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院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2019-12-22 12:07范静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社团院校

范静波,孙 菲,杨 兰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5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1],其凝练出的“仁、爱、精、诚”职业精神,为大中专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在高职护理院校第二课堂不仅是专业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绝好路径。高职护理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形的内容和理念与无形的感染和熏陶结合起来,有利于塑造护生的理想人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其良好的道德修养。

1 高职护理院校第二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1.1 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不科学

高职护理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围绕社会需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往往片面追求高护考通过率或就业率,过多重视学生工作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育,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教育,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2]。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对于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往往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实现,课程设置往往是教师自定教学目标,自发备课、上课,课程内容的选取也多是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简单讲解或读几本传统经典著作,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2 传统文化授课师资力量不足

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对高学历人才、专家的引进力度,但引进对象往往偏向于专业课教学人员,对于拥有深厚传统文化知识的高学历人才引进较少,为学生配备专门导师的比例更少。现阶段通过第二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和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的教师,缺少高层次的传统文化传承人,传统文化授课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1.3 传统文化课堂备课不充分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职称晋升更倾向于教师的专业课教学情况和科研工作成绩,对传统文化授课教师的支持力度不大,其结果是高职教师平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课的教学和科研,除非学校硬性要求,很少有人主动去指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第二化课堂活动,而承担第二课堂主要指导工作的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又因工作繁杂而无暇顾及[3],对优秀传统文化第二课堂活动细节的设计和内容选择、指导存在不足,课程整体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学生获得更深层次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1.4 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学习主要依据个人兴趣爱好自发选择。第二课堂的开设一般不组织相应的学业考试,也很少进行书面作业等布置硬性要求,缺少必要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少学生便将第二课堂作为日常放松的时间,往往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学习的主动性、认真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学校缺乏专项资金、活动场地有限等因素,在传统文化课堂中多是进行理念式的宣讲,让学生深入体验的实践课少之又少,很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1 塑造校园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肥沃的土壤”[4]。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室、宿舍、食堂、操场等场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营造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借鉴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传统文化环境的塑造可以利用宣传画、电子屏、看板、黑板报等多样化的手段,宣讲的内容可以是孝德文化、儒家经典、中医文化、传统节日等,但一定要坚持系统化、条块化,杜绝割裂的只言片语。以护理院校为例,在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树历代名医雕塑、挂大医药家照片、建历代经典名句的文化长廊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环境下学习,提高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个人素质修养[5]。

2.2 科学设置传统文化学习体系

高职院校开辟传统文化课程要构建科学的学习体系,根据地域、学校特色及学生年龄段等有针对性地选取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相关教师编写特色校本教材进行系统性教学。例如开展“孝德”文化教育,可以宣讲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古代历史名人“孝德”故事、现当代名人的“孝德”事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围绕四大名著等经典著作进行深入解读。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认真挑选、去除糟粕,组织学生深入系统地进行学习。

2.3 在不打破现有院系格局的情况下进行师资力量整合

高职院校引进的高学历人才不仅掌握着深厚的专业课知识,同时也有不少人掌握着文学、历史、书法、绘画等其他传统文化知识。学校要积极用好这些资源,对每位教师提前做好相应的摸底调查,在不打破现有院系师资配备的情况下,对拥有深厚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师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专门的研讨组,方便传统文化课程的备课教研。同时学校要合理设置考核项目,鼓励每一名教师开设传统文化第二课堂并加入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播中去。

2.4 要结合实际开发特色精品课程

要结合各种接地气的传统文化活动,深入探索,开发本校精品课程。以日常生活为例,现在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强劲的活力,可以结合各节气的来源、气候变化、相关诗词、相关的民俗活动开发相应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以时间推进为次序,组织学生进行节日的庆祝、诗歌的朗诵、民间文化的传承。以护理院校为例,可以组织开发各种医学专题精品课程,通过古代医学典故和医学名家的故事进行传统文化与医德精神的熏陶教育[6]。

2.5 加强与校外其他部门的合作

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部门都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对地区传统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与整理。同时,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各地从上到下都加大了文化惠民演出的力度。以山东青州为例,先后成立了东夷文化研究所,建成了非遗文化传习坊,形成定期非遗文化展演制度。学校应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对接力度,充分利用当地的优质资源,定期组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和人文大讲堂等活动,不定期带学生走出去参观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6 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社团的组建与引导

在各大院校中,“兴趣社团是大学生喜闻乐见而且参与度极高的学生组织之一”[7],因此组建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各类文化社团,对于培育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社团的组建既要结合实际,又要突出专业性和趣味性,可以是中华古诗词朗诵,也可以是民间故事征集、传统工艺创作。作为讲授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师要选取具有一定传统文化素养、责任心较强的学生骨干,作为社团活动的发起人和直接责任人。同时教师要加强对社团的指导,定期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整体人文素质,坚决避免流于形式,更要避免成为“僵尸”社团。以剪纸社团为例,任课教师可以协调社团定期组织剪纸作品院系展览,开展剪纸技法讲座,举办剪纸比赛,利用剪纸作品大面积美化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剪纸的魅力并参与到学习剪纸、传播剪纸文化中来。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社团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