费情况,做好精准认定工作,健全“奖、贷、助、补、减、免”保障性资助体系,确保精准扶贫;同时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性需求,建立分层分类的发展性资助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不同需求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第三,积极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举行校园招聘会、考研指导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精英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做好毕业离校未就业和就业困难学生帮扶,积极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不断深化就业创业指导内涵,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第四,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讲座、宣传、网络和活动为一体的心理健康宣传体系和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四级网络体系,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3.4 坚持学风建设为龙头,构筑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 学业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温州医科大学秉承“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学校精神,坚持机制建设与氛围营造并重,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和家庭力量相联动,多措并举推进学风建设,毕业生对母校校风学风满意度连续6年位居浙江省高校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素质综合测评办法、转专业管理办法、学位工作授予细则等学风建设制度,加大学风建设的引导力;建立部门联动、校院联动的学风建设协同管理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同向同行。加强资源统筹,改革学生奖励体系和评选方式,拓展奖励类型和层次,激励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成长定位,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实施学生典型示范培养工程,评选优良学风先进集体和个人,加强优秀典型宣传力度,让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立”起来、“活”起来,形成学习有方向、看齐有标杆、人人学先进的良好氛围。加强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常态化制度化学风督查、学生考勤、考风考纪教育,有效遏制考试作弊和学术不诚信现象。实施学业预警机制,成立学生学业成长中心,健全学业帮扶机制,完善“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信息沟通机制,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学业困难学生个性化帮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时代大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