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途径

2019-12-22 07:19杨蕊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金融管理金融风险金融服务

文/杨蕊,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1 金融行业特殊性

1.1 机构的特殊

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在于高风险、高回报,在通常情况下,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所以大多数从事金融机构的人员会选取风险较大的行为,这点充分证明了金融机构本身是脆弱的,机构内部的管理不规范,对于人员的要求不到位,而且,金融机构也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1.2 产品的特殊

对于金融业而言,货币是主要的产品,金融业的主要业务是存款和贷款,其中,企业的存款和贷款业务所占比例较大,个人存贷款业务次之,存款人会对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制约性,而贷款人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收益,维系金融机构的发展。

1.3 管理的特殊

金融业和其它行业有着很大的不同,金融业的股东和债权人地位是非常低的,董事和管理者之间许多信息完全不符,因此在业务办理时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许多的困扰,无法对账款进行对账,数据也不够准确。

2 金融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信息的服务要求也更加高,信息化平台必须不断对自己的功能进行完善细化,并根据用户的反馈改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多元化服务水平。企业在金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创新改良中,要注重对其中信息化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创新,比如有一些客服在线答疑、统一配送和售后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尽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但是这些服务形式的创新不仅要依托于科学技术,还需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以及要有一颗为用户着想的心,很多金融企业目前还做不到,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建立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导致用户不能得到信息化的服务,只能进行一些传统的信息严重滞后的服务流程,数据也不够准确。这样就使得企业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致使顾客对企业产生不好的印象,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2 金融风险识别体系薄弱

金融企业在开展金融管理的过程中,要想有效识别金融风险,一定要构建科学和完善的运行体系,但目前很多金融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导致金融风险识别体系比较薄弱,无法发挥积极作用。比如一些金融企业在开展金融风险识别的过程中,没有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导致金融风险识别缺乏专业化和针对性;再比如由于金融风险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应当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的工作,而应当成为金融企业所有部门和所有人的工作,但很多金融企业还没有建立“全员参与”的金融风险识别体系,导致金融风险识别没有与金融管理以及相关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结合,必然会导致金融风险识别脱离金融管理工作以及金融业务工作实际。

2.3 安全性问题较为突出

在金融信息化的过程中,安全性问题是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前,很多企业的生存环境比较不利于企业成长,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信息不够对称,有些企业的数据没有形成比较有效的屏障,企业的计算机技术防御功能比较弱,安全性问题频出,这不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生产,我们要重视这种问题。

3 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主要途径

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市场准入制度

在金融机构的管理工作中,证监会、保监会及银监会是我国主要的三方监管机构,也是发挥政府职能的主体。当前保监会与银监会已经合并为银保监会,从而实现了管理的全方位、立体化。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环境整体稳定,但是也存在的一定的金融风险问题,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必须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注重立法与执法工作,对于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查处。另外,政府职能机构要强化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合理的“干预”手段,对金融机构的注册流程进行严格审核,根据相关金融法律规定进行认真筛选,以实现对于金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3.2 积极利用大数据,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时代背景,金融服务必须注重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中,由于缺少先进技术的应用,实际服务效率和质量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是进行服务创新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金融服务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流程,对于客户的审核时间明显缩短,大大提高了金融业务的办理效率。另外,随着金融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增多,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可以依托大数据进行服务的多元化发展,针对细节服务问题进行系统的改进,进而推进有效金融服务的实施。

3.3 推动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促进融资工具的综合运用

在当前的国内金融市场环境下,金融机构应综合运用股权、债权、资管、租赁等现代化金融工具,统筹协调各类金融分支机构,积极开展组合式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比如:针对当前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应侧重开展应收账款抵押、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权益抵质押等融资服务,通过多种形式融资工具的综合运用,既能有效拓展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又能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在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服务创新中,还要注重在业务模式、客户评价、抵质押品、风险缓释方式、担保方式、贷款额度、期限确定等方面的因地制宜,在保证金融机构相应利润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3.4 完善金融机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是必然选择,而是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先决条之一。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角度而言,管理体系要有完善的框架,相应部门要合理设置,并且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避免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在金融机构管理岗位责任设置及考核中,要明确具体部门、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并且以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约束。在传统的金融机构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在自动化办公系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以业务开展和服务为中心,对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加以改进。比如:在对金融业务人员的管理中,应在系统中明确相关管理指标、考核系数、岗位标准等,根据业务人员实际工作情况利用系统进行绩效综合评测,并且以此作为晋级的重要参考,提升业务人员主动参与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

3.5 以人为本展开管理,强化金融服务的效能性

在金融机构的管理工作中,要强化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即在管理中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逐渐摆脱传统的制度化管理思维,关注工作人员的长期成长与素质提升,为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金融服务工作中,金融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直接决定了服务的实际效能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金融机构营销人员的专业化水准普遍较低,多数营销人员未经过专业的金融知识与相关业务培训,在金融服务中难以开展专业化的营销,客观影响了客户的真实体验,也难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在金融机构的以人为本管理中,要注重对营销人员的科学培训,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为营销人员的长期发展做出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管理是强化金融服务效能性的基础,更是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创新的关键举措。

3.6 构建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在金融管理过程中进行资金管理工作时保证企业能够得到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保障企业的资金在流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尝试在中国建立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这样就能够中分降低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从实践来看,企业应该做到时刻关注企业资源的流动和运转情况,能够做到和银行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联系,这样就能够充分保障资金的借贷比例,这对于金融风险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规制作用。企业还应该为了应对风险在银行或者企业金融机构放置能够应对金融风险的备用资金,并且还应该建立专门的存取款安全保障制度,这对于保障企业利益和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规划企业的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这样即便是出现了金融波动的现状,也不会产生大的错误,能过近一步提升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4 结论

国家想要经济不断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金融管理和服务,我国社会现阶段正处于发展阶段,金融业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金融管理和服务的重视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管理金融风险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信息化建设在金融管理中应用刍议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产教融合视角下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路径研究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