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韵演绎草根情怀
——由枣梆 《草根大师》想到的

2019-12-23 04:41
人文天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坠子永昌剧种

陈 瑾

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期间,全省各地院团纷纷带来精心创作排演的剧目,齐聚泉城,参加全省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我前往济南观看菏泽家乡戏枣梆 《草根大师》,再次感受乡音乡韵演绎那浓浓的草根情怀。

一、根植乡土 平民情怀

枣梆 《草根大师》编剧之一马家振,一位在当地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土剧作家,常年生活在基层为老百姓写戏,被群众热情地称为 “平民编剧”。

马家振的作品,写的多是乡土人情、普通百姓,这与他的生活体验有着很大关系。他从小在农村长大,了解百姓日常生活,深谙百姓喜怒哀乐,关注底层百姓命运,怀揣为民而歌的激情与思考。多年来,点滴积累,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佳作。如山东梆子 《选村官》、大平调 《张三李四》等,性格化、口语化的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充分显示了作者的生活厚度和艺术功力。他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每年为基层院团创作一部戏,剧中人物真实可信,唱词质朴无华是他一贯的创作风格。这次创作的 《草根大师》是他艺术作品风格的再次升华。

剧中主人公霍永昌的原型是当地一位较著名的坠子书盲艺人,一辈子生活艰辛,命运多舛,但痴心于坠子书的传唱,走乡串户,为群众编戏唱戏。后成为名人拍电影,出光盘,赢得了众多 “粉丝”,群众亲切地称其 “草根大师”。编剧从霍永昌拍电影回村入笔,出名后的霍永昌内心最朴素的愿望仍是为百姓唱坠子书。草根大师的荣誉是百姓给予的,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霍永昌,心底的善良和感恩使他认为:自己一个盲艺人无以回报乡亲,唱好坠子书才是他最幸福的事。 “只要大伙听曲听不够,霍永昌不怕唱破喉”。对于以琴谋生、以艺报恩的霍永昌,琴是衣食,琴就是命。为此,编剧把艺人作为生存之本的一把百年古琴提炼为物象,以失琴——封琴——传琴为主线,脉络清晰,环环相连。失琴犹如把命断,昼夜寝食难安。后来,琴失而复得,情节随之推进。录光盘被骗,饥饿难耐,但并未动摇草根艺人内心的善良与执着,靠手艺吃饭是本分,草根的力量在风雨中艰难萌发!

漏屋却遭连阴雨。霍唯一的儿子渡河为其取琴,不幸落水而亡,这如同晴天霹雳击打残弱的生命,丧子封琴也是情理之中。对于霍来说,没有琴的生命是如此地煎熬,他内心的苦楚在挣扎!

霍丧子之痛未消,徒弟又为生计离走误入歧途。痛心之极,他愤而训徒 “坠子人人穷志不短,一份尊严大如天。书生饿死不弃书,武士到死抱龙泉……”徒弟委屈,师徒矛盾骤起。此时,高升之母去世,前来请霍为其母唱坠子书,霍拒绝。农村有个风俗,家有丧事请戏班。但霍忽而闻之,其母竟是曾多次找自己把她的处境编成戏的 “粉丝”苦大妮,而高升就是苦大妮几次欲言又止,不愿透露其名的不孝之子!

苦大妮的凄然去世震痛了霍的心。故事情节一起一伏,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就随着剧情铺陈而展现。苦大妮生前儿女不孝,生活虽苦并无埋怨,听坠子书是她的心灵寄托。悲情、同情与良善陡起,此爆破点重新激活了霍为百姓唱曲的初心,燃起他心中那份对坠子难以湮灭的挚爱之情!虽因丧子割衣封琴,但他今天要重新仗琴而歌,为善良的苦大妮送行,相信远在天堂的灵魂能得到一丝慰藉。为让传统艺术回归延续,他决意授徒传琴!最终一腔 “琴在人在家班在,守琴如同守家园。琴是衣食琴是命,正气高悬唱百年”的心底呐喊,使这位草根艺人找到了自己初心的归宿和人性压抑许久的释放:为善良的底层百姓而唱,为民间的坠子书而歌,是如此得酣畅淋漓!

二、坚守本体现代表达

在枣梆现代戏 《草根大师》创作之初,院团秉持 “守正创新”的理念,坚守剧种特性,体现地域化特质,力求题材与主旨意识的现代表达,唱腔音乐的传承创新,舞台呈现的意境审美。

编剧对菏泽地方剧种非常熟悉,写过很多百姓生活戏,但面对 《草根大师》这部戏,如何在不脱离戏曲本体的基础上,做好题材和主旨意识的现代表达,艺术地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观念也并非易事。为此,他多次走访、体验、思考,在选材立意上体现时代精神,抒发坚守精神家园、为民而歌的朴素情感;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命运上体现戏曲追求,巧妙地解决现代戏中人物的个性化和人物行当的冲突。以生活的语言,通俗而不失文采,将群众身边人物生活的真实塑造为艺术的真实。以民间视角,寓真于美地呈现了一个亲近观众、接地气,有情怀、有担当的民间艺人——“草根大师”的形象。还有苦大妮、秀秀、高升等众人物形象,兼具个性与典型。或抑或扬,或喜或悲,皆涵娱人心,引人思考。

枣梆作为倍受群众喜欢的地方戏,受当地朴实敦厚、豪爽侠义民风民俗的浸润,经过长期的舞台演出实践,吸收融化,形成了粗犷豪放、奔放豁达且兼具婉约柔美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与欲表达的草根艺人对人生的豁达胸怀、重义行善的人物性格较为默契。枣梆属于梆子声腔剧种,高亢激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唱腔中真假嗓结合,真嗓吐字,假嗓拖腔,而且真假嗓变换截然,由真嗓突然翻高而成假嗓,假嗓拖音甚长。 《草根大师》的唱腔设计在此方面有充分的体现,均较好地保留了传统唱腔的剧种品格,其中 “咦呀”拖腔听起来别具风味。如一号人物霍永昌,多使用大栽板、二板、流水板、二凡等。大栽板是在尖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多用于剧中人物大段成套唱腔的开头部分,慢唱时豪放舒展,易于抒情。快唱时字多腔少,且具有吟诵性,便于演员发挥。该剧唱词多使用灰堆辙、中东辙等。霍夫妻俩甜蜜回忆一段唱词中的末字分别是 “配”、 “北”、 “醉”等灰堆辙,吐字时口腔微启,收音归 “咦”。唱腔先用流水板叙事“你演唱聊斋故事阴阳配,从山东撵着听走到河北。听坠子听得我如痴如醉,十几天没有把家回……”霍妻内心痴情,流畅的 “咦呀”拖腔,情绪自然上扬,剧场洋溢着音乐的美感。 “我不顾父母反对把你追,阴阳配唱得我满眼泪……”接着转二板,由于二板表达的感情受限,根据人物、剧情的需要与发展,又创造出了该剧特有的声腔和板式,赋予了新的音乐元素。霍唱到 “中秋夜”三个字时使用了长拖腔,甜蜜之情从心底飞出,幸福意境在音乐中流淌。初听枣梆的人感受最深的是 “咦呀”花腔好听,熟悉枣梆的老观众,听后感觉是既熟悉又有新意,颇具现代感。

一部戏吸引人除了好听,更重要的还要好看。《草根大师》舞台呈现体现了传统程式时代转化与戏曲舞台的时代审美。霍永昌的扮演者户庆如,饰演一盲人。作为盲人,墨镜是其身份的外化标志。他墨镜出场,后几场就摆脱了墨镜的束缚,解放了演员,美化了舞台。为演活这个角色,户庆如反复观察、体验盲人的举动与眼神,尤其注意细节的表演,用心把眼前的一切化为虚无。他巧妙地化用传统程式表现现代生活,如雨中行进,棍棒训徒等艺术地处理,活化了一个眼睛残疾但内心坚毅执着的民间艺人形象。得知徒弟走上 “偏道”,异常气愤,现代戏舞台上虽不再有甩髯、抖髯等动作,但演员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双手与头部有节奏地抖动,两眼持眼或直视,对徒弟是爱之深痛之切。苦大妮的扮演者张冬兰,无论化妆、仪态、指法等,既遵循了侧重角色的年迈老态,又赋予现代生活的表演元素。还有高升及其外甥的角色,相当于枣梆传统戏里的三花脸,综合了传统丑角的表演,念白口语化,唱腔花俏,身段轻浮滑稽,将腚蹲儿、跌扑、矮子步等动作化用于现代生活。霍徒弟灵活动用传统功法蹉步、跪步等外化角色的急迫心情。

该剧的舞美设计充分体现了虚实相间的美学精神,风格简洁朴实,融乡俗于诗画,充满意境。观众候场时,舞台幕布上的 “祖孙看戏图”,亲切而温暖,把人带到了家乡唱大戏的场景回忆中。随着“你是草根不是娇艳的花,高山大川黄土地处处是你家。根深不怕风雨打,野火烧焦又萌发……”的幕后伴唱,大幕徐徐升起,舞台呈现黄河岸边西道口村头景象:一棵大槐树,石磙石碾,青瓦房。一位盲艺人手拿拐杖,负鼓摸索前行,犹如一幅剪影,动中孕育着静,在脑海定格许久。接着导演运用了排场思维,大家伙围着霍永昌,坠琴音乐把台上台下引入了乡间说书场,使草根大师与纯朴民风,浓郁乡情一脉相承。

随着霍的命运走向,舞台呈现的人生悲欢图景,带领观众去解读一个民间艺人的精神世界。夫妻回忆一场,舞台时空流转,前台夫妻深情对唱,后台呈现二人年轻时光。因为坠子情缘俩人不顾家人反对相爱相守。霍妻身着红装,手持花伞,霍永昌端坐操琴,极具画面感,舞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人性至真至善,爱情至美至纯,风雨同舟度人生,苦难无畏唯甘甜!但幸福的生活难免不测:儿子曾是霍生命中的一丝光亮,但为护琴瞬间消失。琴,是他生命的价值存在,却成为难解心结。黄河边 “念儿”一场,舞台上月挂中天,芦花在秋风中颤抖,霍永昌坐在黄河岸边以琴寄思,琴声悲切,夜色凄冷……,他脱衣下跪、封琴、抱琴、转身前行,一步一步,几多沉重,几多虔诚,几多无奈,慢慢走向舞台正中高处,对着苍天,面向黄河,父爱如山但无言,此情此景令人潸然泪下……。传琴一场,舞台则采用了明快庄重的色调,霍双手托举起古琴,顿时,一种艺术至上的感染力弥漫整个舞台,让人感到他似乎在托举一份超越生命的存在!

但整台戏也有值得再推敲的地方:一是前半部分舞台戏曲节奏给人以拖沓感;二是传琴的主旨意识在充满行动感和情感方面略显不足,在人物性格挑战命运的自觉上有待于进一步开掘。

三、留住乡音 薪火相传

剧目传承。以枣梆 《草根大师》为例,其演员班底皆来自菏泽市戏曲传承研究院枣梆剧团,该团曾被誉为 “天下第一团”,有着擅演传统戏的深厚基础。演员多是科班出身,行当齐全,历史上形成了生旦净丑 “四大门头”行当体制。传统剧目多为历史题材、民间传说,也有部分表现家庭伦理、男女爱情的生活小戏。该团以前常年在山西演出。近年来,为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政府鼓励剧团服务基层,推行 “一村一场戏”。剧团恢复传统戏和创作新剧目并行不悖,城市演出与送戏下乡两条腿前行。剧团有戏可演,群众有戏可看,剧团拿出压箱戏 《珍珠塔》 《徐龙铡子》等经典剧目送戏下乡,恢复 《姊妹易嫁》 《三关排宴》等传统戏举办展演,创作 《走出大山》 《草根大师》等现代戏探索戏曲的现代表达。剧目传承是戏曲传承的重要方面,但需注意的是,无论恢复传统戏,还是创作现代戏均要在提升艺术质量上下功夫,关注如何与当下紧密联系,吸引新生代观众,扩大观众群。

表演艺术与音乐唱腔的传承。枣梆剧团演员队伍相对稳定,但遗憾的是中坚力量薄弱,有后劲不足之虑。当务之急是一方面发挥老演员的传帮带作用,把枣梆优秀传统剧目表演技艺、经典唱腔传承下来;另一方面加强青年演员与剧种音乐人才的培养,提高综合演出艺术水平。尤其是现代戏,以传统为根基不断探索创造新的表演形式,融现代生活于戏曲节奏的韵律美感之中,戏才会更好看。另一方面,剧种音乐是剧种品格的主要体现,为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保持剧种特色原有板式唱腔、音乐曲牌的基础上,进行剧种音乐唱腔的创新,适时调整乐队编制,增加乐器音色,融地方音乐元素,使戏更好听,但不可盲目追求大乐队。

找准定位,办出特色。基层院团发挥剧种特点优势,了解自身演员优长,走剧团特色之路。如有的剧种适合演大戏,有的受声腔所限,更适合演小戏,有的二者皆可。比如菏泽当地的枣梆、山东梆子等剧种包容性强,传统戏、现代戏,大戏小戏皆能娴熟驾驭。以演三小戏见长的两夹弦、四平调,近年来创作演出了诸如 《爱心家园》 《退彩礼》等有优秀小戏,接地气,非常生活化,音乐唱腔也能自如发挥。后来,这些剧种尝试排演大戏,让观众看到了小戏剧种的另一种呈现,但由于剧种基本唱腔所限,托举大戏似乎有点力不从心。值得肯定的是这一尝试为不同剧团、不同剧种今后发展走向提供了一定借鉴。

地方戏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与价值,它根植生活又超越现实的存在,是百姓久久难忘的乡音,是人们的情感归宿。优秀的地方戏曲是传播地方文化,展示地域特色的有效载体。在如今政策的利好形势下,院团及专业工作者应努力在戏曲表演程式、音乐唱腔,以及戏曲舞台美学风格等方面进行新探索,加强剧种学术研究,实践与理论研究同步。我们盼望着剧团能有一批经典保留剧目,一批代表性传承人,一批优秀科研成果留下来。

猜你喜欢
坠子永昌剧种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书画作品鉴赏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梳理·调查·建议
混泥土是怎样工作的?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王合义坠子中水浒唱段的表演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