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9-12-23 05:33任宗实
人民之声 2019年5期
关键词:发文价值观法治

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要抓住关键环节,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5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倾听人民呼声,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认识得如此深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理论发展得如此完备。

—— 5月8日《人民网》发文谈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既不是一种主观的刻意偏好,也不是外部力量的强加,而是近代以来社会条件塑造出的中国进步的唯一可能性,是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方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新中国成立70年后的今天,这已经成为被历史验证的真理。

—— 4月22日《中国青年报》发文谈 社会主义是中国道路的真正底色

道路之争、制度之争、理论之争,会如大海之波涛,时高时低,它会影响对“文化”的“自信”。故此,我们不能局限在文化领域阐述文化,而应该从历史的认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伟大成就基础上阐述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根据。

—— 4月19日《光明日报》发文谈 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法治文化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播和落实的重要方式和载体。积极推动构建认识上达成共识、情感上产生共鸣的法治文化认同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播的内容嵌入到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大众文化生活中,发挥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和传播路径的整体合力。

—— 4月10日《学习时报》发文谈 法治文化对核心价值观建设意义重大

“法者,天下之仪也。”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 4月26日央视网发文谈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斗争精神既是思想武器,也是方法路径,还是重要保障。“狭路相逢勇者胜”,领导干部只有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风斗雨、披荆斩棘,才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 4月17日《贵州日报》发文谈 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理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归属,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宏观管理的“有形之手”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无形之手”皆不可或缺。诸如蓝天碧水之类的自然资源,是人人皆可享有、具有普惠效应的生态公共品,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才能克服无人负责的“公地悲剧”、避免错误示范的“破窗效应”。

—— 4月23日《人民日报》发文谈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遏制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一方面要把公正用人作为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坚持公在公心、公在事业、公在风气,选好干部、干好事业、清明吏治;另一方面,又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千方百计把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各展所志,人尽其才。

—— 4月28日央视网发文谈 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猜你喜欢
发文价值观法治
我的价值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